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集邮区
首页
搜索
帮助
导航
图库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1)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邮网
»
工部书信馆
» 想和台湾王丰铨先生谈谈
返回列表
发帖
xinjoo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xinjoo
当前离线
UID
8850
帖子
1769
精华
0
积分
1794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54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8
最后登录
2023-8-18
中级华邮家
1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4-10-14 03:18
|
显示全部帖子
顶喜子兄认真的治学态度,搬小板凳来好好学习
Ron
Oxfordshire,United Kingdom
思绪更乱了,集邮一如既往的茫然了。开心做个小邮迷就是了。
TOP
xinjoo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xinjoo
当前离线
UID
8850
帖子
1769
精华
0
积分
1794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54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8
最后登录
2023-8-18
中级华邮家
2
#
发表于 2014-10-14 18:45
|
显示全部帖子
首先很仰慕书作者一直对邮学的贡献,让邮友们受益良多,十分的感激和钦佩。
来随便说两句不太懂行人的话吧,从治学的角度来看,作者似乎略草率了一些, 邮学虽说不是科学,但各位大师们那一位相信都有着同样严谨的逻辑和治学态度,对于一个新的发现出现,首先当然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能力学识去判断,得到第一认识,然后对历史悠久的邮品来说应该努力找到它的来源问题,尤其是140多年都未曾出现的,不免引人生疑。背后故事想怎么说都可以,但是证据确是简单而朴素的。 如果发一篇科学学术文章,有了完整的来龙去脉和分析结果以后,是提交杂志的几个评审去审核,评审们如果一致通过,那基本上可以排期发表,如果有问题,要么回去revise,要么被rejected。当然邮学文章没法这样,但也应该最好和同行们,对于新的发现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对于很多人提出的质疑给予回应和探讨,以得到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排除大疑点,存小疑点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发文章,就可以掌握措辞的度,比如‘确认’或是‘可能’或是‘相信是’等等等等,这才是相对严谨也对广大邮迷粉丝们负责的态度。 150周年不算什么,不用着急,也许151年或者155年才是您的大成就时。
此批东西的真假,真是完全不懂
,但觉得喜子兄执着的和认真精神很值得敬佩,而且确实这种事情肯定是对事不对人,大家也都是为了邮学好,喜子兄也不想作者一时的着急而给自己多年的心血蒙上阴影。
不懂乱说的哈,大家见谅。
Ron
Oxfordshire,United Kingdom
思绪更乱了,集邮一如既往的茫然了。开心做个小邮迷就是了。
TOP
xinjoo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xinjoo
当前离线
UID
8850
帖子
1769
精华
0
积分
1794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54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8
最后登录
2023-8-18
中级华邮家
3
#
发表于 2014-10-15 18:18
|
显示全部帖子
看了一下作者关于来源的解释:
有些疑问想提出来一下不知道说的对么?
疑点1. 文中提到Morgan先生在清理地窖,发现家族遗留一箱里面有一批中国邮票和信封,他也不懂邮票,于2004年取出数件,低价售予欧洲邮商。
先说一下这段,一般来说英国人在家里发现宝贝是很常见的事情,我亲身经历过的朋友就有,听过的就更多了,但是文中提到的Morgan先生的处理方式确实很让我觉得很奇怪,英国人本身就是玩古董邮票等等最全民化的国家之一,光电视节目就有很多,antiques road show什么的一堆一堆的就像每天看新闻一样频繁,教你如何把家里不知道的或者前人留下的古董如何去哪里鉴定如何卖出好价钱,这其实都是常识。就拿邮票来说,英国集邮文化和传统不用多说了吧,老英其实历史文化习惯一直悠久,很多纯英国人都知道Stanley Gibbons这种公司, 就算假设Morgan先生是极少数不知道,从我见过听过的一般人遇到家里有邮票的,正常处理方式,a.拿去古董店或者古董市场询问或者鉴定, b.拿去邮票市场上去询问或者鉴定, c.拿去英国本地大小拍卖行去拍卖(大小拍卖行在英国是很常见老,百姓也很常用的方式)
文中提到的售予欧洲邮商的可能性,真的是低之又低,甚至有点违背英国人的常识了。
Ron
Oxfordshire,United Kingdom
思绪更乱了,集邮一如既往的茫然了。开心做个小邮迷就是了。
TOP
xinjoo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xinjoo
当前离线
UID
8850
帖子
1769
精华
0
积分
1794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54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8
最后登录
2023-8-18
中级华邮家
4
#
发表于 2014-10-15 18:20
|
显示全部帖子
疑点2. 文中提到,经过2004年7月香港拍卖了Morgan先生低价售出的邮品,并拍出高价,Morgan先生才留意到祖先遗物珍贵,不再售与邮商,而交给相熟的华人委托拍卖公司出品,分别在德国C.G公司,香港Spink,上海华宇,Ebay等。
首先,还是常识问题,英国人知道是好东西,一般都会去本土的拍卖行去拍卖,比如Spink London,Stanley Gibbons等等等等,看看文中罗列的拍卖行中,国内,香港还有德国,为啥偏偏漏掉了自己的本土英国这个拍卖盛行的国家?
其次, 逻辑问题,如果说Morgan先生知道是Spink香港卖的好?大可以第二批开始就去Spink香港拍,对于价值不菲的东西来说,相信联系也不是什么难事吧,而且spink在london就有, 为啥要舍近求远的跑去德国呢?
再次, 文中提到了,Morgan先生交给相熟的华人委托拍卖, 这个更是巧合多多了,Morgan熟识的华人,正巧就是邮票界的人,对邮票各国的拍卖行都很熟悉,到处拍卖,唯独对英国拍卖行不熟悉,其实真要是明白的,英国排行经常拍出比国内还好的价格,为什么尝试都不尝试一下呢?
