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谢谢余先生将此书考证的这么精辟,让我从中不仅知道了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及此书背后的故事.而且更让我懂得了文献集邮的研究方法.已将此文下载细细研读.再次谢谢余先生.
中国邮史研究会1043#会员 曾正
地址:723000陕西汉中市石马坡刨花板厂院内智海公司.
电话:13892697360.
主集:新中国邮资片.
农行:622848 29102 3849 8818.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28:17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1-27 23:26:44的发言:

与顾青先生的沟通是在傍晚进行的,等顾先生在本贴发言后再将今天的第二次新进展发表,以示对顾青先生的敬意和感谢。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127第二次)

今天与上海顾青先生沟通。顾青先生藏有两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通过快乐集邮网于2006104汇款到北京邹姓邮商,在购买的一批集邮文献中包括了这两本,购买的价格为50/本。顾青先生认为,购买的这两本书品相极好,价格便宜。为了核实是否盖有“石少东先生赠”篆体印章,特别将已经塑封的书打开查验(多谢顾青先生)。查验的结果有新的发现,一本盖在扉页,另一本盖在封底前一页(尾页)。这是目前所知道的惟一一种加盖印章的方式,也无形为顾青先生的这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收藏增加了趣味。顾青先生集邮三十多年,从事集邮文献收藏也超过十年,其藏品丰富,国内许多著名的集邮刊物如:《邮乘》、《金竹》、《邮学》都有成套收藏。

20061111,上海集邮文献联谊会在云洲邮票市场举办月度活动时,顾青先生就向与会者展示过其刚刚收藏的这两本书,由于当时带去了许多顾青先生以及大家都认为更加重要的集邮文献,所以当时其自己并没有刻意关注它们。由于当天顾青先生到会较晚,当时在场的只有10多人了,包括:李锦林先生、沈坚先生、叶国闵先生、杜朝平先生等,现场还有一位年过60的老先生表示自己也收藏有一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由于顾青先生暂时没有想起具体是哪一位,所以请当时到会的朋友帮助回忆。

顾青先生另外提到了两个信息:12006年秋上海邮品拍卖会,在售品目录中,有两、三本题有陈志川先生送石少东先生的集邮文献待拍,后来由于成交价不合顾青先生的意愿,最终这几本文献与他失之交臂。顾青先生肯定地说,这几本不是陕西西安黄剑波先生在本帖第51楼展示的文献。2、最近从书库出来了一批保存极好的集邮文献,例如精装本的《集邮回忆录》。

一,上海集邮文献联谊会更正为上海集邮文献研究会.

二,年过60的老先生会不会是该会俞利华?俞的电话,可电0-13391144409杜朝平问

三,我馆全称为"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请在大作相关处逐一更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9:50:09编辑过]

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
馆址:(201906)上海泰和西路3463-63-601信箱   
电子邮箱:ljl143@163.com        手机:13661768401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jinlin510326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69号会员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xie-stamp在2008-6-14 10:21:01的发言:
呵呵,偶已悄悄打印了一份自己赏读哦。哈哈。

呵呵,得到好处,理应饮水思源,谢谢我把余先生引进才是.此外,你还该付我介绍费,以及早上的长途电话费,总共欠我33.33333333333333......元,请确认!如赖帐,我明天就到你单位拎起一包小麦去广东送给我们敬爱的小麦会长.

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
馆址:(201906)上海泰和西路3463-63-601信箱   
电子邮箱:ljl143@163.com        手机:13661768401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jinlin510326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69号会员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4:16:36的发言:

所以,总数内你有一本不详的,应减去.我提到在一个公共场合,也就是有我在的那天文献活动,不过有一人叫杜朝平,你文中错了.请更正. 我共发了你二个邮件,请查收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纠正,在本贴的第24楼有关处已经更改。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4:16:23的发言: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建议,这还得听《中国邮史》编辑部的意见。

呵呵,《中国邮史》估计会非常感兴趣的,本文集文献研究和邮史研究于一体.期待看到最新研究进展,至于发表建议不要着急,慢慢补充修改完善。争取为我们奉献这篇佳作,哈哈

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二中路25号盐业公司 谢.立.端
支付宝:xie-stamp@163.com
手机:18635726513(微信同号)
主集:集邮文献、《盐》、《2013癸巳年》邮集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leequid在2008-6-14 14:33:44的发言:

首届全国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展览获奖目录

245 徐宝煌 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 江苏 证书

这儿还有一册~~

谢谢这位仁兄的指点,同时也请这位仁兄与我电话、邮件、QQ联系。

还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些资料吗?比如:“首届全国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展览”的情况,徐宝煌的情况(联系方式等)。知情者可以发到我的邮箱里。谢谢了。

