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8-9-1 22:47:31的发言:

卢版主:传图有一定困难,待克服后再传,先文字说明吧。

谢谢,麻烦您了。多谢支持!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回复

张恺升先生书中还有18号戳,按石教授说法应是涉外第18支局戳了。

北京第4-17支局和19-26支局至今没有见到汉英单线戳,这真奇怪了,这些邮局都不涉外了。

北京有什么3个“涉外支局 "的说法,本人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到。

TOP

 

张恺升先生书中还有18号戳,按石教授说法应是涉外第18支局戳了。

北京第4-17支局和19-26支局至今没有见到汉英单线戳,这真奇怪了,这些邮局都不涉外了。

北京有什么3个“涉外支局 "的说法,本人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到。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读石教授邮集心得体会:
     石教授提出中英文日戳可分为:五信息戳;六信息戳;七信息戳和八信息戳。是种新的分类。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体现用新的信息化时代的名词代替(或称包装)老的分类名词。也许将来前途无量。
      对我们看老书的集邮者来说,初看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后来细细看后才知道:无时刻无戳号的即为五信息戳,有时刻有戳号的即为七信息戳,只有其一的便是六信息戳。再加生产单位业务类别的可成八信息戳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6:58:13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我不懂,继续学习。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我也不懂!来看看能不能弄懂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还得慢慢学。慢慢品。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王先生:
      本人没研究、也不在研究北京邮史,北京邮史先生之说法我无需批评,由先生怎么说都行。
      我只是在探讨小圆戳的发展与变化,试图找出不同小圆戳相互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因此产生了新的分类法——所谓五信息、六信息、七信息、总局、支局等。看来还真可把不同形式的小圆戳从发展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串联起来(包括刘阳先生所言的“类似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拙见,最多是一家之说,欢迎批评、并用事实斧正,不需“奇怪”并由此引发争论。而“涉外支局”的说法,绝非杜撰,是有根据的(由“国内日戳”、“国外日戳”、“与外洋各国有直接关涉之局”推理而来——见张老专著《中国邮戳目录(缩简本)》p.104),这里不作细说也可自明。
      张老书上之“北京十八”邮戳,是1925年使用的,看来戳号越大、年份越后——说明戳号是逐步增大的,与支局数量逐步增多倒是一致的。至于民国时期还分不分“国内日戳、国内支局”和“国外日戳、涉外支局”,这是另一个研究问题,但清代肯定是分的。
      王先生的其它说法,我不想一一作答了。由已发现的事实作为基础,用合理的推论作为补充,吸取各家之长(不排它),又不为前人所缚(不迷信),所谓“有书不如无书”,这是我的研究方法,供先生参考。
      要去上课了,再见!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厚邦在2008-9-1 23:55:08的发言:
读石教授邮集心得体会:
     石教授提出中英文日戳可分为:五信息戳;六信息戳;七信息戳和八信息戳。是种新的分类。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体现用新的信息化时代的名词代替(或称包装)老的分类名词。也许将来前途无量。
      对我们看老书的集邮者来说,初看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后来细细看后才知道:无时刻无戳号的即为五信息戳,有时刻有戳号的即为七信息戳,只有其一的便是六信息戳。再加生产单位业务类别的可成八信息戳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6:58:13编辑过]

谢谢先生的解释,概括得很精辟——学习了。

TOP

 沒图有看沒有懂。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神秘邮学讨论.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太高深,不懂~~~~~哎哎哎!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研究方法不同,但大家的目的是共同的,挖掘和探讨邮史。精神可嘉!
王 骏

TOP

上几个图

1,常熟地方邮局戳————孙君毅书上,第162页
esIaTxPA.jpg

2,常熟地方邮局戳——个人藏品

yoWejVPm.jpg

3,常熟地方邮局戳——拍卖目录上的一个实寄封上的
vX4AwJhT.jpg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江阴地方邮局戳

见孙君毅书162页:
artoLdl6.jpg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北京汉英单线戳

戳号十八的北京汉英单线戳————张恺升书中的

MvQR2u3W.jpg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常熟地方邮局戳使用时间为1901-1902(孙志:162页),它完全不是汉英单线戳。
 1,常熟是江苏内地一个县城,汉英单线戳开始只发给通商口岸城市,因此不发给内地县城
    通商口岸的汉英单线戳为钢制,一般可用15年,地方邮局用木刻地名戳。

 2,常熟地方邮局戳中二根直线,如何能称为:汉英单线戳。

 3,常熟地方邮局戳还有省名,------而通商口岸的汉英单线戳均无省名。

  4,常熟地方邮局戳中无年份,月日用手填————与通商口岸的汉英单线戳年月日用字钉大不相同 。     

    如果说:常熟地方邮局戳竟能归入汉英单线戳中,那么鹿也可以归入马类,可放到马的最后一章来讲述:马类的变异—“类似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15:34:2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常熟那枚明顯很不相同,而江陰那枚較難定論。若只用使用方式來分類,民國亦有不同戳款使用方式與小圓戳相同的,這樣便變成無謂的伸延。個人認為,以普遍的小圓戳式為準,殊例只供參考。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完全同意王先生说法,但我绝无指鹿为马之意。要说鹿与马,还真有些关系——同属陆上草食哺乳动物,是否都是奇蹄目,本人没有研究。但我确实也是这样看待邮戳的。想从千变万化的邮戳形态中,通过归类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从动态的发展(顺着时间)把相关的形态串联在一起,只是如此而已。至于这样串联是否合理、还是牵强附会,这倒是值得研究的。如果把99年的标准小圆戳、01年的常熟双线手填日期小圆戳、04年后的常熟单圈双线干支戳串起来,看看有否联系——我觉得是01年的常熟双线手填日期小圆戳,从邮戳形态发展角度上看——是界于标准小圆戳与干支戳之间的一个过渡型,这样分析,从学术探讨角度上来说,应该也是可以的吧?!不能说是“指鹿为马”吧,把石某人打成赵高更是冤者枉矣——不利于学术讨论。
    其实王先生已经同意了我的动态、发展学的邮戳分类方法,此方法与张恺升、孙君毅二位老前辈的静态、形态学的分类方法相比,作用在于把二位前辈罗列的形形式式的各种戳型,延着时间前后、用发展的眼光把它们串联起来,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汉英小圆戳的信息量是逐步增加的,由五信息发展到六信息,再由六信息发展到七信息和八信息,这也反映了清民二代邮政事业的发展,特别对于上海、汉口、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各有其独特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邮戳发展史。这,一点都不“神秘”——麦会长刚才打了我一棍,至今摸摸屁股还痛!
   

TOP

石先生学术研究精神是我辈学习的榜样。王先生的认真严谨态度也令我们佩服。谢谢两位!
永远华邮小学生。名,戳。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