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再来学习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本帖最后由 嘉農 于 2010-12-22 09:15 编辑

夏先生的日本明信片相當精彩,少了楠公片,希望夏先生能提出好資料.
歡迎參觀個人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kiai/
主集:嘉义邮史  副集:传统邮史

TOP

第一时间学习版主的精华贴!
雨文 发表于 2010-12-22 05:28


又錯了,版主不是雲龍雲龍不是版主。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这个面窄了,日本的我也买了些,都相当的便宜。
王 骏

TOP

第一时间学习版主的精华贴!
漂在东欧淘邮票!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佔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8:07 编辑

日本楠公明信片      夏大緯

    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曾發表了一篇「楠公明信片」一文,重點節錄談及【1930年〈昭和5年〉8月1日,楠公明信片發行,郵資圖案上爲「楠木正成騎馬圖」。楠木正成〈1294-1336年〉,原名橘正成,後人稱爲「大楠公」,西元十四世紀日本南北朝時代的著名武將。其子楠木正行〈1326-1348年〉,人稱「小楠公」。日本不僅以楠木正成騎馬像發行明信片,也曾發行以楠木正成騎馬像爲圖樣的五錢紙幣。在台灣使用,依發行時間分成清點楠公、濁點楠公、舊楠公、新楠公、甘蔗片,面值有1錢5厘、2錢、3錢、5錢。楠公明信片自1930年〈昭和5年〉起使用,至1947年〈昭和22年〉8月31日,被美軍列入追放切手類禁用。】。

  1.清點楠公

1930年〈昭和5年〉8月1日,楠公明信片發行,凸版印刷,郵資圖案為櫻花圍繞橢圓型,郵資1錢5厘,圖案為「楠公騎馬銅像」,上為「日本郵便」,上半部為菊紋章,下半部為面額數字。明信片上為「郵便はかき」,刷色青綠色。往復片為茶色,「郵便はかき」下為往信或返信。

    (圖1)為未使用新片。
1.jpg
    (圖2)為銷火車戳實寄片。
2.jpg
    (圖3、4)為銷新年1月1日戳實寄片。
3.jpg 4.jpg
    (圖5)為銷首航戳實寄片。
5.jpg
    (圖6、7、8)為銷淡水、台北首航紀戳片。
6.jpg 7.jpg 8.jpg

    (圖9、10)為銷各種紀戳片。
9.jpg 10.jpg
    (圖11、12、13、14)為實寄片。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2.濁點楠公

    1933年〈昭和8年〉2月15日,「郵便はかき」之「か」清音發聲改為濁音「が」,故名為「濁點楠公」。用紙為淡黃色與黃色。郵資圖案為青綠色,往復片為茶色。

    (圖15)為新片及背印廣告片。
15.jpg
    (圖16)為銷火車戳實寄片。
16.jpg
    (圖17)為銷新年1月1日戳實寄片。
17.jpg
    (圖18、19、20)為銷各種紀戳片。
18.jpg 19.jpg 20.jpg

    (圖21、22、23)為實寄片。
21.jpg 22.jpg 23.jpg

  3.舊楠公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郵資調漲,明信片郵資調為2錢,往復片4錢。因4個月後郵資圖案修改,故名「舊楠公」。因應新郵資實施,刷色改為茶色,往復片刷色紅色,用紙為黃色洋紙。

    (圖24)為實寄片,該片轉載自張明富先生部落格。
24.jpg
  4.新楠公

    1937年〈昭和12年〉8月1日,因應圖案簡化,楠公橢圓形圖案拉長,郵資圖案比舊楠公大一圈,銅像基座取消,「日本郵便」字樣改為「大日本帝國郵便」,銅像背後直線省略,刷色紅色,郵資2錢。1940年〈昭和15年〉4月1日,用紙改為灰白紙。1944年〈昭和19年〉4月1日,明信片郵資由2錢調為3錢。因戰爭時期,物資缺乏,為節省郵票,將2錢明信片加蓋「料金別納郵便」,以3錢出售。

