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05:18 编辑

   日本菊明信片      夏大緯

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曾發表了一篇「菊明信片」一文,談及【1898年〈明治31年〉12月1日,郵票圖案改爲菊紋章,明信片圖案也跟著更改為「菊明信片」,菊紋章爲日本皇室徽章。使用白色洋紙,凸版印刷,尺寸為90mm×140mm。

菊明信片分成三類,分別爲有框有紐、有框無紐、無框無紐。

1.有框有紐

1898年〈明治31年〉12月1日發行,使用至1899年〈明治32年〉,郵資1錢。菊明信片與小判明信片類似,四周有框,郵資圖案上移,框線以三鈕連接。上半部為室町時代的文書袋圖樣,中間書寫「郵便はがき」,下爲版名「大日本帝國政府印刷局製造」。右框印有「此表面只認住址與姓名」,左框為「收件人的住址書寫要比姓名大」。1899年〈明治32年〉4月1日,郵資調整,明信片郵資由1錢漲爲1錢5厘。菊明信片加貼5厘郵票出售,以應急需。1899年〈明治31年〉1月1日,往復明信片發行,在上框為「郵便往復はがき」,下為往信或復信。

(圖1)為有框有紐單片。
1.jpg
(圖2、3)為有框有紐雙片。
2.jpg
3.jpg
(圖4、5、6)為有框有紐實寄單片。
4.jpg
5.jpg
6.jpg
2.無紐有框〈青框〉

1899年〈明治32年〉4月1日,郵資更改,明信片郵資調為1錢5厘。日本遞信省緊急印製新版,5月25日發行,往復片於10月1日發行。因刷色紫青色,又名「青框明信片」。

(圖7)為無紐有框單片。
7.jpg
(圖8、9)為無紐有框雙片。
8.jpg
9.jpg
(圖10至15)為無紐有框實寄單片。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圖16)為無紐有框雙片的返片實寄。
16.jpg
3.無框無紐

1906年〈明治39年〉7月5日,菊明信片與往復片改版,四周的框省略,下方有「遞信省發行 印刷局製造」版銘。因與菊郵票類似,所以郵資圖案也簡化。菊明信片刷色改為青紫色,往復片赤茶色。

(圖17、18)為無框無紐實寄單片。
17.jpg
18.jpg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內「分銅明信片」一文



                                                              2010.8.23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3 12:41 编辑

德國在華客郵、軍郵戳      夏大緯

    附記﹕上項介紹原刊登於個人民國74年(1985年)5月,個人出版的「吉鼎拍賣目錄」第5期內,該期內有80件銷德國在華客郵、軍郵戳實寄片封付拍,因考慮到甚多郵友都没有李頌平先生所著「客郵外史」一書,於是摘取該書中德國在華客郵、軍郵戳部份,重新編排、打字,如此好方便提供給郵友一個参考,如今事隔24年,之前還有郵友在華郵網,探討某一個德國上海客郵戳真假問題,由於德國上海客郵戳內往住還分a或b兩型,月日間隔也有「‧」及「/」2種不同等,因此郵友引証的書內如無某一式,就易造成誤解以為是偽戳,確實連「客郵外史」一書內,對該戳也未註明月日之間、間隔有2種,但由日本水原明窗德國客郵一書內、英國普萊斯德明片郵集拍賣內,由實物可得知,月日之間間隔確是有2種,書是死的、實物是活的,但能像李頌平先生能寫此一本專著,個人還是極為佩服,寫一本專著不像寫一篇郵文那麽簡單,會有5%或10%的地方可補充或修正,己是極為難得之事,不可能百分之百没有遺漏或需補充的地方,何況我們寫一篇郵文時,有時還需補充及修正的,因此不論是專著、郵文,均可由目前的郵友或以後的郵友隨時補充修正,如此才能更加正確及完整,上項介紹雖是24年前個人重新編排、打字的舊資料,也如上文內提及有些地方還可再補充,但還頗具参考價值,因此重新掃描提供給郵友参考。



    参考資料﹕李頌平先生所著「客郵外史」一書



                                                                         2009.11.29日完稿

【推薦大家 The stamps and cancels of the german colonies and the german post offices abroad】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3 12:21 编辑

