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占用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1-1-11 09:34 编辑

談五色旗片的版式      夏大緯

    前段時間方慶華先生在個人部落格內留言【夏先生您好,晚輩有位朋友有些關於五色旗片的疑惑,不知道大師能否化解。貼子發在清清網上。http://chch.tw/phpwind/read-htm-tid-12931.html先行謝過】,個人後回覆【方先生﹕您好!抱歉!星期天休息未看部落格因此今日才回信。由於星期一至六個人部落格都會上傳郵文或郵品欣賞等,因比大多時間都在忙著整理、寫稿、掃描等工作,較少時間上網,感謝告知訊息,大師不敢當大家互相研究,明信片的裁切確有長寬等不同情況存在,以3次片來說,邊框內的不同長度是版式,但邊框外的長寬即不是版式,因此版式還是以郵資符誌、中法文標頭、T字線等來區分版式為主,另去信傳幾張圖檔至您信箱提供您参考。  夏大緯  敬上  2010.10.4日】,上項文中提及該郵友所問,主要是跟五色旗明信片的尺寸大小較有關,後個人在清清網內,該項單元補充說明附圖如下【初步匆忙檢視舊藏,五色旗的裁切不論是長、寬,均有1至5mm的誤差存在,(這僅是由個人的新片對比得知,還未與實寄片對比,可能還有更大差異存在),附上2張不同長、寬對比圖即可得知差異(圖1、2),其餘郵資符誌、中法文標頭、T字線等版式、變異等不同,請郵友参考個人出版的書或郵史研究第20期。】。
1.jpg
(图1)
2.jpg
(图2)

    明年適逢建國百年及辛亥革命百年,有關上項兩類的郵品,相信都因而特别受人重視,一些郵會、郵刊也以上項兩類做為徵稿主軸,而辛亥革命之役之後民國創立,初期來不及印製正式明信片,改用清四次片加蓋「中華民國」代替使用,到民國元年10月才正式發行「五色旗」明信片來使用,代表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意義是非常的重大,該片為民國創立後的第一張正式明信片,且空前絕後也為我國僅有發行的一張國旗圖案明信片,值此時刻會受到郵友的重視,乃是天時地利人和、水到渠成的自然反映。

    個人之前曾寫過一篇「辛亥革命到民國初年使用的郵政明信片」,刊登在郵史研究第20期(2001.7.20日出版)內,後也收錄在個人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一書內,在該文中個人大致對當時所知的五色旗片的情況都介紹與探討了,該文之後至今如有新發現、新突破等,則期待郵友為文補充及更新,而對於當時該文中,對該版明信片的版式及變異情況介紹,事隔至今也己9年時間,目前彩色掃描、放大、畫質等,功能己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重新檢視舊藏再寫版式及變異情況,提供更清晰的圖檔給郵友参考。

    五色旗明信片目前所知的版式分類、變異情況(圖3),大致可從下列方式來區分:
3.jpg
(图3)
  A、從T字線右側文字來分﹕

    從T字線右側文字來分,是最傳統及郵友較耳熟能詳的,由只、信字來區分可分為二版,1、只字下方不連接上口字、信字第三筆為橫線、法文標頭「CARTE  POSTALE-CHINE.」約長為71mm,2、只字下方連接上口字、信字第三筆為直線、法文標頭「CARTE POSTALE-CHINE.」約長為70mm,(圖4)為T字線右側文字二種不同版式明片,(圖5)為只、信字2種不同區分放大圖。
4.jpg
(图4)
5.jpg
(图5)
  B、從T字線來分﹕

    T字線可分為連接與不連接兩種,(圖6)為T字線連接與不連接二種不同版式放大圖,A、的兩種版式均有T字線連與不連的版式存在,如配合A、的分類,可再分類成4種不同版式存在,另T字線的橫、直線均偶有斷線(圖7),或直線扭曲不直(圖8)的情況發生,形成非常有趣的變異情況。
6.jpg
(图6)
7.jpg
(图7)
8.jpg
(图8)

  C、從郵資符誌來分﹕

    郵資符誌內上方「中華民國」四字,其中「中、民、國」三字,的左上方均為開口型式,近日重新檢視發現其中的「中」字,其左上方可分為不開口(或幾乎不開口、開口的縫隙很細)、開口(開口的縫隙較寬)二種不同(圖9),另郵資符誌的外框、內框等,有多處斷框、斷線等情況發生(圖10、11、12),另郵資符誌內五色旗四周光芒及下方波浪,其線條有粗濃、瘦細等不同,需再詳分變異不同者也可再分,郵資符誌內下方數字「1」右側,個人則收集到破版變異的情況(圖13),上項版式或變異的情況,均是發生在「信字第三筆為橫線」的版式之上,而「信字第三筆為直線」版式者,其郵資符誌的外框、內框等,同樣有斷框、斷線等情況發生(圖14),但似乎較「信字第三筆為橫線」的版式為少,但該版式則存在一些破版、少墨、多墨,或上述所談的「郵資符誌內五色旗四周光芒及下方波浪,其線條有粗濃、瘦細等不同(圖15、16)」,除個人所介紹者之外,應還有其他版式或變異的情況存在,由於實寄片其郵資符誌大多被郵戳所遮蓋,因此無法較易識别,否則應可更易辨識出更多版式,使得該片更加熱鬧非凡、花樣繁多,可憑添許多收集的趣味。
9.jpg
(图9)
10.jpg
(图10)
11.jpg
(图11)
12.jpg
(图12)
13.jpg
(图13)
14.jpg
(图14)
15.jpg
(图15)
16.jpg
(图16)

  D、從法文標頭來分﹕

    依照上項介紹法文標頭「CARTE POSTALE-CHINE.」,可分為71mm及70mm兩種,此外法文標頭的第一字母「C」字,除一般正常者外也有特粗、破版、修飾特細者等3種情況存在(圖17),同樣非常有趣。
17.jpg
(图17)
  E、從中文標頭來分﹕

    個人之前郵文中並没有這一項,即然從新檢視舊藏再寫版式及變異情況,總希望能有一些新發現好更新舊有記錄,才能讓郵友有新的收獲,利用半天的時間重新把郵品,從頭到脚好好比對檢查一遍,也確是發現之前疏漏之處有進一步的發現,特此一併提供給郵友共享,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民」字下方,有無連接形成開口或不開口,及「明」字的「月」其第一劃尾端較短或較長,可分成二種不同版式(圖18),另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華」兩字有斷劃的情況,及「民」字下邊一撇尾端較粗的情況(圖19),及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字,有破版缺口的情況存在(圖20)。
18.jpg
(图18)
19.jpg
(图19)
20.jpg
(图20)
    五色旗的雙片個人之前郵文中,本以為由於其發行數量較單片要少許多,且雙片較單片也要貴許多,一般郵友應不會多收集雙片來做為分版,因此個人也認為應僅一種版式,或不可能有變異情況存在而未特别介紹,此次重新檢視舊藏,除發現個人所藏雙片均是T字線不連接者,是否有T字線連接者還待考証,而郵資符誌的外框、內框等,有斷框、斷線等情況發生,或破版、變異的情況存在,另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字有斷線情況存在,法文標頭也有斷線情況存在(圖21、22),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餘的變異情況存在,由於五色旗明信片目前在郵市中還算普遍,且價位對比大清片也算低廉,相信郵友如收集民國明片者,應多少都擁有一些,不妨抽空重新檢視自己的收藏,相信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等著您,且在明年(2011年)為辛亥百年及建國百年,除清四次加蓋中華民國明片會受到重視外,此加蓋片還是屬臨時加蓋,如算正式印製則是五色旗片,另再隔一年2012年則是五色旗片發行百年,有此利多消息五色旗片的未來行情及趨勢,應是相當受人重視及曙目的。
21.jpg
(图21)
22.jpg
(图22)