    (圖25)為2錢新片,紙質有不同。
25.jpg
    (圖26)為銷新年1月1日戳實寄片。
26.jpg
    (圖27、28)為2錢銷各種紀戳片。
27.jpg 28.jpg
    (圖29)為實寄片。
29.jpg
    (圖30)為2錢加蓋「料金別納郵便」,以3錢出售片。
30.jpg
    (圖31)為2錢加貼1錢票實寄片。
31.jpg
    (圖32、33)為2錢新雙片。
32.jpg 33.jpg
    (圖34)為2錢雙片銷風景戳。
34.jpg
    (圖35、36)為2錢雙片實寄。
35.jpg 36.jpg
    (圖37)為2錢二藍直線註銷、再加貼加蓋票五錢出售,此種特例似乎未見介紹。
37.jpg
    1945年〈昭和20年〉4月1日,明信片郵資由3錢調高至5錢。因處於戰爭末期,台灣與日本間交通受阻,郵票、明信片無法寄達台灣,除緊急使用甘蔗板印製3錢明信片外,另外也以3錢明信片加蓋「料金收納」戳,以5錢郵資出售。

    (圖38)為3錢新片。
38.jpg
    (圖39)為3錢加蓋「料金別納郵便」,以5錢出售片。
39.jpg
    (圖40)為3錢加蓋「料金別納郵便」,以5錢出售銷紀念戳片。
40.jpg
    (圖41)為5錢新片及銷戳片。
41.jpg
    此外台灣地區還有自行印製及出售的,台灣楠公三錢、五錢明信片,在此一併介紹如下:

    昭和20年〈1945年〉3月10日,日本本土遭到美軍轟炸,總務局需品課郵票部門被燒毀。龍野川印刷工廠也於4月14日第二波空襲中被燒毀。再加上海上交通被封鎖,空中運輸也困難,日本方面無法再供應郵票與明信片。4月18日,遞信院通令各地就地取材,利用民間印刷工廠,自行印刷郵票與明信片。總督府獲令後,使用台灣興業株式會杜羅東及二結工廠的甘蔗渣為原料,製成紙張,作為台灣楠公三錢明信片用紙。因此紙質有甘蔗纖維,顏色呈茶褐色,俗稱「甘蔗片」。

    台灣楠公三錢明信片與數字郵票一樣,都是由台灣印刷株式會社在金瓜石礦坑工廠印製。昭和20年〈1945年〉3月4日至10日為止,以平版印刷,共印刷28379版,其中污損312版,一版30張。因此,共計印製842010張。楠公圖案刷色為茶色,明信片尺寸為140mmX90mm。但是,當明信片印刷完成後,4月1日起,明信片郵資即調高為5錢。由於戰時資源缺乏,日本已要求各地遞信部,加強加蓋「料金收納」或「料金別納郵便」郵戳,代替郵票。所以楠公三錢明信片大都加蓋「料金收納」郵戳,以五錢出售。

    (圖42)為明信片加蓋「料金收納」郵戳,由日本熊本寄至台北,銷戳不清。下方可見到美國檢查戳,可見為戰後寄出,該片轉載自張明富先生部落格。
42.jpg
    明信片紙質甚差,色澤暗沉,寫字墨水會暈開,再加上尚有日本印製楠公明信片庫存。因此發售情況不佳,使用率低。現存三錢明信片實寄很少,大都戰後銷蓋「蔣主席六秩」與「國民大會紀念」兩種紀念戳居多。

    (圖43)為銷蓋「國民大會紀念」紀念戳,未實寄,該片轉載自張明富先生部落格,個人之前舊藏中有台灣楠公三錢新片、加蓋「料金收納」郵戳新片、同(圖43)銷紀念戳片、加貼加蓋票5錢實寄片等,均之前陸續售出未留圖檔頗為可惜。
43.jpg
    昭和20年〈1945年〉4月1日起,明信片郵資調高為5錢。當時剛印刷完成台灣楠公三錢明信片已無法使用,緊急加蓋「料金收納」郵戳,代替2錢郵票,以5錢出售。

    總督府緊急印製5錢明信片,刷色青色。分別於昭和20年〈1945年〉5月18日至29日及7月6日、7日、9日至19日,共計23個工作天,於金瓜石礦坑中印刷。印製12624版,印壞1382版,正常成品為110242版,每版30張明信片,全部為337260張明信片。但是日本戰敗後,台灣楠公五錢明信片並未發行,幾乎全部送進溶解爐溶化回收,存世極為少見。