而且拍卖的东西价值都很高,就这么相信这位华人朋友? 认识老英太多年了,从没见过这种英国人。
再再次, 老外的常识都知道大拍卖行拍的价格肯定不错,ebay是拍一般家常东西的地方,为啥那么多好东西,要跑Ebay去销售(甚至低价想找人直接卖,这细节我不多说了),我想问一下这位Morgan先生会同意么?
再再再次, 为啥要分这么多家拍卖行,这么多地方,如果一个地方卖的好了,直接都在一个地方出了,这不是一般人的心理常识么? 至于全球跑着卖么? 这背后的想法,不敢去推敲。
再再再再再....,没时间再细看了,该吃饭了,hoho
这都是简单的逻辑和常识问题,相信大家都明白,只是不愿多说
继续瞎说的,对事不对人,大家别骂呀,hoho
Ron
Oxfordshire,United Kingdom
思绪更乱了,集邮一如既往的茫然了。开心做个小邮迷就是了。
TOP
xinjoo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xinjoo
当前离线
UID
8850
帖子
1769
精华
0
积分
1794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54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8
最后登录
2023-8-18
中级华邮家
5
#
发表于 2014-10-15 20:23
|
显示全部帖子
我估计喜子兄的意思,也只是把存在合理疑点说出来,尽力揭露出交易背后的真实,引起作者王先生的警示,而认真对待,重新审视和处理现在这批邮品。如何处理的决定权始终是作者自己。 如果来源有问题,那也可以让广大集邮者注意,毕竟不是少数1-2件,这是全体集邮者的利益。如果真没问题,那更是好事,大家多了一批可以研究邮史甚至改变邮史的好东西。
Ron
Oxfordshire,United Kingdom
思绪更乱了,集邮一如既往的茫然了。开心做个小邮迷就是了。
TOP
返回列表
军邮(含机要)
布约翰华邮专版
黑龙江邮史
曝光区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机盖日戳
编号邮票
华邮特别论坛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江苏分会编辑部
湖南分会编辑部
浙江分会编辑部
网站公告
新手上路
投诉与建议
版主交流区
China Stamp & Postal History Forum
2017丁酉年生肖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
2010’全国一框网络集邮展览
网上大讲堂
华宇拍卖专区
布约翰华邮专版
通用邮票社
华邮网大众拍卖厅
拍卖行拍卖信息
结标&流标区
邮品交流区
邮品征求栏
传统集邮研究厅
大清邮票
大龙邮票
小龙邮票
万寿邮票
红印花邮票
蟠龙邮票
其它邮票
清代邮戳
清代邮资
清代邮史
客邮邮票
精华版
美国客邮
英国客邮
日本客邮
德国客邮
俄国客邮
法国客邮
比利时客邮
意大利客邮
客邮邮戳
客邮邮资
客邮邮史
工部书信馆
上海书信馆
汉口书信馆
重庆书信馆
镇江书信馆
九江书信馆
福州书信馆
烟台书信馆
宜昌书信馆
厦门书信馆
南京书信馆
芜湖书信馆
其它书信馆
书信馆邮戳
书信馆邮资
书信馆邮史
民国邮票
帆船邮票系列
孙像邮票系列
国币邮票系列
金圆邮票系列
银圆邮票系列
纪念、特种邮票系列
其它邮票系列
民国邮戳
民国邮资
民国邮史
人民邮政(解放区)邮票
苏区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邮史
解放区邮戳
解放区邮资
新中国邮票
玩转信销票
普、改、航、欠邮票
老纪特邮票
文革邮票
编号邮票
JT邮票
编年邮票
新中国邮戳
新中国邮资
新中国邮史
沦陷区政权邮票
华中邮票
华北邮票
蒙疆邮票
苏北邮票
伪满邮票
沦陷区政权邮戳
沦陷区政权邮资
沦陷区政权邮史
邮政用品
商埠邮政用品
大清邮政邮政用品
民国邮政用品
解放区邮政用品
新中国邮政用品
印花税票
《印花交流》专版
史前及清代税品
民国税票
解放区税票
新中国税票
外国税票
邮史研究厅
鉴宝(估价、鉴定)
邮品估价
真伪鉴定
其它通信机构
驿站
民信局
侨批局
文报局
军邮(含机要)
港、澳、台
地方邮史
北京邮史
天津邮史
河北邮史
山西邮史
上海邮史
浙江邮史(浙江省分会专版)
江苏邮史(江苏省分会专版)
山东邮史
福建邮史
安徽邮史
广东邮史
广西邮史
海南邮史
河南邮史
湖南邮史(湖南省分会专版)
平原邮史
湖北邮史
江西邮史
四川邮史(川渝分会专版)
重庆邮史
云南邮史
贵州邮史
西康邮史
陕西邮史
甘肃邮史
青海邮史
宁夏邮史
西藏邮史
新疆邮史
内蒙邮史
黑龙江邮史
吉林邮史
辽宁邮史
台湾邮史
其它地方邮史
自动化专区
机盖日戳
邮资机戳
电子邮票
自动化邮品交易区
现代邮品
邮政附加费
快件邮品
贺年片及企业金卡
极限片
原地集邮
文献
集邮文献
邮政文献
集邮文化区
邮会、邮展区
龙城邮学会
组集技巧
网上邮展
各地方邮会专版
集邮协会专版
火车邮史研究会
专题交流所
素材探讨
专题邮品交易
其它收藏品
古泉纸币
旧书文献
纸品杂项
华邮慈善行
其它区
新手升级区
曝光区
网友记事区
网站友情连接
历史栏目
四川地震赈灾义拍专版
赈灾义拍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