另外,我已经从贵州岑忠健那里得到了一本当年刘广实编写的文献类邮书,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有介绍。特告诉大家。

TOP

首届全国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展览获奖目录

245 徐宝煌 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 江苏 证书

这儿还有一册~~

215500江苏常熟市长江西路110号旅游局李强
电邮\支付宝:leequid@sina.com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3:59:34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3:31:41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9:56:19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1-18 15:28:52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118

1、今天与上海李锦林先生沟通。2006年秋,内蒙古集邮家白歌乐先生送给上海李锦林集邮文献藏馆一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据李锦林先生介绍,该书成色较旧,书的边沿有破损现象,书脊上部有轻微裂开,可以修复。该书是其著作者之一的张惠生先生赠送给白歌乐先生的,在书的扉页有张惠生先生用蓝色墨水的九行亲笔题字“敬爱的-白歌乐-同志-惠存-苏州-江苏师范学院-张惠生-赠送-1961.9”在白歌乐先生将其赠送给李锦林先生前一直由白先生自己使用。由于张惠生先生去世较早,在此前没有发现过其墨迹存在,目前李锦林收藏的这本是迄今为止留下作者亲笔题字墨迹的惟一一本,弥足珍贵。


另外,李锦林先生还提到在一个公共场合,上海的一位活跃于邮坛的集邮人也有这本书。

此人就是你后面采访的上海顾青,共有2本.因我事先未征得顾先生同意,故当时未透露给你.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透露。

所以,总数内你有一本不详的,应减去.我提到在一个公共场合,也就是有我在的那天文献活动,不过有一人叫杜朝平,你文中错了.请更正.

我共发了你二个邮件,请查收

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
馆址:(201906)上海泰和西路3463-63-601信箱   
电子邮箱:ljl143@163.com        手机:13661768401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jinlin510326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69号会员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3:58:33的发言:

建议投<中国邮史>较为合适,大家都能看得到.不过该刊用专稿.供参考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建议,这还得听《中国邮史》编辑部的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5:09:12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钟鼎文在2008-6-14 13:31:41的发言:

此人就是你后面采访的上海顾青,共有2本.因我事先未征得顾先生同意,故当时未透露给你.

谢谢李锦林先生的透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5:08:16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48:08的发言:

但是,由于篇幅原因,2008年5月出版《佛山集邮》没有刊登这篇文章,以至于许多关心该文的朋友电话、邮件不断,也一一解释了。目前,这篇文章准备投向——

还没有方向。

请有意者告之,谢谢!

建议投<中国邮史>较为合适,大家都能看得到.不过该刊用专稿.供参考

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
馆址:(201906)上海泰和西路3463-63-601信箱   
电子邮箱:ljl143@163.com        手机:13661768401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jinlin510326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69号会员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37:55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7-2-6 13:37:10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26日)

2006-5-29 11:30江苏南京刘锋先生在南方集邮论坛网有《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发贴附图,当认为是刘锋先生的藏品。该图不同于湖北武汉陈波先生的藏品,现将两图并排,以示区别。

刘锋先生在南方集邮论坛网上的发贴网址:

http://www.nfjiyou.com/bbs/viewthread.php?tid=1622

 

以上是刘锋先生的藏品

  

以上是陈波先生的藏品


7dxgVAl9.jpg
3IcF1cuW.jpg

以上是李锦林馆的藏品

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后上传的,拍摄前封面色同陈波先生的藏品,拍摄后封面色同刘锋先生的藏品.我不知他们是拍摄还是扫描上传的?


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
馆址:(201906)上海泰和西路3463-63-601信箱   
电子邮箱:ljl143@163.com        手机:13661768401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jinlin510326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69号会员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9:56:19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7-1-18 15:28:52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118

1、今天与上海李锦林先生沟通。2006年秋,内蒙古集邮家白歌乐先生送给上海李锦林集邮文献藏馆一本《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据李锦林先生介绍,该书成色较旧,书的边沿有破损现象,书脊上部有轻微裂开,可以修复。该书是其著作者之一的张惠生先生赠送给白歌乐先生的,在书的扉页有张惠生先生用蓝色墨水的九行亲笔题字“敬爱的-白歌乐-同志-惠存-苏州-江苏师范学院-张惠生-赠送-1961.9”在白歌乐先生将其赠送给李锦林先生前一直由白先生自己使用。由于张惠生先生去世较早,在此前没有发现过其墨迹存在,目前李锦林收藏的这本是迄今为止留下作者亲笔题字墨迹的惟一一本,弥足珍贵。


另外,李锦林先生还提到在一个公共场合,上海的一位活跃于邮坛的集邮人也有这本书。

此人就是你后面采访的上海顾青,共有2本.因我事先未征得顾先生同意,故当时未透露给你.

