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个贴3分、7分宣统票经西伯利亚的小型封,就是Jules Leurquin寄回法国给母亲的

10264宣统.jpg 10264宣统b.jpg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是的,卖家一点也不“专业”,如前所说,你买到的两枚片竟然当普通法国风景片卖,如果贴到中国邮品栏,定会卖得不错价格。另外卖家贴出的图片,邮品也不处理一下,贴出的封片折角的就原样拍照贴出,影响外观,也就可能影响卖价。
我当初也担心付款后收不到东西,后来卖家在我付款后一星期才寄出邮件,现在卖家8天未登录,这个卖家有点不可思议。
你有同一收件人也是贴5生丁邮资而未补欠资的实寄例子很好,证明收件人并非集邮者,没有自己要求补贴欠资的嫌疑。

麦会等见多识广,这类寄出国未盖欠资戳而收件国罚欠资的例子多见否?请指点!
敢信这两件非孤例。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或者可以从时间来考虑,宜昌到成都前后17天正常吗?如果正常,很难证明是收件人自己要求贴的欠资票。”
如是1909或者1910年比较正常,1911年则太长

TOP

回复 23# TK

书中引用的应多是Jules Leurquin和其母亲的通信。这批明信片,个人推断是其与友人的通信,因为寄出地五花八门,日本,德国,法国,阿尔及利亚都有。

要是能把书中的那些都收入囊中就好了,呵呵

TOP

陈先生的这两张片,我当时也有怀疑。因为买家是个新人,我甚至怕欠资是伪造的。现在看来作伪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是不是故意为之呢?值得商榷。Jules Leurquin在其书信中提到过当时一种法国客邮邮票在成都热销,并给自己的母亲寄去过一些。但是除此之外,再无集邮相关的话题。有心制作欠资封的人应该是专业的集邮人士。Jules Leurquin 似乎不像。另外,在我从此卖家购入的明信片中亦有用5生丁未作欠资的。以上都是些推断。未销欠资戳,总有些遗憾。陈先生不如自己刻一个盖上

TOP

就是奇怪,如那本《是在中国,我给你写信》一书所说,这些信件的发现应该受到重视,现在怎会有一批在网上拍卖?
是收件人的女儿也去世后,子女将信件出售?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回复 9# TK

不瞒陈先生,我亦写信给这位法国卖家询问其是否认识收信人,但未能得到回复。这批明信片最早起于1909年北京,最晚至1920s琼州。其中1909,1910和1911这三年最多,均是寄往成都的。
对于陈先生这两片,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想想,正如陈先生所说,无缘吧。

TOP

1000RMB/张
电话:13501730444 顾裕良
农行卡 95599 8003 06570 95714 顾裕良(上海分行)
支付宝:zheyuan_sh@hotmail.com  顾裕良
QQ:329053012

TOP

我觉得此封如果按照价格而言的确“难得”(贴清代欠资票的邮件,价格必定不菲),按照邮史价值而言很难说“ ...
流泪的小丑 发表于 2010-7-18 14:13



  呵呵,观点与角度,君子和而不同。

小丑兄知道我什么价买的,让卖家“捡漏”了?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1)不论价格,陈先生认为莫斯封中的红印花封好还是自然封中红印花好?
2)莫斯封中的票,戳都是正常应该盖的,而这个封上票戳可能是后盖的。请教陈先生莫斯封更能体现邮史还是此2封?
3)如果一个封自然实寄后,再贴上其他邮票,销戳。您是认为此封的意义增加呢还是下降?(价格倒是难说了)alainfang 发表于 2010-7-18 12:51


我刚复制了后面几句,点击引用,方先生怎么将帖子修改了?

1、第一点不用回答,谁也清楚
2、二点与第一点答案相同
3、情况与上两点相同

其实现在只是假设,假设两个片是收件人收到后再到邮局请求贴欠资票销戳。
或者可以从时间来考虑,宜昌到成都前后17天正常吗?如果正常,很难证明是收件人自己要求贴的欠资票。
其实我说的难得,不从“邮展”的角度考虑,如果展出这两枚片,评审员有生杀大权,说你是事后贴的没商量。我只从收藏的角度来考虑,就算是收件人自己要求,放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很“难得”。
其实收藏这件事,只要收藏者喜欢就是了,像有些清、民甚至新中国初期的实寄封,邮资严重超贴,但收藏家仍“重金”搜求。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我觉得此封如果按照价格而言的确“难得”(贴清代欠资票的邮件,价格必定不菲),按照邮史价值而言很难说“难得”(到不若说是很可惜为好。)而且我也清楚什么叫集邮封。
我理解的大家认为的集邮封,是指估计贴上邮票,交给邮局寄出。而此2封是邮局寄完以后,贴邮票再销戳,那算什么封?盖销封?
我觉得检漏的是卖家,而不是陈先生。抱歉

TOP

下面所贴内容是否可以说明,投递局并没有权利认定欠资与否?

