返回列表 发帖
最后成交价是1025美元。 同那张莆田新中国航空邮简售价(3050美元)比, 我个人觉得这价格不贵。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6-11-22 19:02



   的确是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老阮, 今天中国海军司令吴胜利邀请广州舅舅李景森进京参加纪念中国收复西南沙70周年活动, 95岁高龄的舅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6-12-9 13:15



   是你们家族的荣耀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老张逛邮市 (二十九)                        Dec 24,2016  
(圣诞礼物)

聖诞节是西方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小孩最高兴,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6-12-24 23:47



  哇,太好了,民国版票看起来真壮观!!圣诞节快乐,happy new year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我和邮票邮票和我(六十七)                Dec 27, 2016  
(平安夜--老张不平静之夜)

小陈你好!有一段时间没看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6-12-27 19:23



  太好了,愿主祝福你,与你同在。。 那就是该票实寄贴用少,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拍卖场上拿到心头好,确实可以开心好几天。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莆田邮俊
清代民国封片欣赏和学习(卅)         Dec 29, 2016
(请看一张1909年宣统元年鼓岭封)

这张清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6-12-30 08:13

此封很好,该传教士的中文名是程奋鹏。我都是用航空挂号去美国的,从没丢件,还是比较可靠。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sxy667788 发表于 2017-1-10 07:44



   这个红封好漂亮啊,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莆田邮俊 于 2017-1-12 20:19 编辑

回复 10300# williamzhang


  恭喜你最近在秋拍中买到心头好!祝贺!现分享一篇闽都文化书籍上的鼓岭文章。。
鼓 岭 神 奇(上)

  “神”这个字在我的家乡话北京话中,是一种有着水波涟漪般丰富外延的存在——往往,一个人或一件事,达到了极致,不好用语言来描绘了,便会去找到这“神”字,做一切表达的挡箭牌,比如,“那个人太神了”,或者“这件事儿真神”。

        我的初识福建福州的鼓岭,就迎头撞上了好几个“神”。

        初冬的福州在我们北方人眼里,根本就毫无“冬”的任何元素,粉的、黄的、紫的、白的各种大花小朵,甚至桂花,都还在盛开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草叶、树叶,也依然叶片肥厚,青翠欲滴。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空气透明得老想伸手去摸一摸,吮到嘴里,带有丝丝缕缕的甜,使我那饱受雾霾浸泡的肺,激动得老想要大哭一场!

        直到汽车已“嘎”地停在灯光明亮的宾馆门前,直到拖着行李箱爬到三楼,直到打开房门迈步进去,我还一直沉浸在这高浓的负氧离子盛宴中。全没思想准备,旁边的房门打开了,竟然走出了一位富富态态的金发碧眼!

        艾伦有50 多岁样子,穿着一件暗红色大毛衣,短发,圆脸,杏核一样的大眼睛里,碧蓝地汪着一波笑意。她竟然用纯正的普通话说:“我是艾伦”,其流利程度就像我的任何一位北京邻居,只闻其声不看其人的话,你简直不相信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落座后,她立即以美国人的办事速度,指着电脑里的一张照片呵呵笑着说:“这是我丈夫。”

        我又被吓了一跳。只见照片中,一位中国劳动妇女挑着两个大箩筐,正平静地凝视着我们。

        她有30 多岁样子,梳着光溜溜的发髻,上身穿一件洁白的长到大腿根儿的大襟衫,下面身着一条黑裤,整洁,干净,文明,却赤着一双天足。望着这张拍摄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照片,我若有所思地对艾伦说:“这说明她的经济情况还是很困窘的,不然走山路不会打赤脚。可是你看她的面色多么平静,一副洁身自好的样子,有着自尊自爱的内心……”

        艾伦提醒说:“你看到我丈夫了吗?他在箩筐里呀。” 00.jpg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10304# 莆田邮俊


   
我这才想起她要说的是她的夫君。但见,一只大筐里睡着一个小婴儿,也就1 岁左右的样子;另一只筐里放着一些杂物。艾伦说:“我丈夫穆彼得,1948 年出生在鼓岭。他的父亲、我的公公穆霭仁先生,1939 年第一次来中国,在福州洋口的英华学院教高中,当时他只有19 岁。一年后他回美国拿学位,后来又于1944 年回到中国,参加了飞虎队,在云南参加你们的抗战。胜利后才又回去美国。你看,这就是他……”

