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李寻欢

请李兄明示。
charonldm 发表于 2010-7-19 07:18



可能指我在28楼贴的宣统封
寄件人在邮票下写明什么面值,好像给收件人看的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回复 44# 李寻欢

请李兄明示。

TOP

喜欢就好
王 骏

TOP

但是我不认为集邮封不好。恰恰我最喜欢集邮封了(如果是实寄的集邮封),因为集邮封体现了很多其他自然封无法体现的内容。
飞刀帮帮主
寻找林诗音
-------------
注明,本人意见准确率50%,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本人卖出物品3个月内无条件退货,如果是赝品1年内可以退货。时间长了我会记不清的

TOP

从此人的其他封上看,此人显然是专业集邮者。而且是高手
飞刀帮帮主
寻找林诗音
-------------
注明,本人意见准确率50%,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本人卖出物品3个月内无条件退货,如果是赝品1年内可以退货。时间长了我会记不清的

TOP

与方兄一样,我也认同没有欠资戳让陈先生的两片不通情理。
我的兴趣只是在于为什么会有欠资邮票在片上。此片卖家似乎不通邮史,应不是后人作伪。此片收信人,有大量书信传世,亦不像是专业邮人,但偶尔亦关注邮票(法国客邮票一例)。试想其制作欠资片的动机何在?如果我们对收件人一无所知,仅仅根据实物,大可断其为集邮品。这也是我当时未竞拍的原因。但是,当我收集到更多关于收件人的信息时,关于“集邮品”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TOP

正常罚欠资是不可能的,君不见寄往法国邮件,是中国邮政先销欠资戳的吗?其实如果中国邮政不销欠资戳,法国人如何知道欠资?或许真有麦会所说其他费用,还需要大佬们释义。

TOP

如下片没有问题的话,应是倍罚。10生丁为4分银。

pf2.jpg (60.52 KB)

pf2.jpg

TOP

本帖最后由 charonldm 于 2010-7-19 04:57 编辑

同一收件人1911年5生丁未作欠资。不过当时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局势动荡。此片1911年9月17日到达重庆。成都到达戳虽不清晰,但是隐约可见为辛亥年的八月十日之后(1911年10月1日之后)。成都重庆的直线距离不过350公里左右,却用了至少两个星期。

pf1.jpg (43.28 KB)

pf1.jpg

TOP

5生丁是否还做2分银?若是,加倍罚欠也无不妥。
清邮路 发表于 2010-7-19 02:50

各地一路放行,成都地方小吏哪有这里那么多才俊知道汇价?再说地方小吏本无决断欠资与否的权利,为何要越权办事?难不成是为了小费?

TOP

5生丁是否还做2分银?若是,加倍罚欠也无不妥。
王 骏

TOP

如果是早期的话,可能是加收中国邮资,不过那么晚的(同时邮资也不对),我的确想不出其他可能。好像也不是存局候领(邮资也不对)。还是让麦会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TOP

看看学学
可能有些不规范的处理方式
不一定是欠资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国外到中国这个欠资不知道该如何计算
难道中国邮政能算的清晰国外的邮资?
有点蹊跷

TOP

寄出国不做欠资,到中国做欠资。
最常见的是1)民国时期,蒙古寄入中国邮件。
2)东三省沦陷后,从东三省寄入关内邮件。

TOP

和谐社会,我希望和谐
我刚复制了后面几句,点击引用,方先生怎么将帖子修改了?

1、第一点不用回答,谁也清楚
2、二点与 ...
TK 发表于 2010-7-18 14:21

TOP

支持探讨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呵呵,观点与角度,君子和而不同。

小丑兄知道我什么价买的,让卖家“捡漏”了?
TK 发表于 2010-7-18 14:26


抱歉,言语中得罪了陈先生。此欠资不是邮局流程所为。
到底有没有寄出国没有认为欠资而被寄入国做欠资的情况,有,但不是这种情况
此2片应该认为是后贴盖销,从邮史上说价值低于不贴欠资票的寄入邮件。我认为陈先生断不可能比买入未贴欠资票的寄入邮件低的价格买入此片,所以我认为卖家赚了。

其实我错了。因为,物件市场价格并非=邮史价值。
1)即使此盖销封能骗过陈先生这等人物,试想高价卖出又有何难。
2)绝大多数集邮人关心的并非邮史价值,而是市场价值。整个华邮网中,真正乐终于邮史,有几人?所以邮史价值到底如何,并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市场价值。
3)即使我是陈先生,我也会出1000买此件物品。

TOP

都关心上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另一件1929年汉口寄法国封,从笔迹看不像Jules Leurquin所写,相信是朋友寄给Leurquin老夫人,

10267西伯利亚.jpg 10267西伯利亚b.jpg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