    参考資料﹕方慶華先生在個人部落格內留言

              清清網

              個人所寫「辛亥革命到民國初年使用的郵政明信

片」

郵史研究第20期(2001.7.20日出版)

個人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



                                   2010.12.2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17期內(2011.1.5日出版)



  後記﹕

    民國帆船、國父片等,印製量大、分批印、當時印製技術等,存在著許多版式、變異等情況,此領域可謂還待郵友開發及探討,是頗值得郵友重視的,精典的當然以清三次片版式、變異為代表,其餘各版版式、變異的價格,則還委曲在實寄片之下,甚至有些還差異甚大,此點目前倒是有利於對版式、變異收集的郵友,但可能不久之後會逐步改變,2010年11月25日截標的布約翰拍賣,其中對一些版式、變異片,都特别放大刊出可見代表己逐慚重視及証明。

    上項該文完稿並才投交「東方郵報」發表還未刊出時,即接到zhanbo先生的來信告知【夏兄,您好!最近看民國片版式研究很興旺,個人也將以前研究陸續貼出,與大家探討。以下是個人貼在華郵網上的小文:五色旗版式通常按照只字、信字、T線、法文和中文與郵資符志的框距等來劃分。此外,還有CARTE、ONE,CHINA、CENT等詞中字母的變體或破版。個人在此介紹一種郵資符志上的中文版式,“華字不連”。即指郵資符志上“中華民國”中的“華”字。普通版華字中間兩個十字與中間的豎劃相連接。而此特殊版則兩個十字均與中間的豎劃不連。分開的非常清晰。或為舊版破版所致,但恰好兩個十字都破版,因此也有可能是新的版。如圖所示(圖23)。此版式個人認為罕見,在此抛磚引玉。不知道夏兄覺得此種現象如何?是否也有看到過此種版式?另,有郵友覺得也可能是墨色過多所致,個人覺得如果有多幾片出現,可能能夠更好辨別。請夏兄指教,多謝。祝一切如意!順祈  郵祺】。
23.jpg
(图23)
個人回覆【非常高興收到您的信,剛初步檢查了一下我手中的新片没有發現,但相信我雖没有但應該有存在的,此種情況經過您的報導及介紹,如郵友也發現有第二片或更多片存世,應即是版式一種,目前個人認為可暫定為變異,此是個人看法。個人不久前才重新改寫了一篇「談五色旗片的版式」,己投稿出去大約是明年(下個月)1月5日會刊出,因此大約在1月10日左右就會刊在個人博客上,您可看看及批評指教,大陸郵友則待方兄代為轉貼華郵網應也可看見的,因此非常可惜無法把您的發現,也一併寫在我新寫的郵文內提供郵友参考,但相信應還有一些個人未寫到的版式、變異等(如您的發現),等著郵友來補充的。另手中有一張五色旗實寄片,剛發現其「中華民國」的「華」字,跟您的相反,它反而是斷線(或缺)在下方位置(圖24),這是我剛才發現的,也未列入我上項新寫的郵文內,可見還是有可補充之處的。我的回信也可煩請您貼在華郵網內,您發文之後做為回應,如此可提供大家互相交流及共同來探討五色旗片的版式及變異,麻煩您了,謝謝!】。
24.jpg
(图24)
上項回覆被代為轉貼到華郵網不久,即接到姚天才兄的來電,告知個人所附的(圖24),同時也帶有「分」字多點(左邊箭頭所指處),之前個人曾跟姚兄提及寫了此篇新稿,後姚兄附來2張圖檔(圖25、26),詢問在我新寫的郵文中是否有此版式或變異,當時個人在所藏新片中搜尋並未發現,回電告知没有並暫訂為破版變異,且因已完稿就不加入等以後再補充,但在回覆zhanbo先生所附的(圖24),個人專心找「華」字、並未發現「分」字多點,經姚兄提醒才得知個人所集實寄片中,也有此「分」字多點,如此(圖24)的「華」字下方斷線、「分」字多點,至少已有2張存世、此2種變化應不是破版變異,而是固定的一種版式了,也借此機會補述記載提供給郵友参考。
25.jpg
(图25)
26.jpg
(图26)
後zhanbo先生又來信告知【夏兄,多謝回應和指教。已經代為貼在華郵網上。今日我又貼一文,請指教:繼續抛磚引玉,再介紹一種五色旗郵資符志上的版式。個人稱為“斜線版”。普通版五色旗片,郵資符志中五色旗圖案及其四周的光芒線和下方的土地之間有一片空白。而此特殊版則在這片空白中,有一條小斜線。由於此處為大片空白,因此此小斜線非常清晰可辨。個人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新版,或者屬於再版時所作的暗記?如圖所示(圖27)。謝謝!】,個人回覆【恭賀您再次介紹新發現,尤其能在實寄片郵戳不遮蓋、縫隙間找出更是不容易,五色旗片是國人自印的第二片(民國的第一片),相信印製經驗、技術、環境等都在學習改進中,因此會產生太多種變化,這也是個人愛研究的原因跟您算是同好,每次重新檢視都會有一些新發現,您較我細心多了,我都没有看得那麼仔細,佩服!再看舊藏新片没有該片,但也有一斜線跟您的方向不同及較短也可玆探討(圖28),在個人新寫郵文中有提到郵資符誌有重墨、輕墨之分,重墨者線條均較粗,也有人強調可再分旗竿是全黑、上半黑等差異(一般是中空的),個人則暫未分留待郵友探討,寄上斜線不同、郵文中線條粗細等變化2張圖(圖15),可代為公佈做為對您新發現的回應。】。
27.jpg
(图27)
28.jpg
(图28)

(图15)

    後zhanbo先生回覆【夏兄,多謝多謝。已經代為貼在華郵網上。很高興與您互動探討,這也是研究的樂趣之一。】,個人回覆【不敢當,對您的版式探討應該大力支持,如此熱鬧些也讓郵友關注共同來探討。】,後在華郵網內又見劉文祥先生貼文談及【見到此版對民國片的探討,很精彩。我也把手中的封片逐一的看一遍,也有一點小收穫。五色旗片的“收”字破損(圖29)】,及姚兄貼文談及【新片,越看越有勁,有多處特徵,有的是已找出公佈的,但多一黑短線,不知是否有其它片相同的(圖30)?】,可見五色旗片可兹再探討及研究之處頗多,郵友應還可有甚多新發現,等待著郵友們去發覺。
29.jpg
(图29)
30.jpg
(图30)