        于是,在艾伦的第二张照片里,我看到一个又高又瘦又帅的美国白人青年,手里倒拎着一只全身黑毛的母鸡,正走在乡间小道上,背后是苍茫的大山。艾伦解释说:“那天,穆霭仁先生的医生朋友给一位中国农民做手术,血不够用了,而且他是特殊的血型,比熊猫血还稀少的一种血。医生朋友知道穆先生是这种血型,就叫他翻山越岭去输血。结果呢,把那农民救活了,他的家人非常感激,就送这只母鸡给穆先生补补身子……”

        我听了,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 真想不到,七八十年前的鼓岭,竟然还演绎过这样温暖的故事!一个美国帅哥的鲜血,竟然还灌注到一位中国普通农民的身体里,救活了他的命! 不是亲耳听到这个讲述,亲眼见到这张照片,简直想破大天也想象不到啊——真的是太神啦! 01.png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莆田邮俊 于 2017-1-12 20:19 编辑

回复 10305# 莆田邮俊


    艾伦却一点儿也没变色,依然平静地讲述着:“当年,彼得和他爸爸、妈妈,在鼓岭,就住在加德纳先生家里……”

        等等! 加德纳?这名字怎么好像在哪儿听到过?哦,对了,这不是2012 年访美时,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美国人讲到的那个故事吗?主人公的名字就是加德纳!

        那个感动人的故事是这样的:19 世纪后半叶,福州五口通商后,许多外国

人来到福州,有商人、传教士,也有喜欢中国文化的作家、记者、学者、医生、职员……据说有多达二三十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小小福州,操着各国口音的“洋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福州的夏天特别长,酷热难熬,就像整日泡在雾气蒸腾的澡堂子里,不仅大汗淋漓,身上还会起疹子、长各种莫名其妙的大包小包,甚至染上疟疾、霍乱等传染病……那时又没有空调,似乎连电风扇也是稀罕物。某日,一位叫伍丁的洋医生穿越山岭去给病人治病,发现那座叫“鼓岭”的山上满目青翠,且有阵阵清风吹过,非常凉快,他回去后即在洋人界发布了此消息。于是,金发碧眼们开始一窝蜂地在鼓岭上建夏日避暑别墅……时间风一般地吹过,不过几十年间,洋人们就把鼓岭“承包”了,最盛时居然建起300 多幢风格各异的洋房,住进了300 多个家庭,达3000 多口人之盛。

        密尔顿·加德纳(1901 ~ 1986) 是美国物理学家,出生在中国,童年在鼓岭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1911 年随父母回美国求学,最终成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1969 年,加德纳在68岁上退休,越来越怀念中国,特别是心心念念想回到鼓岭“那个全世界最好的地方”,重温他青少年时期的温馨。但时值中国“文革”,福州那边的教堂已全部被红卫兵砸光,且对美帝国主义充满了仇恨,西方人根本就不可能进入中国,加德纳只好心驰神往地念叨着他的“古——丽——亚”(福州话“鼓岭”的发音)。1972 年他突因脑溢血而导致半身不遂,1986 年他的病情恶化,直到弥留之际,他一直都还在喃喃着:“古——丽——亚……古——丽——亚……”

        加德纳夫人伊丽莎白女士,眼含热泪送走夫君。她一直想替丈夫去中国还,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化之后。但她查了很多资料,始终没查到“古丽亚”是在什么地方。一天,有一位叫钟翰的中国留学生到家里做客,加德纳夫人取出丈夫的一些中国遗物,又向钟翰询问起“古丽亚”。只见其中一张发黄的作业纸上,贴着11 枚邮票,钟翰认出了盖在其上的邮戳,有着“福州·鼓岭——Kul-lng”字样;其中最清晰的一张,还印有时间“三年六月初一日”,这说的就是清宣统三年,刚好是公元1911 年呀!踏破铁鞋,难题迎刃而,