在中國使用的客郵片封簡      夏大緯

1.jpg
2.jpg
    附記﹕上項介紹原刊登於個人民國74年(1985年)4月,個人出版的「吉鼎拍賣目錄」第4期內,自第4期起目錄內都有增加一或二篇郵文,拍賣目錄內附有郵文在早期應相當少見,且搭配郵文介紹同時拍賣相關郵品,如此郵友可清楚得知該郵品的背景及緣由,此種作法在當時可能也算創舉,目前甚多大型拍賣目錄對罕品都有背景、源流等介紹(郵品太多不可能一一介紹,只能選擇性的以少數罕品做介紹),此種作法己極為普遍,代表個人早期也頗有先見之明(難得臭屁讓自己高興一下),另目前偽品明顯增多,搞得一些郵人看見影子就開鎗,或喜歡拿一個郵戳去比對另一個郵戳(此點相當科學個人極力贊成,但先覺條件是拿來比對的郵戳要先確定是真的,且需同年同月才行,日期相差太多郵戳可能己有更換或磨損等差異,其準確性是大打折扣的,就算上述2點均符合,在早期除了代辦所、信櫃等極小的單位,可能僅有一把郵戳使用外,其他較大一些的分局等,應均有2把以上的郵戳可使用,會有2把郵戳就大致會有一些差異不同),因此今後珍貴片封簡等如能追溯或得知源流,可避免掉不少爭議(有源流不是說一定没有假,但可能性己大幅降低不少),如此不論是私下出售或拍賣,購買者也可較放心。

    個人自辦的小型拍賣目錄前後只出版了8期,出版緣由原先是因婚後想籌錢購買自己的房屋,後勵行暫停購買郵品、自辦拍目出售原先舊藏、除原本工作外利用空閒時間,另跟朋友合夥(後自已收回獨資)開設傳播公司等,如此多管其下大約2年多時間目標就達成,經濟需求告一段落後即重新恢復購買郵品,當時舊藏的早期明片,經過自辦拍目大約售出了80%,可謂元氣大傷所剩無幾,事後由僅剩的20%做為基礎,重新大力購買並擴充才有之後的稍有所成,此點恐是很多郵友都想不到的曲折故事,個人自辦拍目雖小但當時訂閱者頗多(事後因未出滿12期,個人還一一去信結清並退還郵友多付的訂閱費),且許多郵壇名人都有訂閱,如張敏生醫師幾乎每期都來信競標購買郵品,個人近期翻找郵品,也翻出了許多當年郵人投標的信封(封內的投標單己丟棄,信封則因收集片封簡而習慣性的保留了下來),如今重看這些信封,有些己是郵壇名人、有些則己逝世或退出郵壇活動了,24年前的故事、時空背景差異頗大。

    另上項介紹寫於24年前,當時搜集資料頗為不易,是否完整齊備或有錯誤不得而知,只是個人當時有心把資訊滙整在一起,希望能有系統的提供給郵友一個参考,當時只介紹了德國、俄國、日本等三國,其他各國則欠缺資料没有介紹,事隔多年雖是陳年資料但還頗具参考價值,因此重新掃描提供給郵友参考。



                                                 2009.11.29日完稿

『據傳德國米歇爾明信片目錄中有相關內容』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2 10:51 编辑

八國聯軍之役~

德國在華戰地郵政免付郵資軍郵片封    夏大緯


    八國聯軍之役,德軍登陸塘沽不久,即於1900年8月9日於該地成立「凱撒德意志戰地軍事郵政」,9月3日於天津正式成立「戰地軍郵局」,其下分設「戰地軍郵站」,此種戰地軍郵站先後設立共10所,1901年8月31日撤銷軍郵局及9處軍郵站,最後1處軍郵站於1902年1月14日撤銷,1901年9月7日聯軍開始撤兵。

    八國聯軍之役德國在華戰地軍郵初期(1900年9月3日~1901年8月31日)免付郵資,在這前後不到1年的時間內,銷有各種軍郵戳記的戰地軍郵實寄片封,包含了德國郵局發行的無面值各版軍郵明信片、大清明信片、印有當時各地風景、人物、事物的明信片及信封,本身就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情景、極具有其歷史價值、代表著那個時代的見証、相當難能可貴。

    根據李東園先生在「中國集郵半月刊」上介紹,八國聯軍之役時,德國在1900年曾發行無郵花無面值軍郵明信片1種,發於各戰地軍郵局或軍郵站使用,印製極為簡單,片面銘款文字全印德文花體字,黑色印刷,最上一行為花體小字Deutsche  Reichspost(德國郵政),下行橫列大型花體字Feld–Post  Karte(戰地軍郵明信片),以下分列點橫線四行,備戰地軍人書寫姓名地址之用,此類軍郵明信片免費遞送,均不須加貼任何郵票,由軍部蓋章証明,即可蓋戳投遞。

    軍郵明信片的介紹,除李東園先生在「中國集郵半月刊」曾有介紹1種外,似乎未見有其他郵刊記載,個人收集的此類軍郵明信片,除上述記載的1種之外,另有2種不同版式存在,因此提出介紹,希望能提供給大家共同來探討研究,個人收集的有3種版式存在,簡介如下﹕