    参考資料﹕zhanbo先生的來信及華郵網貼文

              姚天才先生、劉文祥先生在華郵網的貼文及圖



                                                         2011.1.3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6 23:04 编辑

一戰前後郵路官片      夏大緯

    田進福先生先後在清清網及延陵郵刊,介紹多篇有關一戰時期的郵路片封,經由郵文的介紹,此類片封頓時受到郵人的重視,拍賣也創下高價成交的記錄,可見有系統、一系列、言之有物的介紹,均能引起郵人的共鳴及做為收集的依據和指南,之前陳文翔先生一系列西伯利亞郵路的介紹,同樣也帶動起研究及收集相關郵品的風潮,上項兩例均再次証明大清至民國的郵品中,還是有著甚多待開發及研究的題材,等著郵人去發掘及介紹,並非是没有好的題材,只看郵友有無慧眼識璞玉而已。

    根據田先生對一戰前後郵路的說明「自民國成立後,中國往歐洲主要郵路以經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為主。這全賴中國三條主要鐵路幹線﹕天津至上海的津浦鐵路、北京至漢口的京漢鐵路及北京至奉天的京奉鐵路。往歐的鐵路運輸比海運更是便宜快捷,所以中國郵政樂於選用鐵路運郵。但自1914年7月28日歐戰爆發,俄國成為其中一主要参戰國,鐵路軍運頻繁,導致交通緊張,班次不穩。遠東地區往歐洲郵路因此起了變化,局部郵件經太平洋、美國、大西洋至歐洲本土。」。

    對一戰郵路時期的區分,田先生也有說明如下「一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結束於1918年11月11日。但是1917年11月7日俄國的十月革命後,俄國爆發內戰,致使西伯利亞鐵路幾乎癱瘓,促使中國郵政於1918年3月宣布寄歐郵件改由海路運輸。所以一戰郵路成因於一戰的爆發,卻止於俄國內戰。在時間上,個人籠統介定一戰郵路是以1914年8月中旬為起點,因德俄全面交戰於8月下旬,在開戰前夕,軍備運輸頻密,民用鐵路受阻仍無可避免,而十月革命後,俄國旋即陷入全國騷動,交通運輸不能正常運作,加上遠東地區部隊司令不服從中央,與俄共決裂,宣佈脱離中央,致使橫貫歐亞的西伯利亞鐵路中斷。故此,由1914年8月10日至1917年11月7日經海路往歐為一戰郵路郵品。」。

    上項兩段田先生的說明,把一戰時期前後,原先經由西伯利亞鐵路運往歐洲的郵件,後改由海路運往歐洲,做了充份的說明讓郵人了解,因此特别在此轉載引述提供給郵友参考,而由存世實物來看一戰時期前後的郵品,還是以實寄封、私片等為主,真正用大清及民國時期的官片,來寄遞使用者還是為少數,個人主集大清及民國官片,閱上項介紹後也不免對其特别關注,近日找出幾件稍有特色的相關官片,一併介紹給郵友参考,算是湊個熱鬧共襄盛舉。

    (圖1)為五色旗完整雙片貼帆船叁分票,銷太原府1914.7.16日戳、經北京1914.7.18日及北京1914.7.18日法國客郵戳寄意大利,回片未使用但同樣已先行加貼帆船叁分票一枚,由於民國三年三月中國己加入萬國郵盟,自同年九月一日公約生效日起,即停止使用客郵局居間運遞國際郵件,而與外國郵政可直接互換郵件,該片即是中國加入萬國郵盟後的初期,回片同樣加貼己預付了國際郵資,收件人如要回信,即可利用此回片寄回不需另再加貼郵資,該片印証了民國三年三月,中國正式加入萬國郵盟後,可與外國郵政直接互換郵件的案例(大清双片也有回片加貼郵票的情形,但因當時未加入萬國郵盟,郵資是不被國際承認的,因此加貼郵資等同白貼無效,如收件人要利用回片寄回,還需重新加貼該國寄中國國際郵資),另一戰是在1914.7.28日爆發,該雙片註明經西伯利亞郵路寄遞,因完整双片實寄的數量,一般來說較單片實寄要罕少許多,該片恐也是一戰要爆發前,較晚還在走西伯利亞郵路寄遞唯一的雙片案例。
1.jpg
(图1)
    (圖2)為五色旗片貼帆船叁分票,銷韶州府三年七月卄六日戳,經廣州府同日戳寄德國,該片上未註明郵路,但因該片是在1914.7.28日一戰爆發前2日寄德國,當時一戰還未爆發,應還是走西伯利亞郵路為主,可惜除廣州府之外没有其他過路或經轉戳,不然即可得知及確定在一戰爆發前2天,西伯利亞郵路是否己受影響或己改走其他郵路了。
2.jpg
(图2)
    (圖3)為五色旗片貼帆船叁分票,銷成都府(四)四年二月廿三日戳、同日成都府(乙)戳,另有黎萬鑫信差戳及小戳,經上海1915.3.13日戳寄美國,該片除順長江而下一路到達上海後,因寄遞時一戰已經爆發,西伯利亞郵路已受阻,到達上海後即改走海路到美國,田先生郵文中有一封,同為成都府(四)四年六月三日戳掛號經上海,先到美國再寄英國的實寄封,該封因是掛號因此有到達戳,郵路就非常清楚可考,而(圖3)片雖並未掛號,但寄出的地點與年份均跟該封相同,應是同樣經由上海後即改走海路到美國,因此該片應即是田先生郵文中,標準的一戰郵路受阻經海路寄遞的案例。
3.jpg
(图3)
    (圖4)為帆船綠色壹分片貼帆船叁分票,銷福州城1916.7.27日戳、經福州府同日不清楚戳、天津1916.8.2日戳寄英國倫敦,背另有不清楚紅色信櫃戳及1916.8.23日收到私戳,該片所銷的福州城戳相當特殊,其年月日均較大為其特色,該片寄遞時一戰並未結束,應是先由福州走海路到達上海後,原本應在上海再走海路到美國後轉寄英國,但不知為何或是西伯利亞鐵路間斷又復通,該片確由上海經津浦鐵路到天津(有天津1916.8.2日過路戳可証明),再經由西伯利亞鐵路到英國,而田先生郵文中介紹有三片帆船肆分片,分别銷民國四年、五年廣東一帶地區戳,分别經特殊內陸郵路及正常的海路,到上海後再改走海路到德國或瑞士,而(圖4)片則是未走上海海路,還是走原先之前的西伯利亞郵路的案例。
4.jpg
(图4)
    上項介紹乃是閱讀完田先生郵文後,引述其內容而找出幾件個人收藏的郵品做為不同點綴,真正內涵豐富的郵文、郵品介紹,郵友還需多閱田先生所寫的相關多篇郵文才是正宗,個人對此原先並未研究更不專精,本文是否正確無誤或是有錯,還待郵友及田先生指正。