        加德纳的“古丽亚”终于找到了!鼓岭是福州郊区的一座山,距福州只有13公里。就在今天,山上还有着十几幢当年洋人建的避暑别墅;甚至连当年的夏季邮局、万国公益社、百年游泳池等等建筑,也还好端端站在山上。加德纳夫人得悉这些后,激动得掉下热泪,她终于可以告慰亡夫:“古丽亚”找到啦!钟翰同学被加德纳夫妇对中国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打动,写了一篇《啊,鼓岭》的散文,在1992 年4 月8 日的《人民日报• 海外版》上刊出。谁也没想到,这篇小文章竟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到了,于是,在时隔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中美两国普通人民的友谊之歌又被续唱起来——习近平书记向加德纳夫人发出邀请,请她来福州、来鼓岭,看看加德纳先生的中国老家。 02.jpg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10306# 莆田邮俊

伊丽莎白女士带着先生当年的一批遗物,包括他当年和中国小伙伴玩耍的照片,来到了鼓岭。并且,居然还真找到了当时尚且健在的9 位小伙伴!最“神”的是——当年那位女挑夫也还在人世!亲人相见,红了双眼,热了泪水,十指相扣情依依,天风海涛话不完哪……最为重要的是、为福州人民和鼓岭百姓自豪的是,从此,在习近平书记的心里,埋下了鼓岭的山山水水,记住了鼓岭的包容与大气。乃至于在离开鼓岭多年之后,在登上了中国国家政治舞台之后,在访美行程中的讲话里,他脱口就讲出了加德纳的故事。据说,当时在场的美国嘉宾们,包括著名的基辛格博士,都被感动得动了容。

(《闽都文化》2017年第一期)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本帖最后由 莆田邮俊 于 2017-1-12 20:22 编辑

回复 10262# williamzhang

鼓岭神奇(下)
           三

        现在,我要重新说回到彼得、艾伦夫妇了。就在我与艾伦在鼓岭漏夜长谈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艾伦就跟着一行人出发了,这里面有鼓岭的父母官,还有地域专家、民俗专家、非遗专家、建筑师、记者……这一天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们是要确定当年加德纳故居的确切位置。

        1911 年,加德纳一家回美国前,将他们在鼓岭上修筑的房子,卖给了一位叫Coole 的先生。后来,穆霭仁夫妇曾带着刚出生的小彼得( 即女挑夫箩筐中的小婴儿),在那所房子里住了一个夏天。

        也就是说,加德纳故居,即穆霭仁故居,亦即穆彼得故居。此前以讹传讹,大家都以为的一座建筑是加德纳当年的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已对那老房子进行了修缮,并开辟为加德纳纪念馆。

        重新考证加德纳故居位置,缘起于宜夏别墅悬挂的一张照片。

        由于台风、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等自然灾害,也由于时间和空间均非永恒不变的神祇,所以几十年上百年间,鼓岭上的洋别墅倒的倒,毁的毁,现存于世的仅有十几幢了。宜夏别墅是其中保存得最好的一幢。它的风格与老照片上的其他洋建筑们大体相当,都是灰色石块外墙( 石块皆取自当地),白色木质百叶窗,大门外有一个带木顶的大阳台,摆一些桌椅,是喝下午茶的所在。从外表看,这些房子貌不惊人,甚至可以说是很朴素的,然而推门走进去,一下子就感觉到非常“洋气”:房间高大、宽敞,每间房子都像一座小礼堂似的。百年木地板“吱呀,吱呀”地显示着岁月的承重力,欧式壁炉还张着大嘴准备随时启用。家具虽然简单,但雕花大立柜、木箱和高靠背椅,还有铜制的烛台,一望而知就是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漂亮而精致的瓷器,盘、碗、小摆件等等,白白亮亮的,也极有英伦范儿,是的,美国文化的滥觞源自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的英格兰……而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墙上悬挂的众多老照片。不知谁这么伟大,居然把几十张老照片都保留下来了,使我们得以准确地获知昨天的生命形态,和在重重历史迷雾之下被遮蔽的真人、真事、真生活!照片上的洋人们,都已是百年前的装束了,可是女人们那华丽的曳地长裙、蕾丝手套、宽边堆花帽子,男士们笔挺的西装,笔直的裤线和见棱见角的绅士帽,真让人感叹百年前就荡漾在西方“工业文明”摇篮之下的生活之美……

