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约翰拍卖 当前离线
版主
明治28(1895)年6月 14日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進駐台灣政治核心台北城後,將城內規模最大的官廳建築群-前清布政使司衙門 ,作為臨時台灣總督府及陸軍幕僚辦公室,而總督辦公及住宿地方則位於衙門西側的籌防局內,日軍為壯觀門面及誇耀統治地位,將正前方的西門街街屋拆除,開闢一條道路可直通臨時總督府大門。
明治38(1905)年布政使司衙門 大火,造成總督府嚴重損失,且清廷官衙多年失修,建築物主體遭受白蟻侵蝕十分嚴重,加上殖民統治政府為彰顯其統治權力,故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在位時,即有興建永久性廳舍的計畫。直至大正8(1919)年新廳舍落成才遷出。
參考資料--總統府 網站
TOP
紅花綠葉牽牛花版畫封—1910年開封至北京實寄封,貼蟠龍1分郵票三枚,郵資三分,銷河南開封(南) 庚戌年 冬月十六日 腰框戳,北京落地戳不清。此美術版畫封經百年洗禮而全無退色情形,當時不用化學顏料卻能將此工藝藝術保持如此完整,可真佩服老祖先的智慧與技術。
日據時期--台南白金町二丁目(現忠義路)此影像是台南郵便局往成功路方向的街景
上海寄青島掛號實寄,封貼北京二版帆船6分3枚,郵資18分,銷上海廿五年七月十五日英漢日戳,青島 七月十七日 中英落地戳,郵程三天。
錦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南州台南市之行政區(今民生路)。包括清代舊街名頂打石、做蔑、下打石、開仙宮、保西宮、佛祖廟
清一次片加貼蟠龍郵票2分一枚,半分雙連,合計郵資4分(符合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銷廈門1904年3月29日 小圓戳,至上海4月1日22編號戳,再轉上海日本客郵局1904年4月2日 ,至紐約1904年4月27日 ,當日再轉到紐阿克,郵程將近一個月。
34年10月25日 臺灣光復,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於34年11月1日 設立臺灣省郵電管理委員會,負責接收郵電事業。斯時國內郵票尚未運到,且為使民生安定,臺省幣制仍沿用日據時期流通之臺幣,為應急需,經將一部份日本在臺灣所用郵票,以5號宋體字,分兩直行黑色加蓋「中華民國臺灣省」字樣,權宜行使。加印工作由臺灣照像印刷工場承辦,用膠版平印加蓋。 全套9枚(除30錢是34年12月28日 發行,其他八枚是34年11月4日 發行),今介紹一封貼10錢,銷高雄州高雄34年11月21日 台灣銀行高雄分行寄台北華南銀行實寄封,蓋有昭和廿年 十一月廿參日 紅色收件章,當月十一月份實寄封相對少見。
台南大宮町街景(今永福路)
老版莒光樓 國際雙明信片之回片加貼反共義士4角郵票一枚,合計郵資1元2角(國際明信片郵資1.2元實施日期1955.4.1-1958.9.30),銷莫里斯1956.8.22寄台北45年8月29日請購郵政禮券機宣戳,國際回片銷國外戳實寄使用者較為少見
日據時期--台南運河(碼頭)
紅條封--湖州寄上海掛號實寄封--貼帆船一分郵票九枚,-銷湖州十年三月二十日英漢腰框戳到達上海十年三月廿一日英漢腰框戳
中華郵政公司特選取國立故宮博物院 辦理之「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展品5件為題材,10月8日發行「古代文物郵票小全張」2張。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一、A款小全張:內含郵票1枚 清 高宗 御筆緙絲新韶如意軸(面值25元):以乾隆皇帝御筆所畫「新韶如意圖」為藍本摹織而成,花瓶中插松枝、山茶、梅花,旁置柿子、百合及植於香爐內之靈芝短草,寓有「百事如意、歲寒長青」之吉祥意涵。 二、B款小全張:內含郵票4枚 (一)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葫蘆形轉心瓶(面值5元):全器由上段小瓶、中腹連鏤空半回文、底座連鏤空半回文及內膽4部分組成。口部、腹、底邊彩繪黃錦花紋;頸部、腰及鏤空回文均以天藍釉為地,上以金彩分繪蓮瓣紋及卷草錦地。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款。 (二)清 乾隆 剔紅龍紋碗托(面值10元):雕漆碗托,色硃紅,濃豔具光澤。器作高圈足葵花式六瓣托盤,上接中空無底圓碗形托圈。圈壁錦地上雕穿雲龍紋;托盤內外與圈足滿飾雲紋。圈足內有「大清乾隆製」及「智」填金楷款。 (三)北宋 汝窯 青瓷盤(面值10元):斂圓口、淺弧形壁,盤面寬平;圈足微外捲,足緣嵌銅釦。全器滿施釉,釉薄處微現粉色光澤,內周壁底積釉處有冰裂紋。器底刻乾隆御製詩1首。 (四)清 乾隆 玉熊形尊(面值12元):係一像生熊形,張口翹舌、左肢前伸、右肢向側後拉展、掌上執1丸,似正蓄勢擲出。頸背之處突出1管,管背陰刻3行隸款「大清乾隆倣古」。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集郵報導
風景明信片貼蟠龍郵票4分一枚,江西牯嶺寄德國,銷1908年牯嶺戊申年七月初一干支戳經九江1908.07.29小圓戳,上海1908.07.31小圓戳,再經上海德國客郵1908.07.31行經西伯利亞寄德國實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