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6 11:47 编辑

回复 72# TK


    陈先生并田版(方先生?),有实物可资证明的,只是东西不是我的,恕暂不能上传图片。我就叙述一下吧:
清二次回片,补足了蟠龙3分票,寄出局上海戳銷了票。1902年的.德国邮政认可了它的盖銷回资,仅在片上另銷寄出戳,没有补贴德国票。

此片与莫斯片(1901年,梧州)相隔仅一年,莫斯片上告之德邮局不承认大清回资,(包括香港票);可是这件上海的居然被德邮政认可了,而且还未加贴香港票!

但是这件1906年(签约后的)又被贴了德国邮资!

从上面分处梧州、上海两地,以及这件福州的,显然它们都有一共同点:回信片上都被原寄局把回资(4分)都銷盖了。还有就是当事人帅哲尔身为海关职员,又是集邮家,推测他应懂得如何去做才是符合大清邮政规章的。其次,三件片都回至了原寄局,可谓殊途同归。

慢慢再等待回片逐一浮现,来归纳定论了。呵呵,集邮是“痛并快乐着”,有时令人寝食难安。

TOP

回复 71# edvardtin

填版没看到肖先生及台湾黄先生均说有去片及回片均销寄出局(大清)邮戳的说法?
如果大清邮政有此规定
这枚片将回片邮资也销寄出局邮戳就是“正确”做法
那些回片销回寄国邮戳的反而属不规范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此片,是否可以这么解释。寄信人知道国际明信片需要4分邮资。所以当他寄双片的时候,回片也贴了3分邮票。这样回信人就可以无需加贴邮票了。但是邮局同时销了回片和寄片的邮票(看见邮票就销了,没有注意回片和寄片)。当回信人要寄的时候,就不得不再贴德国邮票。这样解释是否更加合理?起码德国邮局没有责任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肖老,请查看电邮。

TOP

有资料图片么?分享一下是荷。

TOP

回复  五味和


    单君,莫斯的回片上那香港票也没被德国认可,而是另贴的德邮20芬尼(含挂号费10芬尼).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21:37


见过较多的双片帖有8分国际邮资,在回片邮资的处理上,销戳和不销戳,可能各占一半,但从存世的清片国际回片来看,在回片上销戳,只有大清邮资(销寄出局,视为回资)的,如果没有加帖回寄国邮票,或是事先没有在回片帖上在华客邮。能回寄的实例,有一件,也是由德国寄回,时间在1902年,在回片上销有寄出局邮戳,回寄时没有加帖德国邮票,也没有客邮只在片上销有德国柏林回寄局戳,到达中国有上海到达戳。另外,从存世的回片看,在回片上帖足大清国际邮资,没有销有寄出局邮戳。被视为有效国际回片邮资的,有三张。二张为三次国际回片,一张是四次国际回片,时间都在1908年之后。

TOP

过来向高手偷师过招。
黄俊  (邮编:514021)
联系地址:(挂号)广东省 梅州市公安局
(平信)广东梅州市丽都东路金堡花园4栋401
联系电话:0753-2320230
支付宝(邮箱):hjyx_440062@163.com
农行卡:62284 8142 50160 62513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6 07:29 编辑

回复 63# 五味和


    单君,莫斯的回片上那香港票也没被德国认可,而是另贴的德邮20芬尼(含挂号费10芬尼).当然这是在与德签约之前.由此枚(1906年)看来,也许签约后大清仍沿袭了此前的做法(只是不再加贴客邮了),但仍未被德国认可.

呵呵,莫非大清从反馈信息中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不再在贴足邮资的回片上銷票,如同此冰岛三次回片,就被OK了? (时间以三次片来看是1907年10月以后了)

尚需多一些旧片来求证它.目前还有待追踪,探究.