        有一张照片是一位金发女郎抱着一个婴孩。那女郎长得好漂亮,半长的金发微微卷曲着,光洁的额头下,一双狭长的丹凤眼迷离地望着远方,简直活脱脱玛丽莲·梦露。她就是年轻时代的艾伦的婆婆,那婴孩自然又是艾伦的丈夫彼得。母子俩身后的背景是一片深深的草地,远处是他们的房子……艾伦就是根据这张照片推断,此前被判定的那栋建筑不是加德纳故居。为了解开这个谜,她已经忙活很久了,甚至还专程到美国耶鲁大学去查过资料,那里有限地收藏着有关当年鼓岭的一些资料,比如当事人的日记本等等。外国人做事就是一丝不苟,艾伦还几度来到鼓岭,寻访健在的老人,其中有一位程姓老人曾是加德纳家当年的邻居,还有一位是现在仍居住在当地没动窝的郭老伯,说他年少时家对面住的便是一个美国人家,后来到20 世纪70 年代生产队修路,那幢房子被拆掉了……经过几方面汇集的资料,人证、物证、照片证、文字证,最终,郭老伯家和马路之间的一个范围,被认定是当年的加德纳故居所在。房子虽然已不在了,但山形、地貌、河流、树木都还在,人世苍苍,天证更比人证强,在场的所有人都点了头。郭老伯还确认了1925 年手绘地图上标注的“海关”和“伦敦传教士协会”的位置……

        艾伦心花怒放! 她终于替夫君和公公、婆婆一家找到了故居,寻到了他们的国根!话说彼得虽然1 岁就离开了中国,但在父母双亲的影响下,也深深爱上了中国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青少年时期就学习中文,为将来重返中国做准备。在哈佛大学期间,彼得与艾伦在做公益慈善活动中相遇,说来也是缘分,艾伦受母亲影响也喜欢上中国文化。艾伦母亲是一位心理学家,特别喜欢中国商代时期文化,还一直尝试着用中国的“五行学说”解梦,来丰富她的心理学研究。

        小小艾伦记得,自己六七岁时候就爱往唐人街跑,钻到一个个小商店里,东西看看不够,虽然不懂,但总觉得“特别舒服”,以至于中国老板们都甚感惊奇。就是这种对遥远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彼得和艾伦走到一起,1974 年他们结婚了。

        当时,他们俩非常想来中国,可中国“文革”还未结束,根本不允许他们进来。于是他们就去日本待了几年,在那里间接地学习中国文化,同时等待着能回到中国的机会。岁月匆匆,人生扰扰,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牙牙学语,在英文与汉语的转换中一天天长大,他们一家终于在1988 那一年,来到了日思夜想的中国!

        这一待,就已是28 年! 艾伦说:“到中国来是丰富精神的。尤,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很差,没有车,没有热水,没有暖气,那时候什么都很困难…”

        我的喜欢艾伦,一见如故,不仅在于她的“神”,还在于她神采飞扬的奔放性格。虽然已不年轻,但她仍像个小姑娘一样,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对一切事物还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她热爱生活的态度,就像天堂的歌声一样,能直抵跟她交往的各种性格的人的心。由此我断定,艾伦在家里一定是位“顶梁柱式”的好妻子。这28 年的中国经历,他们一家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几地生活过,艾伦自己做过英语教师、电视台英文频道主持人,她还把她的两个宝贝女儿培养成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两姐妹还演过电影,当过网红……她俩的名字原来叫“爱江”“爱苏”,是因为他们一家来中国后首先在江苏南京定居。后来两女儿到了北京、上海等地,觉得还是应该更扩大格局和视野,遂改名为“爱中”“爱华” ——你看,这家人从爷爷穆霭仁先生起,到彼得、艾伦,再到爱中、爱华,他们三代人孜孜矻矻,以人类大爱做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真是太美好的人生幸福事了,点赞! 03.jpg

鼓岭上的老房子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10308# 莆田邮俊


               

        鼓岭位于福州东郊,站在鼓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北部,可说是福州人的后花园。“鼓山”的名称来自于主峰山顶最高处,有一片圆溜溜的大石头群,每个大石头都圆润光滑,形状如鼓,“每雷雨作,其中簸荡有声,因名”。与鼓山相比,鼓岭这边的山势稍缓,不及那边的山高,因此便被唤作“岭”了。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况且,鼓岭这边有一巨大的山崖断口,并沿着山势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回廊”,这独特的山形走势,使它连闽江而望东海。海风飒飒,紫气东来,吹开四时鲜花,氤氲常年苍翠,天空竟日蓝,老人多长寿,令人徘徊往复,不思归!