    参考資料﹕田進福先生在清清網及延陵郵刊,所寫多篇有關一戰時期的郵路郵文

              薛聘文先生所著「中國郵資」一書



                                   2009.11.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88期內(2009.11.25日出版)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5:38 编辑

掌握先機、勝劵在握~

          再談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簡    夏大緯


    個人於1999.4.25日出版的集郵彙報88年版內,發表「國父像特製郵簡漫談」一文,後在2004.4.6日出版的蟠龍拍賣目錄第27期內,發表「談大清及國父像郵政信箋」一文,先後2次發表相關郵簡郵文,均包涵本篇要介紹的「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簡」在內,在之前的2篇郵文內己强調其先天產生的背景及後天造成的特殊情況,均使其存世數量相當罕少(詳情請參閱個人所寫前2篇郵文內介紹,該2篇郵文己刊登在個人部落格「民國片封簡」一欄內),雖然如此可謂己事前透漏玄機,但郵友似乎都不當真或未曾特别注意,2004.1.29日ZURICH  ASIA香港拍賣,其中第692項(圖1)即為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簡,背加貼郵資8分銷25.2.3日河南武安掛號寄天津25.2.6日到達,另銷有「武安郵局驗過無損」戳,該拍目僅刊登背面彩圖,但經查証原為張愷升先生所收藏,並曾刊登在其編著的「中國郵戳史」第8册P.552頁內,拍賣底價訂為港幣1500-2000元,實際成交價格含15%佣金為港幣6325元(約台幣27000元),事前個人推測該簡拍賣有3種可能﹕1.未被郵友注意及忽略,成交價格可能甚低,2.雖未強調及註明其稀少性,且缺正面附圖不注意還不知道是國父簡,底價低只是一種噱頭故意引誘大家來搶標,最後成交價格會大幅拉升,3.出品人及拍賣公司均未了解該簡價值,僅當做一般郵品訂價,最後成交價格却似乎反映出當時的情況屬1、3種模式,看見其成交價格個人還曾懊惱一陣子,早知如此應該去投標,但也替購買者高興花極低的代價,却買到珍品一件,應該是知道其珍貴之處,才去購買並非碰運氣胡亂投標的吧!
1.jpg
(图1)
    2006.4.22日何輝慶先生為慶祝大清郵政信笺發行100週年紀念,發行「大清到民國國父像官製郵簡(1906一1949)」專著,除証明官製郵簡的發行至今己有百年歷史及郵史外,也把大清至民國的各類郵簡有系統且詳細的公諸於郵友面前,自從該本專著出版後更是帶動該書內一些罕見郵簡,頻頻出現於各大拍賣目錄之中,尤其是之前較少人注意及看到的某些稀少國父像郵簡,更是份外引人關注,有商機、有「錢」途自然會誘使郵友拿出珍藏付拍,同時也讓一些之前被郵友所忽略的郵品得以曝光,這些以往未曾曝光的郵品,在拍賣時其成交價格均不差,雖然個人認為還未達到其應有的身價表現(由其存世數量、珍罕性、歷史背景等,跟一些大清罕少票、片、封的身價來比,應該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但確實己較之前的價格可謂三級跳了,可見識貨的行家(還是己接受及承認某些郵品確是罕少的)大有人在,姑且不論原因為何,但不可否認代表著這些郵品,確是己受到某些有眼光的郵友注意及重視了。

    雖然如同前文中所述,個人曾2次為文介紹均談及「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簡」的罕少,但似乎直到「大清到民國國父像官製郵簡(1906一1949)」專著的出版,書中清楚的記載者至2006年初時,僅知的5件介紹(其中1件缺圖及資料),至此經由專著的出版,似乎才真正開始引起郵友的重視及發現到它的罕少,在該專著出版後陸續有多場拍賣,可明顯看出市場的反應及重視。

1、北京2006.11.23至25日誠軒拍賣,其中第1676項(圖2)為「1936年河南寄天津第四版孫中山像5分中式特製郵簡,銷河南下湯25.6.1日中文日戳,背蓋天津6.6日機蓋宣傳戳及點綫到達戳,背面空白,提前使用,少見」,底價人民幣5000–6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人民幣24200元(約台幣106480元),該件搶得先機拔得頭籌付拍,成交價突破台幣10萬元。
2.jpg
(图2)
2、上海2006.12.20至21日泓盛拍賣,其中第2295項(圖3)為「1936年孫像直型郵簡(背空白),杭州實寄上海。」,因說明較不詳細補充如下「銷杭州(杭縣)25.5.22日戳寄上海,背有上海5.23日到達戳」,底價人民幣1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人民幣19800元(約台幣87120元),該件相信因受銷戳不太清楚的影響,成交價相對也縮水不少。
3.jpg
(图3)
    3、台北2006.12.10日亞太第14期拍賣,其中第3884項(圖4)為「韓目#15國父像5分郵政特製郵簡,銷福建25.6.19日寄建陽25.6.25日」,書內附圖僅刊登正面,底價台幣10000元,成交價含10%佣金為台幣60500元,該件為2006年底連續3家拍賣目錄中最晚付拍的第3件,原本個人以為是受連續不同3家,都有該類郵簡付拍的影響,讓郵人會誤認為該類郵簡存世甚多並不稀罕,且認為下次別家拍賣可能還會再出現相關郵品付拍,不必急著去搶標或出太高價格去投標,且該次拍賣僅刊登出正面圖,粗心的郵友可能會忽略掉,因而影響到該件成交價格甚低,是同樣3件郵品中成交價格最低者,截標後某日跟該公司老闆閒談,談及我在追踪該類郵簡並將寫郵文探討,並言及該簡的成交價格是同樣3件郵品中成交價格最低者,購買者可謂檢到便宜,老闆不經意的透漏出該件得主勢在必得,投標價高於成交價數倍之多,基於保密不能透漏實際金額,只是因第2標投標金額太低,而意外以此價格成交,可見識貨的行家大有人在並不受影響,事後也証明在2006年底連續出現3封該類郵簡付拍後,似乎至今再没有同樣該類郵簡付拍(個人國外拍賣目錄有些没有,因此無法正確得知是否還有出現付拍),且不論如何僅以本件成交金額算最低的60500元來說,己比2004年拍賣成交的(圖1)簡27000元,高出1倍以上的成長,如跟(圖2)成交的106480元相比,更是高達將近4倍的獲利,可見稀少郵品的身價只會大幅跳躍的成長,有遠見的收藏者看準時機提早下手才能掌握先機,否則只能忍痛付出高昂的代價再買進,且該類稀少郵品往往曇花一現後,郵友以為還會再有可等便宜再下手,但往往一錯失時機可能還要再等待很多年了,或是之後再也没有出現了,這才後悔莫及當時未買進了。
4.jpg
(图4)
    目前己知存世的「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實寄簡」,除上項介紹的4封之外,在何輝慶先生所著「大清到民國國父像官製郵簡(1906一1949)」書內則介紹有5封,1封為袁静淵先生生前所藏,但相關資料及圖均從缺,另1封則為(圖1),因此真正有圖及可考者僅為3封,即﹕

