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片上的中国无线电通讯第一人——顾型
邮寄戳:“江苏 上海 己酉 五月” 到达戳:“江苏 无锡 五月 廿五” 寄信人:
顾型 收信人:无锡北门外江阴巷内城北小学堂 龚笠如等 关系:锡金师范同学会会员,都是当年师范创立时的老师。
这是一张挺普通的清四版邮资明信片。从当年的邮路分析,一般上海到无锡,信件一天就可寄达。虽然邮寄戳上看不清具体的日期,但结合到达戳,基本可以肯定这是1909年(清宣统元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从上海寄往无锡到的。 寄信人是当年旅居上海的无锡人顾型。关于他的生平,只有《无锡名人词典》中短短的一点儿记载了:
顾型(1877-1946),中国无线电报创制者。字绍衣,无锡人。光绪乙未秀才,时仅十九岁。后至沪专功理化学,曾留学英国。1905年返锡后于理化研究会主讲化学博物课。民国初,编著理化教科书,为全国各省普遍采用。1914年,在上海中华书局顶楼、龙门师范顶楼、无锡图书馆顶楼自制仪器,设立无线电报通讯,为我国无线电报首创者之一。1915年为无锡县图书馆自制无线电收音机。所著论文多在《东方杂志》发表。后任上海交通银行秘书多年,“一二八”事变后退居回乡,以诗词为乐,与无锡名士廉南湖等时相过从,酬唱无虚日。
从这可以查到的仅有文献记载来看,顾型无疑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无线电通讯超级发烧友。要知道,直到1920年7月中华邮政才开办邮传电报业务。在此之前,大清帝国疆域上有的大多是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只在海军舰艇上和极少洋商间使用。
清末西学东进,领风气之先的无锡,众多和顾型有一样知识背景的年轻人纷纷远渡重洋求学。和众多同龄人纷纷求学于东瀛不同,顾型选择的是留学英国,而且是专攻理化。作为一个晚清秀才,这是艰难的一条求学之路,但同时也展现了当年那一代最后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力求科技救国的抱负。 从后来顾型的点滴留痕来看,他无疑是博学多才的,除了是近代中国无线电报行业的先行者,在教育、科普、金融、诗词等各个领域都有涉猎。1904年留日返锡的杨荫杭(钱钟书岳父)和蔡文森,钱基博等人创立无锡理化研究会,不久后顾型从英国留学归来,就担任了该会的主讲,培养了大批理化教育人才;无锡、金匮教育学1905年6月成立,顾型是首任会长,
该会致力于教育谈话会、教育问答会、私塾改良会、游戏传习所等新式教学理念的推广;他1918年9月发表《嗅觉与性欲之关系》一文,被视为国内第一篇面向国人的性知识科普文章。
民国东方文库《飞行器要义》顾绍衣 编、商务印书馆1924年初版 1909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在这封清四片上,顾型给无锡的同仁们写到:“上海劝学所今日组织单级教授研究会,会所即在新西门内。劝学所自六月初十讲起,并可寄宿。吾邑本拟研究此事,不知有人到来听讲否?请关照教育会或劝学所,以便小学教员了解研究。该会讲员为杨月如先生(为调查员中之最佳者)”。除了没有标点,和古文一样需要断句之外,这信的语言完全是白话文的风格了,今天的人读起来也一点不吃力。这可比10年后胡适等人倡导白话文,早了不少年啊。 信中顾型首先提到了一个陌生的名词:劝学所——这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呢? 这要从戊戌变法说起了,变法的激进领导核心是失败了,血洒菜市口。但变法事实上并没有停止,慈禧并不是食古不化的人,相反她比光绪老练沉稳。当时确立新式教育以取代科举取士是顾型这样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追求的。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中正式确立了普及七年教育的方针。在第二年重订的学堂章程中,更是将七年教育明确为国民必修之阶段。 严格地讲,中国千年以来有形式上的地方学官设置而无实质性的管理地方教育的机构存在。1906年科举废止,清政府新成立的学部和各省督抚都期望在基层尽快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不久,劝学所应运而生。1906年5月,学部出台《劝学所章程》,在各省推行劝学所制度,要求各厅、州、县应各于本地择地特设公所一处,名曰某处劝学所。劝学所以总董负责全局,以地方官挂名监督,所谓监督实际上并不介入劝学所日常事务,而以地方官挂名却有利于劝学工作得到多方支援。总董一职由县视学兼任,通常由本地“年在三十以外,品行端方,曾经出洋游学或会习师范教育者”出任。章程规定劝学所经费由总董会同当地绅商筹募,“官不经手”。《劝学所章程》出台后一个月,学部再次咨文地方,呼吁绅商襄助教育。由于清政府规定劝学所经费由地方绅衿自筹解决,“官不经手”,经费出于地方无异于将管理地方教育的权力全部交给了当地绅士阶层,由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劝学所大多由力倡地方自治的商学界人士主导,劝学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自治运动的平台。
劝学所实行学区制,境内划分若干学区,一区之内少则二三村,多则十余村。有的州县因地域广袤或是人口众多,学区设置较多。无论学区划分得多与寡,在一县境内毕竟有了更基层单位的行政区划,这一创制事实上也改变了中国千余年来在县以下不设治的传统。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区乡一级的行政建制是随着劝学所的学区设置开始的。(引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源的《清末劝学所与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确立
》一文。) 无锡早先设立了锡金学务公所(1906年改为锡金劝学所),管理学界财务与学务,由工商巨子薛南溟担任筹款经董,
这封清四片上第二个陌生的名词是:单级教授——是当时老师,教授的某种职称吗? 二十世纪初,西方的分组教学法经日本以及其它途径先后传入中国。清末,新式学校初兴,规模较小,不少学校只能采用“单级教授”(单级教授即单班学校one—class school)的教学。单班教学,是一个学校只有一个班,将年龄、程度不一的各年级儿童编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个教师执教。这所谓的单级教授就是现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还在应用的复式教学法。 从顾型1909年公历7月寄出的信来看,当时江苏(包括上海)应该是当年7月26日(农历五月初十),正式推广“单级教授”发的。信中还提到了讲课的是杨月如,并称其实调查员中最佳者。这是因为杨月如先前曾被江苏教育总会选派至日本考察,专门学习单级小学编制设备情形及一切教授方法。 1909年7月的顾型,旅居在上海滩做什么呢?这只有从三年后他寄出的另一封信中寻找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