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
馆址:(201906)上海泰和西路3463-63-601信箱   
电子邮箱:ljl143@163.com        手机:13661768401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jinlin510326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169号会员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48:08的发言:

但是,由于篇幅原因,2008年5月出版《佛山集邮》没有刊登这篇文章,以至于许多关心该文的朋友电话、邮件不断,也一一解释了。目前,这篇文章准备投向——

还没有方向。

请有意者告之,谢谢!

谢谢郑军先生美意。可否先缓一缓,最近好象又有新的认识进展了。如果定稿,我会与先生联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14:02:45编辑过]

TOP

本文我有意用到<文献集邮>上,可否?另为避免重复刊登,请确认佛山集邮是否刊登?
211100  江苏南京江宁区060邮政信箱13951735931QQ:413149488电邮:wxzhengjun@sina.com淘宝店(专营各地集邮报刊):http://shop33282455.taobao.com/

TOP

以下是引用九座里在2008-6-13 9:05:09的发言:

我也有一本,此本是我伯父留下的,我伯父于1980年过世的,因此估计是原版.我3月7日在快乐网文献交流栏目上传过.江苏朱天文先生回帖说“此书外流数量较多”

另外,想购一本翻印版的,哪位师友如有复品恳请支持。


TOP

但是,由于篇幅原因,2008年5月出版《佛山集邮》没有刊登这篇文章,以至于许多关心该文的朋友电话、邮件不断,也一一解释了。目前,这篇文章准备投向——

还没有方向。

请有意者告之,谢谢!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8-6-14 10:37:55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2007-2-6 13:37:10的发言: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200726日)

2006-5-29 11:30江苏南京刘锋先生在南方集邮论坛网有《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发贴附图,当认为是刘锋先生的藏品。该图不同于湖北武汉陈波先生的藏品,现将两图并排,以示区别。

刘锋先生在南方集邮论坛网上的发贴网址:

http://www.nfjiyou.com/bbs/viewthread.php?tid=1622

 

以上是刘锋先生的藏品

  

以上是陈波先生的藏品


两本书明显可以看出都有相同的印章.

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二中路25号盐业公司 谢.立.端
支付宝:xie-stamp@163.com
手机:18635726513(微信同号)
主集:集邮文献、《盐》、《2013癸巳年》邮集

TOP

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湖北集邮网2008-3-20 15:17:03的发言:

终于写完了,16700字。首先在20085月出版的《佛山集邮》上发表。这里先刊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

 

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认识

——纪念罗家声先生逝世十周年

 

余景军

 

2007年一二月间,我在“湖北集邮网”上以《我对〈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认识的最新进展》为题连续发表了关于对罗家声先生的著作《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认识,由于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很多集邮同志的呼应而进展较快,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下面以时间为序,逐渐揭示我的认识、我的收获、我的理解。

……

罗家声先生是我一直敬重的老师,我与他认识的时间较晚,但得到他不少帮助,受到很多教益。特别是与他一起去佛山大学、南海师范为同学们讲集邮课,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在他去世后不久,国家发行“梁园”邮票,我就默默地对他念想:“您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里展示他参加澳门集邮活动时邮寄给我的纪念封(图10、图11),表示对他的无限敬意。

    本文的完成要感谢(排名不分先后)武汉陈波先生、北京刘肇宁先生、上海邵林先生、大丰朱天文先生、常州王建平先生、南京葛建亚先生、上海谢刚先生、扬州糜凤鸣先生、扬州许明川先生、南京刘锋先生、西安黄剑波先生、上海李锦林先生、荷泽郑祥国先生、大庆孙志民先生、重庆陈京先生、平阳陈志昌先生、上海刘广实先生、青岛牟洪波先生、青岛陆游先生、贵阳郭润康先生、遵义岑忠健先生、南昌吴法金先生、北京林轩先生、南京郑军先生、南昌邹小亮先生、上海顾青先生、上海沈坚先生、佛山任恩年先生、广州王谨瑜女士、佛山麦善基先生、天津王嘉醴先生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1:45:59编辑过]

TOP

以下是引用王嘉醴湖北集邮网2007-3-28 9:53:00的发言:

ubsGQATz.jpg


新收进的一本。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