    (圖5)銷廣西地州郵政信櫃戳經靖西銷25.6.23日戳、邕寧(南寧)25.6.29日戳,寄天津25.7.10日到達戳。
5.jpg
(图5)
    (圖6)銷陜西大荔25.2.5日戳,寄北平25.2.9日到達戳,(圖5及6)均為個人所收藏。
6.jpg
(图6)
    (圖7)銷山東濟南25.1.29日戳掛號寄天津1.30日到達戳,該件為麥國培先生所收藏,該件在何輝慶先生「大清到民國國父像官製郵簡(1906一1949)」書內的附圖,其背面左下加貼的烈士票,因掉票重貼但重貼時位置貼反了,形成郵戳邊框跟原位置郵戳邊框不相配,麥先生在提供給何輝慶先生附圖時没有發現,現麥先生在重新提供給我附圖時,發現並己重新正確重貼,希望我在此代為加註說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另提及他原有2封,另1封也是掛號,但加貼的郵票已掉,加上邊角有殘,故己轉讓出去。
7.jpg
(图7)
    近期接獲朱明德先生寄來附圖提供資料,後在清清網站上也看見Sugiura郵友介紹相同附圖,後去信尋問得知(圖8)該件國父伍分背面空白郵簡,銷包頭X年二月二日戳寄天津X年二月四日機宣戳到達,該件郵簡於2008.2.25日在ebay上結標,成交價為1205美元(約台幣37355元),另需加運費及保險費約22美元左右,被大陸郵友買去,該件成交價格並不高,相信原因即是寄出局及到達局的郵戳年份均不清楚,無法立即直接証明是使用在民國幾年,因此影響其成交價格頗大,否則應不只此價位才對,該簡目前所知均使用在民國25年上半年左右時間,該簡其年份雖然不清楚但也不例外,原因有二﹕其一為民國24年2月時該簡還未發行,因此不可能是在24.2.2日使用,其二為該簡背面有用毛筆書寫「正月十二」註明收到日期,旁有天津X年二月四日機宣戳到達,翻查萬年曆25.2.4日正是陰曆「正月十二」,跟到達戳日期完全吻合正確,因此可証明其銷戳正確年份應為民國25年,該類郵簡在2006年後,似乎未聞再有出現,事隔一年才在2008.2.25日重新出現,算是新發現的第8張該類郵簡,且立即被識貨的行家買走,可見郵友對該類郵簡都能了解及認同了。
8.jpg
(图8)
    除此8封有圖可考之外,應還有漏網之漁存世,但相信應不會再增加太多,

現重新綜合再次說明如下﹕

    A、國父小型五分背面空白簡的印製,是延用仿照之前稻禾郵簡的模式,同為小型、背面空白、售價為銀圓均相同。

    B、該郵簡的印製可能受稻禾郵簡銷售不佳庫存甚多影響,初次印製應該數量不會多,或有可能僅屬試印性質只印製了一小部份,後不知是什麽原因臨時改印背面有標語者,由早期甲戌郵刊2卷10期及新光郵票會會刊4卷11期,內郵友介紹南京及浙江兩地,首日出售該類郵簡均為背面印有標語者,可見背面空白者應該印製數量不多無法供應,或首日出售時並未包涵該簡在內。

    C、目前所見有圖可考者僅8件,且均集中在民國25年上半年內使用,最早為25.1.29日(圖7)、最晚為25.6.23日(圖5),在民國25年實寄使用的一般國父郵簡原本就存世不多,何況是背面空白簡更是稀少,原因即是郵政總局曾持續通令公文4次,內容大意為「先行出售各區所存為數甚多的舊版稻禾郵簡以免廢棄損失,直至公文公告26年1月1日起正式停售舊版稻禾郵簡為止」,因此在26年1月1日前,相信許多郵局雖領到國父像郵簡但並未出售,還是先行出售舊版稻禾郵簡,或因還有庫存舊版稻禾郵簡未售完,並未向郵政總局請領新版國父像郵簡,因此除少數先前在公文還未公告前即購到國父像郵簡者或少數郵局未遵照公文規定仍舊出售者外,真正在26年1月1日前使用國父像郵簡實寄者數量可謂相當罕少,另24.11.4日施行法幣政策,幣值由銀圓改為國幣,郵政總局恐怕再次面臨考慮再不出售就不能使用了,且早點售完才能改印新版「國幣」面值郵簡,因此在25年初左右該類背面空白簡不再保留,混雜在一般背面有標語者,一起分配到各請領郵局預備推出使用,該批小型背面有標語者,相信印製數量也不會太多,因為到26年可正式出售及使用該類簡時,大約只使用到4月份,大型的中西式「國幣」郵簡也同時正式推出使用了。

    經由上項3點原因,個人還是認為「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實寄簡」的數量絕不會多,且多年來出現的數量也僅此幾封(其中3封還是在前述專着出版後的2006年底一起出現,之前持續多年個人及其他郵友一直在找尋也僅知4封存世,2007年起則似乎未聞再有該類郵簡持續付拍,直到2008.2.25日才再出現一件,在2006年底連續出現3件並在拍賣目錄付拍時,有郵友還懷疑該類郵簡甚多才會持續付拍並不珍罕,但這只是前述專著出版後,所立即引起的市場反應及迴響而以,要賣的都馬上拿出來賣了不會再等待,且在2007年一年之中都未再見該類郵簡出現付拍,直到2008.2.25日才再出現而已,在2006年底及2008年付拍的4件該類郵簡,每次付拍均有成交並未流標,似乎也証明只要出現付拍不怕賣不掉的),另個人所知多位收集郵簡的藏家,其郵集中也獨缺此封,這些點點滴滴、蛛絲馬蹟同樣可佐証其稀少性。

    附記﹕個人推測「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實寄簡」大約應有20-30封左右存世,之前跟某郵商閒談,他告知有郵友統計約有14封,我委請他代為居中連絡,可否請對方提供影本及資料,後事忙未再積極緊釘洽尋未獲回應,但不論結果如何,個人先以有圖可考者提出介紹,期盼郵友能夠補充為續。



                                     2008.3.18日完稿



参考資料﹕

  個人所寫「國父像特製郵簡漫談」及「談大清及國父像郵政信箋」

  何輝慶先生所著「大清到民國國父像官製郵簡(1906一1949)」

  清清網站



感謝朱明德先生、Sugiura先生提供郵品及資料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5:33 编辑