TOP

但31楼田兄给的链接,回寄国就在民国邮票上销戳了。是不是大清时期和民国有所不同。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TOP

32楼田版给的链接
就是莫斯从德国寄给梧州的帅哲尔德国双片
帅哲尔将回片寄回给莫斯时
大清邮政并无在德片邮资图上销戳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76533&extra=page%3D3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回复  五味和


    的确,对大清双片的国际使用,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正式的官方文件都没见过,而眼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20:35


肖老,邮史研究上的文章我也看过,邮文中的双片使用是在1901年,还在邮务协定之前,片上所帖的是英国客邮,回片上的蟠龙邮票销有寄出局邮戳,但这里起有效邮资作用的是客邮,和此片在1906年,和冰岛回片1908年使用,可比性不强。不能视为大清邮资回片上的邮资视为回寄的回资。可能还是找些其他邮盟国在双片使用上的例子更好。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5 20:48 编辑

回复 61# 五味和


    的确,对大清双片的国际使用,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正式的官方文件都没见过,而眼前浮出的回片既少,又不尽一致。虽有大家研究心得,亦还需我们共同努力,达成共识,揭示真相。

集邮研究第13期也有篇相关邮文值得学习参考,上面展示了帅哲尔寄给莫斯的二次双片(分开了),正片和回片上面都加贴了3分邮资,并且都銷盖的梧州寄出局邮戳……
并都另补贴了4分香港票,加盖IPO小戳.
帅哲尔是海关职员,又是集邮家,此片或可支持何教授的论点。

TOP

回复  五味和


    单君客气了,称老肖便可。不然我都不敢上网了。
1.回片上,寄出局銷戳票,应视为回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18:08


肖老,此二次片上的邮资是没有被德国邮局所承认,个人觉得邮资是否被承认,和是不是拿着完整的双片去邮局无关,如果如肖老所言,回片上的邮资是作回资使用,此片很明显是回寄中国,就算是撕下回片,邮局人员也是很看明白的。这里的邮资不被承认可能是德国不承认大清的邮资,也不承认是回片的回资。或是此邮资已销戳不被承认。
另外,在大清邮政时,并没有加入邮盟国,规定和使用都是比较混乱。如果说回片上的邮资由大清寄出局销戳,视为回资,冰岛回片上没有销大清邮戳,销回寄国邮戳。换句话说,大清邮邮资是被其他国所承认的,只是不能在邮资上销别国邮戳。从存世的清片中这种实物非常少,很难对比。那从当时其他国家使用的双片,和之后民国使用的双片上,是否有回片销寄出国销戳,视为回寄的回资,还是回片上所帖的邮票是不用销戳,由回寄国销戳的呢?

TOP

回复  清邮路


    偷學還來不急呢!

我一直以爲回片郵資應該由回寄局(國)銷
這回又學到了
parisiica 发表于 2012-6-5 19:22


一定是赚到了,看高兴得像过年一样。Happy 牛爷
王 骏

TOP

回复 58# 清邮路


    偷學還來不急呢!

我一直以爲回片郵資應該由回寄局(國)銷
這回又學到了
塞納河畔

TOP

回复 57# parisiica


   教授不来说两句?
王 骏

TOP

经常上华邮网省了我二十年的时间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18:43



   
塞納河畔

TOP

经常上华邮网省了我二十年的时间
王 骏

TOP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5 20:07 编辑

回复 54# 五味和


    单君客气了,称老肖便可。我们是老朋友了,虽然缘悭一面。不然我都不敢上网了。
1.回片上,寄出局銷戳票,应视为回资。但前题是在回寄时可能要让回寄局看到它是完整的双片。否则撕开后单独送去时,他们会要求补贴本国票。二次片上10芬尼也许即缘于此.

2.回片上若未加贴足回资,只有邮资符志,恐怕很难认可是实寄回片。只能算在国外的无资明信片加贴外票寄国内了。

3.一般来说,信封上的邮票代表着该国的主权,为此大清邮政曾通令(文号一时记不起来了)各地邮局不要在客邮上銷大清邮戳,由其客邮局銷票。

TOP

另外请教肖老,为何双片的回片上一定要销有寄出局邮戳,如果是在邮务协定之前,回片上帖的大清邮票由寄出局销戳,所帖的客邮不销戳,回寄时,回片上的客邮票销回寄国邮戳,这个正常,也容易理解。但在邮务协定之后,回片上一定也要销有寄出局邮戳吗?那回寄时,以何为国际邮资。是以销戳的大清邮票吗?另外,还存在一种回片上没有加帖邮票的,只有回复片上的一分邮资符。肖老的意思是回片上的大清邮资由回寄国销戳是不符合规定的,对吗?在大清没有加入邮盟国之前,但是已在邮务协定之后,双方已承认邮资,也是不能由回寄国销戳吗?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