  A、第1版片–片上印刷文字為德文花體字(圖1)。
(圖1)
1.jpg
  B、第2版片–片上印刷文字為德文正體字(圖2)。
(圖2)
2.jpg

  C、第3版片–片上印刷文字為德文正體字,同第2版片但右下角處多一英文「V」字(圖3)。
(圖3)
3.jpg

  D、客郵片–片上印刷文字為德文花體字,片上第2行未印Feld(戰地軍郵)字樣,右下角處印有「c.154.」數字(圖4),該片似為撤軍後使用,個人收集的為加貼德國在華客郵票,銷天津德國客郵戳,似乎未見不加貼客郵票者?如此不合乎「軍郵片」使用原則及定義,並非實際作戰時期使用的,應屬「客郵」性質而非「軍郵」,但同為無面值無郵資符誌片,在此一併介紹提供郵友參考。
(圖4)
4.jpg

    除此3種版式軍郵片之外,不知是否還有其他版式存在?還待郵友們為

文介紹,國內所見此類郵文報導甚少,資料欠缺難尋無法考証,而原片又大多

德文書寫更加考証不易,相信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對各版軍郵片的考証,如各

版軍郵片的首日使用時間為何時?各版軍郵片的發行數量又各是多少?這些問題也還都是一團謎,事隔90年時間,急待有心郵友共同探討解開這些謎團。

    德國在華戰地郵政除使用上項軍郵片片,並配合使用2類軍郵戳如下﹕

  A、戰地軍郵局使用的軍郵戳

    單圈大圓戳,所在地為天津,1900年9月3日用至1901年8月31日,戳內文字「K.D.FELDPOSTEXPED.」為(凱撒德意志派遣野戰軍郵),「DES  OSTASIATISCHEN  EXPEDITIONS  CORPS」為(東亞派遣軍部隊),戳內有日期無年曆,日期之左為星符,右為戳號有a、b戳2種(圖5)。
(图5)
5.jpg
  B、戰地軍郵站使用的軍郵戳

    單圈小圓戳,1900年8月9日用至1902年1月14日,戳內文字「K.D.FELD  POSTSTATION」為(凱撒德意志戰地郵站),戳內下為局號、中為日期無年曆(圖6),戰地各軍郵站開設先後如下(圖7)。
(图6)
6.jpg
(圖7)
7.jpg

    另據李頌平先生所著「客郵外史」記載,「軍人免費郵件,亦有逕自向各地客郵局投寄者,封面或封底必須蓋上部隊之鈐印,以資識別。向戰地軍郵局投寄者,亦多蓋上部隊之鈐印,至在各軍郵站投寄者,則僅少數蓋上而已。」,說明軍郵片也可投寄各地德國客郵局寄出,銷蓋則為各地德國客郵局戳,並非軍郵局或軍郵站戳,目前留存於世的有甚多地名客郵局戳可資証明。

    部份客郵局戳時至今日,根據實物發現跟以往郵刊記載略有不同,如青島前後使用的德國客郵戳共有8種,其中第7種「TSINGTAU–KIAUTSCHOU」有戳號單圈圓戳,有a、b兩種戳,李頌平先生所著「客郵外史」中記載為1903年後使用,個人收集的軍郵片銷1901年5月13日青島客郵a戳(圖8),可資証明1901年即開始使用,相信隨著新資料的發現及大家努力鑽研應該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寫,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圖8)
8.jpg

    李東園先生曾提及「軍郵明信片免費遞送,均不須加貼任何郵票,由軍部蓋章証明,即可蓋戳投遞。」,另李頌平先生也曾提及「軍人免費郵件,封面或封底必須蓋上部隊之鈐印,以資識別。」,都提及要軍部蓋章証明或蓋上部隊之鈐印,個人收集的軍郵片封,不論銷軍郵局、軍郵站或客郵局戳者,大多均有蓋上部隊之鈐印,甚少僥免,此類鈐記相信主要是証明為軍事郵件之用,各部隊刻用的圖案、文字均有所同,因此有甚多種類及型狀(請参考圖1至圖8即可得知),另除証明為軍郵之外,似乎也具有「檢查」之效果,有另1種意義存在。

    德國在華戰地郵政除分發使用軍郵明信片之外,一般士兵也使用各種各樣的中外風景明信片、信封等來使用,做為報平安的家書或介紹曾到此一遊,除上述這些之外也有一些士兵拿大清第一、二次明信片來使用(這些士兵當時似乎有集郵的觀念或是因來到東方的中國、要用代表中國的大清明信片來寄,才有真正到此一遊的物証及做為來華的紀念品。),因此也留存一些當時曾使用過的大清一、二次明信片存世。