新出現的國父五分空白實寄簡      夏大緯

    中國嘉德2008春季郵品拍賣目錄(2008.4.29日截標),其中第7034項爲「1936年福建福州寄福建建陽孫中山像5分郵簡,銷福州1月14日戳,有建陽1月20日到達戳,此郵簡爲背空白,爲少見品種,目前所見郵簡僅十件左右,少見   參考價爲人民幣18000–22000元(圖1)」,該簡由於品相甚差,相信受此影響幷未拍出,雖然如此但幷不影響其郵史身份,此簡應爲有圖可考的第9封,之前個人曾寫一篇「掌握先機、勝券在握–再談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簡」,刊登於台灣「今日郵政」第605期(2008年5月發行)內,該文主要內容即是介紹之前所知有圖可考的8封該類簡,現由於(圖1)簡的出現,使得此簡又增加一封達到9封的數量,相信應還有其他該類簡存世,但總數來說個人推測大約在20–30封左右存世,還是相當罕見的。
1.jpg
(图1)
    由(圖1)的出現,比對個人之前所介紹的8封該類簡,發現其與之前所介紹的其中一封,爲同一家商號所寄出,僅寄出日期不同較早5個月時間,即(圖2)同爲福州永昌莊寄出,寄建陽永茂祥寶號收,(圖2)的寄出日期銷閩侯(福州)廿五年六月十九日戳,寄建陽廿五年六月廿五日到達,該簡雖晚5個月時間寄出但品相甚佳,原爲臺北亞太拍賣目錄第14期(2006年12月10日截標)內第3884項郵品,該郵品在原目錄內附圖僅刊登正面,底價台幣10000元,但最後成交價含10%傭金爲台幣60500元(約人民幣13445元),另該封的成交在個人追踪介紹過程中,也有一段相當特別的幕後插曲,因該封原爲2006年底連續3家拍賣目錄(北京誠軒、上海泓盛、臺北亞太)中最晚付拍的第3封,原本個人以爲是受連續不同3家,都有該類郵簡付拍的影響,讓郵人會誤認爲該類郵簡存世甚多幷不稀罕,且認爲下次别家拍賣可能還會再出現相關郵品付拍,不必急著去搶標或出太高價格去投標,且該次拍賣僅刊登出正面圖,粗心的郵友可能會忽略掉,因而影響到該件成交價格甚低,是同樣該類3封郵品中成交價格最低者(其餘2家成交價含10%傭金,分別爲人民幣24200元及19800元),截標後某日跟該公司老闆閒談,談及我在追踪該類郵簡幷將寫郵文探討,幷言及該簡的成交價格是同樣3封郵品中成交價格最低者,購買者可謂檢到便宜,老闆不經意的透漏出該件得主勢在必得,投標價高於成交價數倍之多,基於保密不能透漏實際金額,只是因第2標投標金額太低,而意外以此價格成交的,可見識貨的行家大有人在幷不受影響,事後也證明在2006年底連續出現3封該類郵簡付拍後,直到2008年2月25日才在ebay上再出現一件(在個人前文中有包涵在內及詳細介紹,有興趣的郵友請逕行參閱),之後才再有(圖1)的出現,今後應還會陸續的出現,但數量應不會出現太多,且要郵戳清楚、品相良好者將更不容易。
2.jpg
(图2)
    臺北亞太拍賣目錄第18期(2008.11.16日截標),其內第3479項為「韓目#16國父像5分中式小型郵簡(背郵政代收貨價),銷閩侯(福州)廿五年五月十二,寄建陽廿五年五月十八,略有蟲蛀   底價6000元(圖3)」,第3480項為「韓目#16國父像5分中式小型郵簡(背郵政儲金滙業局),銷閩侯(福州)廿五年九月十五,寄建陽廿五年九月二十,略有蟲蛀   底價6000元(圖4)」,該2簡由於品相差一些、且並非是特殊的背面空白簡,事後雖底價僅台幣6000元但并未拍出,該2簡的出現郵友可發現雖並非背面空白簡,但跟(圖1、2)均為同一家商號福州永昌莊所寄出,同樣寄建陽永茂祥寶號收,至此己知該商號當時至少有使用4件孫中山簡並存世,且可能還應不止此4件還有未流出或己流出但己分散各地了,而由目前的4件中,也發現其中2件為特殊的背面空白簡,其使用日期分别為民國25年1月及6月,而另2件則並不是,其使用日期則分别為民國25年5月及9月。
3.jpg
(图3)
4.jpg
(图4)
    中國嘉德2008秋季郵品拍賣目錄(2008.11.12日截標),其中第6395項爲「1936年湖南掛號寄上海中華郵政孫中山像特制5分郵資郵簡,背加貼北京二版帆船郵票8分一枚,銷湖南永豐25年4月14日戳,背有上海4月20日到達戳,簡背無文字,右下角印“售價銀圓伍分”,極少見,上中品   估價爲人民幣10000–20000元(圖5)」,後成交價含12%傭金爲人民幣24640元(約台幣12萬3千元),此簡為新出現者也是有圖可考的第10封,值此全世界均面臨金融大風暴之際,也再次証明好郵品並不受影響且價格屢創新高。
5.jpg
(图5)
    (圖1及5)的出現,使該簡有圖可考的數量由8件增加到10件,而其使用日期跟其餘8封,均同樣是在民國25年的上半年內使用,原本所知最早使用日期爲民國25年1月29日,目前則被(圖1)的25年1月14日所取代,最晚使用日期則還是民國25年6月23日(圖6),而由(圖1、2、3、4)此4件郵品的出現,似乎也間接証明了該類特殊背面空白簡,只在民國25年1至6月郵局有出售及使用,7月份起郵局己無出售或己售完了,也算是更新了部份郵史資料,該類簡的印製、使用、存世稀少的原因等,都在個人前文中有介紹請自行參考。
6.jpg
(图6)
                                      2008.11.30日完稿



參考資料﹕「今日郵政」第605期(2008年5月發行)內,個人所寫「掌握先機、勝券在握–再談國父中式五分背面空白簡」一文

             中國嘉德2008春季郵品拍賣目錄(2008.4.29日截標)

             臺北亞太拍賣目錄第18期(2008.11.16日截標)

             中國嘉德2008秋季郵品拍賣目錄(2008.11.12日截標)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上海「封片研究」2009年第1期內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5:24 编辑

國父像特製郵簡漫談    夏大緯

國父像明信片的種類花樣繁多及收集困難,是許多老郵友們不敢嘗試收集的主因,同樣的國父像特製郵簡,較之國父像明信片,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詳分種類同樣繁多,且當時郵局的出售並不配套,各地郵局出售的種類相信也不盡相同,出售的時間也不統一等,造成收集的不便及很難集全,多年來相關此類的郵文、資料同樣頗為缺乏,而對此有專精收集的郵友,台灣地區個人所知以何輝慶先生、袁靜淵先生兩位收藏頗豐,個人僅屬玩票性質,多年來個人涉獵郵品範圍甚廣,近期則下定決心縮減至最小範圍,對以往所收集的一些國父郵簡,曾因收集過程中的熱愛及發現一些值得探討的所在,但總因時機不夠成熟、郵品不足等因素,而一直未予為文介紹及探討,如此一拖再拖,隨之目前的收集範圍及熱忱降低,猜想再不為文報導,恐將不再觸碰此相關題材了,且郵品的聚散無常,收集的興趣及熱度,也會隨時空因素而改變,因此不論資料、郵品是否充足,姑且先為文留下一些資料給郵友參考,對錯與否僅為個人的看法,也許經由相互的交叉探討,及郵友們的補充說明,可使其更為明確,因此斗膽撰寫此文,除事前徵尋袁靜淵先生的支持外,也參考袁先生許多還未公諸於世的資料,才得以提筆為文,但相信遠不及二位的親筆為文,更可深入及正確的報導,但所幸個人所寫僅為序場,真正的補充及深入,相信兩位大藏家將不吝給予指正。