大清管局共事规则

第121条 索取欠资

凡由该管局寄往内地各局应行索取欠资之邮件均于各该件上用蓝笔标明所欠之费若干内地各局须照所标之数粘帖欠资票照该邮票之价值向收件人索取。

TOP

本帖最后由 alainfang 于 2010-7-18 14:07 编辑

再来学习

TOP

欠资邮件收件国需否与寄件国“结算”,请你去查证。
以我的经验为例,现在从香港寄挂号到深圳,只贴平信邮资,香港邮局批注欠资10多元,但深圳邮局从来不收取欠资费,如果要“结算”,深圳邮局岂非亏大本了?

至于我说的“难得”,不一定就是什么“珍”“罕”。
毕竟这是一个世纪前的东西,如果这也不“难得”,什么样的邮品才算“难得”?这类东西并非多如牛毛啊!不要说清代的,不少民国甚至新中国初期的“集邮封”,不是也很“难得”?——价格也“不菲”。
如果拿现在的集邮封来比,当然有所不同了。
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像我国的“自1”电子邮票,不少(大部分)实寄封均是人为的集邮封,不是也“迷倒不少追随者”?——价格不菲。
再重申,我说的“难得”并非与价格“挂钩”。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实寄封片上在邮路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贴票,和销戳才是说明邮递过程实质内容的原始元素。通过对这些原始元素的研究,才是邮史应该关心的内容。和邮递过程无关的(邮递过程结束后,加贴的邮票和加盖的邮戳),戳,票应该并没有任何邮史的价值。不过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到底大家乐于收集那种邮品,是大家各自的喜好。

TOP

欠资如果寄出国不算的话,收件国如何算?从收件人收到的欠资,到底应该归寄出国邮政还是收件国邮政

TOP

本帖最后由 流泪的小丑 于 2010-7-18 09:59 编辑

在整个传递过程中应该没有欠资这回事情。然后收信人收到后,再去邮局贴票,销戳的话,根本有寄信过程无关。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算集邮品一类的,算不上“难得的清代欠资邮品”

TOP

不能完全排除收信人 Jules 去邮局"自首",要求补欠资的嫌疑parisiica 发表于 2010-7-18 09:33



   我也这样想过,不排除两件均是收件人自己到邮局要求加贴欠资销戳。但无论如何,这两件均是难得的清代欠资邮品。
09年的1件,收件人在上端写有10.6收到的字样。
两片均标注via Siberia,可惜法国戳欠清,不能知道相距到达汉口时间有多少天。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1909年法国寄成都明信片,用笔划去法文“CARTE POSTALE”字样以印刷品投寄,图画面一面贴5生丁邮资,销戳只 ...
TK 发表于 2010-7-17 18:41



       1909年的片,违规较明显,虽然已将 Carte Postale 字样划掉,但除了收信人名址外还有信函内容,即使是非常简短的一句(Bon et affectueux souvenirs),则不应该再被视作为印刷品;应该按正常明信片收费  虽然
出发局(下框有Finistère字样,属法国西部不列塔尼省,上框城市名,日期不清。寄信人留有其巴黎地址,片是从不列塔尼省路过?度假?时从"原地"寄出的)未作欠资处理,(西伯利亚邮路)巴黎中转局,在华法国客邮局也都未作欠资处理
但 中国邮局很容易判断,此片犯规了
在未销T戳,特别是没有标明欠资百分比的情况下,无法正确计算需补缴金额,中国邮局则是按当时中国国际明信片邮资收费标准(4分银)贴欠资票的?

1910年的片则较蹊跷
不能完全排除收信人 Jules 去邮局"自首",要求补欠资的嫌疑
塞納河畔

TOP

原来此两片都被楼主买去了。当时觉得未销“T”欠资,有些犹豫。现在后悔莫及。
此两片收信人为Jules Leurq ...
charonldm 发表于 2010-7-18 02:07



谢谢charonldm兄提省,那本书我前几年买来看过,得再看看。
就是奇怪,这些信件为何出现在拍卖网站?不知卖家与原物主是什么关系?
最初我还以为收信人是当时法国驻成都领事,寄件人是其夫人呢!
而且卖家完全是“外行”,不懂邮品,例如你买到的两枚特殊邮路片,卖家只当普通法国明信片出售,我也没看到,否则……
邮品就归“有缘人”吧,注定我与该两枚片无缘,这两枚欠资片才与我有缘!
应该祝贺我俩均捡漏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