        2015 年的一天,穆彼得神色凝重,手捧着父亲的一半骨灰,来到鼓岭之麓,闽江之畔。面对滔滔东去的大江,虽恋恋不舍,但还是遵照着父亲的遗嘱,将穆霭仁老人的这半颗中国心,撒进福建人的这条母亲河中,留在了生他养他的八闽大地上。70 年前,他的鲜血曾灌注在这里,浇铸了一朵中美人民的友谊之花;现在,他又把自己生命的一半返归到这里,让鼓岭满山满岭的青翠与鲜活,永远伴着他的仁慈与爱心。

        遥远的亲情,叶落归根…… 02.jpg

(《闽都文化》2017年第一期)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莆田邮俊
“恭喜你最近在秋拍中买到心头好!祝贺!现分享一篇闽都文化书籍上的鼓岭文章。”

小陈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7-1-13 22:04



   谢谢你的夸奖,只是现在福建的东西太贵了,素材不好收集了。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williamzhang


   下面一张金元国币混贴的好。
lishengkai 发表于 2017-1-14 11:06

我刚才没有认真看,所以以为只是普通的东西,但我觉得上海是个大城市,这种例子相对多点,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williamzhang
(以下是我前两天在麦会主持的微信群中看到的,他刚好也在介绍一张1948年法币和金元混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7-1-15 07:24


001.jpg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sxy667788
小尚, 这几天央视4频道在播送电视剧《大染坊》, 这电视剧以前好像我看过, 不过这次我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7-1-16 10:30


乡情悠远 022.jpg 康山里

这是我曾经的天地田园,多梦而多幻想的少年在这里成长。一座赭色带廊檐的木结构连排房子,两层楼,我家住的是其中一个单元。我在楼上朝北的一个小房间做功课,也做梦。在这个小房间里,我享受着家的温馨,也享受着时局的艰难。从我的窗棂向外望去,三角梅编织的篱笆外,是一条弯曲的窄道,这窄道通往林徽因住过的马厂街。我家的正门对着雪庐,那是一家富商自建的几进带桔园的豪宅。幼时我不解,基本无雪的、气候温暖的福州,怎么会起这样一个寒冷的名字?那家姓程,户主程大鹏,有专门车夫的黄包车供他进出,是个有钱人家。后来读了些书,知道这雪庐是“程门立雪”的意思,还是很风雅的。

        我家的地名是马厂前,是一条较之马厂街更窄、也更短的街道。一条马厂街,一条马厂前,为什么都是马厂?这里一定有一个养马的叫做马厂的地方,我猜想。这就让我联想到我上学的三一学校边上的赛马场,即通常我们叫做跑马场的地方。这应该是对的,因为马厂街也好,马厂前也好,距离跑马场都不远。福州五口通商以后,外国使领馆和商人、宗教人士涌进来,带来了西方文化,其中包括赛马。我家附近旧时应该有过专门养马的马厂。

        那个跑马场,就在三一学校边上,它不设边墙,也不卖票,可以自由进出,却是我们课外常去玩耍的地方,它成了三一学校设在校园外面的一座特大的操场。跑马场一望无际的绿茵,两道碧水环绕着,画了一个同心圆。水是清碧的,岸边水草杂生,长着芦苇和水芹,草坪一劲地向着田野铺开,河岸上稀疏地矗立着秀美挺拔的柠檬按。柠檬按总在清晨或傍晚送来迷人的香气。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sxy667788
小尚, 这几天央视4频道在播送电视剧《大染坊》, 这电视剧以前好像我看过, 不过这次我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7-1-16 10:30



   1890 年福州跑马场赛马裁判台 000.png


我上中学的时候,正是时局动荡的艰难时节,风雨飘摇中,外国人大都撤离,少数留下的也无心娱乐跑马了。那片绿茵于是荒芜。先是改称林森公园,嗣后解放,又改称人民公园。但我们仍依旧名:永远是美丽的“跑马场”。20世纪80年代我回家乡,草坪被毁,环园水路被毁,秀美的柠檬桉被毁,到处塞建丑陋的建筑物。但公园之名犹在,只是旧时的风雅已荡然无存!

