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道宜 于 2016-1-23 16:03 编辑
9、《还都纪念》邮票 国都即首都,是统治者考虑的核心问题,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交通等诸多问题,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350个左右。如此频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而南北之争,又颇有些历史余味。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其第四子朱棣于1370年被封为燕王,封地即在北京(当时被朱元璋改为北平),最后,燕王朱棣取建文帝而代之,并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0年,正式迁都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后,安宗又回到南京(当时称为留都)做皇帝。 从1912年到1949年,在以南京还是北京为国都的问题上,民国经历过多次争论。其背后是各方势力依据其统治基础与支持力量的不同而进行的利益博弈。 1、自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在南京建都三个月 2、从袁世凯开始,历届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央政府都以北京为首都。 3、1925年7月,随着北伐胜利进展,国民政府将临时首都于1926年底自广州迁到武汉。 4、此时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造成宁汉对立。蒋介石把持了国民党的军权,以遵照孙中山的《总理遗嘱》为由,于1927年4月18日,宣布定都南京。 5、北方的冯玉祥与阎锡山先后“集体”加入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因此冯与阎力主民国的首都设在北京,但因为南京派是多数,故冯闫提案未获通过。 6、1928年6月初,北伐军第二次北伐获胜,攻占北京后,建都问题的争论重新热烈起来。北方的阎、冯指使一些北方派文人制造舆论,要求中央政府北迁。南方的蒋介石则借中央政府名义,改北京为北平,使其不再成为“京师”。 这场关于民国建都的争论历时数年,最终以蒋介石与两广派系的意见占了上风,但因此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无法调和,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 7、1946年5月5日,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正式从陪都重庆还都南京,实际已向国人表明了国民政 府的定都立场,一年后发行《还都纪念》邮票一套五枚,主图是南京中山陵。 8、在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的国民大会期间,建都之争又一次兴起,但已无实
际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