    該類台灣楠公三錢、五錢明信片,之前台灣天下拍賣受委托拍賣,一位已逝世的著名台灣老集郵家郵品,其內就包括甚多該類片,乃日人離台返日前整批檔案郵品售與該老集郵家,密藏一甲子時間一直未公開,直至該次拍賣才算首次公諸於世,郵人才知有此批郵品存世,後據悉大多均拍出、且以日人高價買走居多,一次拍賣就分散流落至各不同藏家手中了,可見好郵品的拍賣機會錯失了,就可能要再等很多年了,因當時個人己不集該類郵品,只上網看看也未想複製圖檔保存,不然即可在此提供一些精彩圖檔給郵友欣賞及参考了。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內「楠公明信

片」、「台灣楠公三錢、五錢明信片」一文



                               2010.12.22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07:11 编辑

日本小判明信片(下)      夏大緯

2.往復明信片

明治18年〈1885年1月1日,發行紅色往復片,郵資圖案下方為「發信用」或「返信用」與「郵便往復はがき」。版銘分成「紙幣寮」與「印刷局」兩種。

(圖1、2)為往復明信片–紙幣寮版銘,(圖3)為放大圖。

1.jpg 2.jpg 3.jpg

(圖4、5)為個人所收藏的往復明信片–紙幣寮版銘,「發信用」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4.jpg 5.jpg
(圖6)為個人所收藏的往復明信片–紙幣寮版銘,「返信用」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6.jpg
(圖7、8)為往復明信片–印刷局版銘,(圖9)為放大圖。
7.jpg 8.jpg 9.jpg


(圖10至圖17)為個人所收藏的往復明信片–印刷局版銘,「發信用」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圖18至圖23)為個人所收藏的往復明信片–印刷局版銘,「返信用」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內「小判明信片」一文
                                                        2010.8.23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07:04 编辑

日本小判明信片(中)      夏大緯

印刷局版銘則於明治21年〈1888年〉發行,郵資圖案下方為「郵便往復はがき」,はがき為葉書〈明信片〉。下方版銘爲「大日本帝國政府大藏省印刷局製造」。白色洋紙凸版印刷。

(圖1)為壹錢小判明信片–印刷局版銘,(圖2)為放大圖。
1.jpg 2.jpg


(圖3至圖30)為個人所收藏的壹錢小判印刷局版銘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ap_F23_20100908092653700.jpg ap_F23_20100908092657608.jpg ap_F23_20100908092700908.jpg ap_F23_20100908092701701.jpg ap_F23_20100908092704716.jpg ap_F23_20100908092706750.jpg ap_F23_20100908092707217.jpg ap_F23_20100908092707664.jpg ap_F23_20100908092709770.jpg ap_F23_20100908092804833.jpg ap_F23_20100908092805409.jpg ap_F23_20100908092806280.jpg ap_F23_20100908092807549.jpg ap_F23_20100908092807694.jpg ap_F23_20100908092808530.jpg ap_F23_20100908092809585.jpg ap_F23_20100908092809892.jpg ap_F23_20100908092810783.jpg ap_F23_20100908092811739.jpg ap_F23_20100908092924302.jpg ap_F23_20100908092925663.jpg ap_F23_20100908092926719.jpg ap_F23_20100908092926821.jpg ap_F23_20100908092927429.jpg ap_F23_20100908092928122.jpg ap_F23_20100908092928504.jpg ap_F23_20100908092929677.jpg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內「小判明信

片」一文



                                                       2010.8.23日完稿

ap_F23_20100908092708819.jpg (51.65 KB)

ap_F23_20100908092708819.jpg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06:59 编辑

  日本小判明信片(上)      夏大緯

    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曾發表了一篇「小判明信片」一文,談及【當手彫明信片走入歷史,日本遞信省發行小判明信片,小判為日本江戶時代流通的金幣。郵資圖案為橢圓型小判,小判為日本江戶時代流通的金幣。圖案上為「大日本郵便」,下為英文「JAPANESE POST」,小判明信片長142 mm×90 mm。(圖1)為小判金幣。

                 