依據韓霽飛先生所編1985年中文第3版「中國片封簡目錄」及袁靜淵先生對國父郵簡的分類(袁先生的資料還未正式公佈),兩者並不相同有所差異,但均以發行先後順序來介紹,個人參考上述二位的資料,另以郵文寫作的角度來探討,則採取印刷的先後(推測其可能性並非決定)方式來介紹,因個人懷疑有先印後售的可能,如國父15分片先印但未售,反而先改作12分片售出,之後才出售15分原片,有此案例存世,因此個人特此聲明在先,是以可能成立的印刷先後來介紹,而非發行順序,且僅純為探討並未拍板定案,更盼能拋磚引玉喚起大家的熱烈討論,才能越辯越明水落石出。

個人以可能成立的印刷先後,介紹如下:

A、國父中西式小型伍分郵簡

此二簡韓目註明為24年發行,袁靜淵先生則註明西式為24年8月19日發行、中式為24年9月發行,其發行順序在兩位編排之下,均排列較後,但個人則懷疑其印製順序,卻可能排名在第一位,原因如下:

1、在國父特製郵簡發行之前,所使用的是稻禾郵簡,其尺寸規格即屬小型,因此改版初期印製的國父特製郵簡,可能即延續仿照稻禾郵簡的格式同為小型,主要僅更改郵資符誌圖及面值而已。

2、該二簡的背面都印製有「售價銀圓伍分」字樣,此點也是延續稻禾郵簡的「銀圓」售價模式,且當時國家及郵政所正式使用的幣值名稱還是「銀圓」,直至24年11月4日才施行法幣政策(法幣亦稱國幣),雖法幣跟銀圓同值使用,但正式的幣值名稱即經改變實施,郵政單位為配合國家政策一定全力配合,因此往後印製的國父特製郵簡,其背面售價均改為「國幣」字樣,只有此二簡背面售價還是為「銀圓」字樣,此點似乎也證明其印刷在先,因此還使用「銀圓」為幣值名稱。

3、該二簡可能屬首次改版印製,因此照規定要繳交萬國郵聯,轉交各國一批「樣張」郵簡參考及存檔,目前所見由歐美地區流出的「樣張」,即屬此西式小型郵簡,且為背面空白沒有標語者,其餘各類簡甚少見到「樣張」,如有也大多屬後期國父郵簡加蓋後,轉交國內各郵局參考而存世,由「樣張」郵簡的存在,似乎也證明此二簡,且背面空白者為最先印製的郵簡。

以上3點乃個人懷疑其可能屬最先印製的國父郵簡,但在印製過程中有諸多因素而修改,造成其複雜及多元化,而有下列的變化產生,初期印製仿照稻禾郵簡模式,僅印製背面空白者,後不知何種原因,臨時改印製背面標語5種不同者,因此所見僅此中西式小型國父伍分郵簡二種,有背面空白未印標語者存世,其餘各簡似乎均無背面空白簡存世?韓目所述均有空白簡之說似乎並不正確,且該二種空白簡的印製數量,相信也相當罕少,可能印製不久就改印背面標語者存世,個人所見西式小型背面空白簡,似乎只有少數「樣張」新簡存世(圖1),未加蓋「樣張」的新簡,早期郵刊上見有人介紹及收藏,但目前則甚少見,何輝慶先生收藏一張,26年5月10日新疆塔城經天津5月28日,寄山西忻縣的背面空白實寄簡(圖2),可謂相當罕少的案例,中式小型背面空白簡,似乎未見「樣張」存世?未加蓋「樣張」的新簡,似乎也只見早期郵刊報導有人介紹及收藏,但目前則甚少見,個人則收藏一張,25年6月23日靖西經地州郵政信櫃及6月29日邕寧(南寧)寄天津7月10日到達的背面空白實寄簡(圖3),除個人外袁靜淵先生也收藏一張背面空白實寄簡,上項介紹僅為個人所知,是否還有其他背面空白簡存世?還盼郵友為文介紹,除背面空白者相當罕少外,背面印製5種標語不同者,相信當時印製的數量也不多,因早期稻禾郵簡滯銷庫存甚多,而郵資已調漲為伍分,郵局不得不印製伍分簡推出使用,因有稻禾郵簡銷售不佳的影響,因此該簡印製數量相信並不會多,且從存世實物及拍賣目錄中所見,也以中西式大型郵簡居多,似乎也可得到證明,另中西式小型郵簡的背面標語,初期使用僅有5種,而中西式大型郵簡的背面標語使用則有9種之多,似乎也可證明中西式小型郵簡印製在先。
1-1.jpg
(图1)
1-2.jpg
(图2)
1-3.jpg
(图3)

該二簡的發行日期,在郵政檔案公文中有如下記載:

「交通部郵政總局通令第714號  令本局所屬各機關為發行特製郵簡令

仰知照由

茲為便利公眾通信起見,特按從前郵製信箋辦法,發行新式郵簡一種,定名為「特製郵簡」,其上印有  總理遺像五分郵票一枚,作為國內信函起首之郵資。此項郵簡,計分中西兩式,每件照所印票面價值出售銀圓五分。凡准裝入普通信函之件,均可裝入郵簡內寄遞,惟遇重量超過20公分,或欲按掛號、快遞、或航空寄發者,則應按章加付相當資費。除飭知供應處分發各區備售外,合行令仰轉飭所屬一體知照,並通告公眾周知。

再此項郵簡,各區收到後,應即登入「普通郵票登記簿」內,其售出款項,則登列營業收入第一項第一目帳內貸方。併仰遵照。

此令。

局長  郭 心 崧              中華民國24年7月29日

該公文發文日期為24年7月29日,但真正各局發行日期,要等收到總局寄來的郵簡後才得以發售,因此真正發售日期一定是往後延,根據甲戌郵刊1卷8期,23年12月1日發行,內即記載郵局正在趕工印製國父特製郵簡中西式二種,印妥後即可發行,後甲戌郵刊2卷10期、24年10月1日發行,內有東魁郵友記載國父特製郵簡中西式二種,南京地區24年8月19日首日發售,並有該二簡首日銷戳圖照,各局出售的郵簡背標語均不同,另新光郵票會會刊4卷11期、24年9月1日出版,內記載浙江郵務管理局,則為8月20日通告、22日始售,可見各局出售的時間也略有不同。