    在1900年9月3日至1901年8月31日期間,軍郵免付郵資,且德軍已擁有及建立了軍郵局、軍郵站,多處並有德國客郵局存在,軍郵大多經由軍郵局、軍郵站直接寄出,部份郵件經由客郵局也是直接寄出,似乎並不需經由「中國郵局」、「他國客郵局」轉寄,超過1901年8月31日軍郵局、軍郵站都陸續撤銷了則在此限,另民間人士不經軍郵局、軍郵站投寄者,則又另當別論。

    (圖9)為大清一次片銷1900年11月8日 軍郵局a戳及長方型藍色軍隊檢查戳,寄德國1900年12月23日 到達戳,該片即為寄信人借用大清一次片當做來華紀念。
(圖9)
9.jpg

    除借用大清一、二次片來使用外,有些士兵還喜歡加貼上中國大清郵票,如此才更符合寄信規則,一般所見大多符合寄國外郵資,不是郵資貼得太少就是太多,少數標準則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其實軍郵是免付郵資,並不需要加貼郵票,更談不上要加貼大清郵票的。

    (圖10)為大清一次片銷1900年11月10日 軍郵局a戳及長方型黑色軍隊檢查戳,寄德國1900年12月24日 到達戳,該片寄信人除借用大清一次片外並加貼大清蟠龍票半分、壹分、貳分3枚及蓋中國人名「張永升」圖章,甚為有趣相信主要是增加該片的趣味而以。
(圖10)
10.jpg

    除借用大清片、加貼大清郵票外,還見有片封上銷大清郵戳者,在1900年9月3日至1901年8月31日這期間,且為軍郵性質銷蓋有部隊鈐印檢查戳者,銷大清郵戳的片封,想必也是純為增加趣味及紀念用途而以。

    (圖11)為大清一次片銷1901年5月16日NO.2第2號軍郵站(北京地區)戳,寄德國1901年6月30日到達戳,該片除寄信人借用大清一次片外,片背上端還手繪彩色搧扇美女圖,所書寄信時間為1901年5月15日,而正面所銷北京郵政局1901年5月13日楕圓戳,為寄信人事前請求銷蓋做為紀念,或是5月13日購買該枚明信片時請求銷蓋的,真正寄信時間確是5月15日才是正確的,証明所銷北京郵戳並未具有實寄的意義存在。
(圖11)
11.jpg

    德國在華戰地郵政免付郵資軍郵片封,值得探討研究的地方還有很多,個人提出的幾點假設,是否有錯還待方家指正,由於個人收集的郵品有限,也許有以偏概全之處,還望郵友們提供實物証明,將不勝感激,本文完成相當匆促,適逢公私兩忙之時,因此引証片封附圖不多,還請郵友們見諒,收集此類片封的郵友則不妨檢視收藏,看看是否有相同情形,証明個人的假設是正確的。



    参考資料﹕李東園先生「中國集郵半月刊」

                    李頌平先生所著「客郵外史」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91.9.20日出版的郵史研究第1期內



  附記﹔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91.9.20日出版的郵史研究第1期內,此是「郵史研究」創刊的第1期,不知不覺「郵史研究」己於昨日(2月2日)出版第25期了,在第1期內另有袁静淵先生所寫「郵史會  二三事」做為補白之用,其內有2處地方提及個人,袁静淵先生已於1999.6.10日仙逝,看見此2段記載,惱中立刻憶及其平時的一言一語,因此特附記如下做為回憶,(夏大緯  現任台灣電視公司導播,是實力派人物,最近一次購進「大清信箋」三枚,太座又為他產下麟兒,真可謂之「雙喜臨門」。)、(會友夏大緯一向因工作關係,即很難與大家晤面,但這次為了郵史研究刊物發行,又適逢其嬌妻臨盆為他添了一位男嬰真是公私交逼,但在截稿的最後一刻,仍繳出了一篇長三、四千字的長稿,感人!會友獲悉決贈金瑣片為他的寶貝添福添壽。),當時個人正忙於連續劇錄影、加上太太生產,確是公私兩忙,後又承蒙各位會員關心及贈送金鎖片,如今小兒也已17歲就讀建國中學高二,個人也在工作31年半之後申請提早退休,可見時間飛逝、人事變遷頗大,在此農曆新年將屆之時,感觸特別深刻,舊年己逝、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預祝郵友在新的一年



平安健康!萬事如意!



                                                                       2008.2.3日完稿

[對於義和團運動時期德國軍郵有興趣的,不妨看看這個網站 (德文) http://www.boxeraufstand.com]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