1.小判明信片

明治9年〈1876年〉9月19日,小判明信片發行,由大藏省紙幣寮以凸版印刷。當時日本國內明信片郵資分成市內五厘、全國壹錢兩種,所以小判明信片分成黃色五厘與青色壹錢兩種。明治16年〈1878年〉1月1日,改爲全國單一價,五厘片加貼五厘郵票出售。明治22年〈1889年〉11月30日,五厘小判明信片廢止。明治11年〈1878年〉12月,紙幣寮先改爲紙幣局,再改爲「印刷局」。紙幣寮爲大藏省所屬機構,專門印刷鈔票、郵票與有價證券等。因印刷廠名稱變動,小判明信片版銘分成兩種,分別爲「紙幣寮」與「印刷局」,紙幣寮版銘於明治15年〈1882年〉廢止,所以未在臺灣使用。
1.jpg
(圖2)為五厘小判明信片–紙幣寮版銘,(圖3)為放大圖。
2.jpg 3.jpg


(圖4至圖18)為個人所收藏的五厘小判紙幣寮版銘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圖19)為壹錢小判明信片–紙幣寮版銘,(圖20)為放大圖。
19.jpg 20.jpg


(圖21至圖27)為個人所收藏的壹錢小判紙幣寮版銘實寄片,提供給郵友欣賞及参考。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內「小判明信

片」一文



                                                          2010.8.23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06:49 编辑

日本分銅明信片      夏大緯

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曾發表了一篇「分銅明信片」一文,談及【郵資圖案長方形,郵資1錢5厘,圖案內為分銅形狀,故名「分銅明信片」。分銅為日本江戶時代分量的砝碼。圖案中央為「菊紋章」,上為「大日本帝國郵便」。左右為橢圓型,下為面額,尺吋為90×142釐米。

(圖1)為分銅圖。
1.jpg
1.遞信省版銘

遞信省版銘自1911年〈明治44年〉使用至1915年〈大正4年〉。1911年〈明治44年〉1月1日,版銘分銅明信片發行,使用白色洋紙,凸版印刷,刷色青紫,版銘為「遞信省發行印刷局製造」。1915年〈大正4年〉10月1日,因一次世界大戰影響,染料輸入受阻,於是刷色改用青色印刷。1911年〈明治44年〉11月1日,往復明信片發行,郵資1錢5厘加資1錢5厘。明信片上為「郵便はかき」,下書寫「往信」或「復信」,刷色赤茶色。

(圖2)為青紫遞信省版銘片,(圖3)為放大圖。

2.jpg 3.jpg

(圖4、5)為青紫遞信省版銘實寄片。
4.jpg 5.jpg
(圖6、7)為青色遞信省版銘實寄片。
6.jpg 7.jpg
2.無版銘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發生,印刷局遭大火吞噬,印刷版遭燒毀,日本緊急委託民間業者印製震災明信片。直到1923年〈大正12年〉5月1日,才重新印製分銅明信片,但是分銅明信片原版已燒毀,所以重新製版發行,刷色青色,版銘省略。1925年〈大正14年〉5月1日,發行無版銘往復片,郵資1錢5厘加資1錢5厘。明信片上為「郵便はかき」,下書寫「往信」或「復信」,刷色赤茶色。

(圖8)為無版銘片。
8.jpg
(圖9)為無版銘實寄片。
9.jpg
(圖10)為無版銘銷紀念戳片。
10.jpg
(圖11)為無版銘往復–往信片
11.jpg
(圖12)為無版銘往復–復信片
12.jpg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內「分銅明信片」一文

          部分圖片取自張明富先生「分銅明信片」一文內



                                                              2010.8.23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06:42 编辑

        日本手彫片      夏大緯

    日本手彫片共分有2種不同版式﹕

  A、第一版在1875年(明治8年)5月10日開始發行,其特徵為郵資符誌內,上、下嵌有面值分得較開、且下方面值中間另嵌有日文(圖1),該版式片較少見,目錄價格較二版片大約貴10倍可見稀少。
1.jpg
            

    (圖2)為半錢(1/2SEN)實寄片。
2.jpg
      

    (圖3)為1錢(1SEN)實寄片。
3.jpg
      

  B、第二版在1875年(明治8年)6月12日開始發行,其特徵為郵資符誌內,上、下嵌有面值集中在中間、且下方面值中間並未嵌有日文(圖4)。
4.jpg
               

    (圖5)為半錢(1/2SEN)新片。

        
5.jpg
    (圖6至圖10)為半錢(1/2SEN)實寄片。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圖11)為1錢(1SEN)新片。

               
11.jpg
    (圖12至圖26)為1錢(1SEN)實寄片。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010.9.16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