        福州家乡,特别是南台一带,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保留着永不褪色的旧时的美丽。还是回到开头说的马厂前吧,20世纪80年代,马厂前还在,母亲洗衣淘米的三口井还在。乡俗,三口井并排,顺序为饮用水,淘米洗菜水,洗衣水,大家都恪守乡约,爱护水源。记忆中母亲在井边浣洗衣服,一边和邻里闲话家常,此情此景,如在目前。龙眼花在静静飘落,午休的耕牛在静静反刍,岁月在静静无声地流逝。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sxy667788
小尚, 这几天央视4频道在播送电视剧《大染坊》, 这电视剧以前好像我看过, 不过这次我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7-1-16 10:30



我小学上的是仓山中心小学,小学建在田野边上。那里有一座小桥,桥下有一座小庙,在那里我遇见我的李兆雄老师,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爱心温暖了我贫穷而凄寒的童年。那时的户口本上写的地名是程埔头,程埔头是半城半乡的一个社区。从这里穿越一个稻花飘香的田野,就上了麦园路,麦园路上的三一学校,就是我初中和高中求学的地方。一座尖顶的教堂,彩色玻璃映衬着华丽的宗教画,唱诗班的歌声随着风琴的弹奏,把圣颂优雅地传出来。我当年不信教,但却神往于那种神圣和高雅的氛围。学校是爱尔兰(当年称英国,爱尔兰尚未独立)传教士办的,她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却不勉强学生信教。

        三一学校校园优美,夹道是遮蔽天日的香樟。一座钟楼,一个校工按时敲钟,如同我们如今在剑桥或是欧洲小镇所听到的。我上学的时候,陈景润也在校中,他高我一班,我们互不认识。如今学校立有他的雕像。只是,那教堂消失了,教堂原址办了校办工厂,破败,荒废,后来干脆铲平了盖房。于是,那些透过阳光的画和音乐,也成了永远不再的风景。 01.jpg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10328# 莆田邮俊


   
南台岛是一座琼花玉岛,闽江和九龙江合抱的一颗明珠。这里的风情是独特的,若说福州老城的三坊七巷体现了传统的闽都古典韵味,南台岛所展现的则是陌生的欧陆风情。五口通商使福州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窗口。到处是欧式的花园房舍,医院,学校(男校和女校,以及女子大学),教堂,俱乐部,西餐馆,电影院,还有前面提到的跑马场,整个的西方文明在南中国的艳阳下熠熠闪光。行走在马场街,对湖路,乐群路,在夹岸的棕榈和三角梅的映衬下,我们仿佛是行走在欧陆的某一处市镇。    记得当年,我放学回家,总是有意地绕道麦顶,鲁贻图书馆边上有一家书店,那里售上海和香港出版的新书,穷学生,买不起书,只能在那里“蹭”读。但每期的《中国新诗》是必买的,不管多贵。辛笛的《手掌集》也是在那里买的,也不便宜。星期日,我可以在鲁贻图书馆泡上大半天。从麦顶出来顺道到乐群路,那里有外国人开的文化用品店,记得那些精美的圣诞贺卡,镶了金边的一品红,是那样地招人欢喜。

梅坞那时已是一个居民区,拾级而上的街道,两旁是居家和商铺,当年这里应当是烟台山边的一条山道,夹岸都是梅花,故有梅坞之称。我的语文老师余钟藩先生的家就在“梅坞顶”,想当年,那里一定是一个香雪海。我没有看到梅林如海的壮观景象,但我小时家背后的梅花山还在,闽都冬季,皓月在天,梅花迎寒而放,疏影横斜,此情尚在万般忆念之中。 210.jpg 012.jpg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回复  莆田邮俊
小陈, 今天在网上查有关鼓岭的资料, 无意中发现下面一篇有关鼓岭的文章, 是上个月刊登 ...
williamzhang 发表于 2017-1-31 10:27



   是的,新春大吉大利!我看过的书也有提及,最近有没有什么收获?
陈俊(Chan Chun)  手机:13850259305
支付宝 1092078074@qq.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