另該二簡除首日及應集郵家之請求,會優先供應使用外,真正一般民眾則可能未必買得到新式國父郵簡,因為交通部郵政總局通令、常字第1629號、24年8月1日公文有「舊版票片(含稻禾郵簡在內)限售至24年底為止,期滿停售後限6個月為通用時期(即25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逾期即作為無效,各區現存舊版票片如預計本年底以前難以全數售罄者,應即將餘敷數目估計呈核,以便酌撥他區售賣,而免廢棄。」,後通令常字第1687號、24年10月26日公文有「茲因各區所存舊版票片等為數尚鉅,預計屆時仍難脫售,為期減少積存以免虛耗起見,特將停售日期展限至25年6月底止,惟在此展期之內,各區務須督飭各局售票人員,將上項票片等儘量售賣。」,經此二次公文後,通令常字第1872號、25年6月12日公文又有「茲查各區所存舊版票片為數仍夥,為避免損失起見,特再將停售期限,展緩6個月至25年底為止,期滿即不再延,各局在此期內,務須將是項票片,切實儘量銷售。」後通令第738號、25年11月26日公文有「郵政總局呈由  交通部轉奉  行政院核准,舊版票片等應自26年1月1日起停售,在停售後一個月內(即26年1月1日起至1月31日止),仍可照常通用,自26年2月1日起即行廢止,不再通用,但屆時公眾如有尚未用罄者,准在廢止後6個月內(即26年2月1日至7月31日),向各郵局掉換同值之新版票片,過期即不予掉換。」,至此該相關公文才告一段落,由上項各公文中可得知,舊版票片停售日期一延再延,並一再要求儘量先行銷售舊版票片,以免積壓庫存及廢止造成損失,因此在24年至25年底這段期間,各地郵局一定是優先供應銷售舊版票片(含稻禾郵簡在內),除非購買者指名購買新版票片者除外,因此新版國父郵簡,個人推測其真正大量使用應延到26年初,等舊版票片功成身退後,才得以大展拳腳,甲戌郵刊2卷10期、24年10月1日出版,內有天保郵友記載在蕪湖總局買五分郵簡,買到的為稻禾三分郵簡加貼二分票出售,並非國父郵簡,可資證明上項措施郵局確有實施,因此該二簡在25年底之前,真正使用的實寄簡,相信數量並不多見,(圖4)為中式小型郵簡,銷24年10月28日河北王蘭莊,經同日唐汸寄天津同日到達,(圖5)為中式小型郵簡,銷24年12月21日河北井陘礦寄天津,該二簡的使用日期,距離8月19日首日發行甚近,且非集郵品較為難得。
2-4.jpg
(图4)
2-5.jpg
(图5)
另根據早期郵刊記載,該二簡發行時即有郵友發現,印製的紙張有光滑及粗糙二種存世,謝鄂常先生則在新光郵票會會刊9卷5、6期、30年7月出版內記載,紙質有厚紙、薄紙、光紙3種,但是否每種標語印製紙張,均有3種則不得而知?另中式郵簡的標頭「中華郵政特製郵簡」8字,由於鉛字排植的關係,有二種以上不同變化,西式郵簡中法文標頭同樣也有不同變化,是否如此郵友不妨比對,此為該二簡較特殊變化之處。

B、國父中西式大型五分郵簡

此二簡韓目註明為中式郵簡24年8月發行、西式郵簡25年發行,袁靜淵先生則認為中式郵簡24年8月19日發行、西式郵簡25年發行,該二簡背面售價改為「國幣」五分,由其「國幣」售價來看,應為24年11月4日施行法幣政策後,郵局為響應法幣政策及小型中西式郵簡,由於印量不多但大受歡迎而供不應求,在此二種情況要求之下而印製,由於印製時間較寬裕,且有先期小型郵簡的印製經驗,除售價改為「國幣」外,其尺寸規格也放大,可書寫較多文字,背面標語印製也從5種增加到9種之多,背面空白未印標語者,則似乎不再發行?早期郵刊中也未見記載有存世,韓目內記載有中西式大型二種背面空白郵簡存世,此點可說並不正確,其發行首日為何?由於是延續小型郵簡的使用,可能並沒有所謂的發行首日,各局請領到即推出使用,因此各局出售的時間一定不同,且各局出售的背面標語種類也不盡相同,依照甲戌郵刊4卷5期,26年5月1日發行,內有燦文郵友記載大型五分郵簡已發售,另新光郵票會會刊6卷5期、26年5月出版,內也有同樣記載,似乎可證明該大型郵簡,約在26年4月間陸續推出使用,且稻禾郵簡在26年1月1日起停售,26年2月1日起廢止不再通用,因此26年4月推出大型郵簡,時間上也可謂配合得恰到好處,並沒有所謂「空檔期」存在。

該二類大型郵簡的使用,適逢「抗日戰爭」開始,至抗戰中後期時,由於物價上漲、紙張昂貴、且運輸困難等諸多因素之下,交通部郵政總局通代電第756號、28年9月28日公文內即有「後方各局片封簡等多有供不應求情形,往往一經運到推出,一兩日間即行售罄,將採限制購買措施,以免商人囤積。」等字樣,另甲戌郵刊7卷7、8期、29年8月1日發行,內燦文郵友記載「因物價高漲,郵簡在雲南限每人購買4封,很快即銷售一空,且因成本高昂已不再印售。」,謝鄂常先生也曾在新光郵票會會刊9卷1、2期、30年5月出版,內記載「由於物價騰昂,每一郵簡之紙質均超過其售價五分之上,郵局不堪負擔此意外損失,五分郵簡早已停止印製及停售。」,由上項記載可得知,該二簡可謂身不逢時多災多難,但也見證了當時的歷史,共同走過此段艱辛歲月,由於郵政是公營事業,不以賺錢為目的主要還是服務大眾,因此是否確有停售之事,未見正式公文證實,但可能因限售及供應困難,各局出售可能時斷時續並不正常,因此在抗戰後期所使用的郵簡,相信存世數量可能會較為稀少且難得,(圖6)加貼6元郵資銷重慶33年4月5日快信寄上海5月6日到達。
3-6.jpg
(图6)
另根據早期郵刊記載,發行時即有郵友發現印製的紙張有不同,且甲戌郵刊13卷9、10期、35年10月1日發行,內為峴郵友記載,西式大型郵簡除已知9種標語之外,另有「日常通訊須知」標語一種,此簡韓目沒有記載,另何輝慶先生在中國郵刊第62期內,介紹西式大型郵簡8種標語印刷全張,也發現其中一種「日常通訊須知」標語,為韓目所未列入,經此二篇記載,該標語確是有存世,是否中式大型郵簡也有此標語存世?則還待郵友提供資料來證明,目前已知中式簡背面有9種標語存世,西式簡則多一種有10種標語存世。

另中式郵簡背面郵字左右兩邊水波紋中,嵌有「穩妥快速省費便利」8字,不知是否因不同印刷廠印製的關係或前後期分批印製時間不同,目前已發現該文字,有大小二種字體不同(圖7),有資料可證明者得知背面標語為「商界注意」、「郵局代購書籍代訂書刊」、「郵政包裹」、「小包郵件」等4種,已經發現有大小字二種,是否還有其他標語,也有大小字二種存世?則還待郵友提供資料證明,一般所見均為小字,目前發現為大字者相當罕見,郵友不妨多加檢視及收藏。
4-7.jpg
(图7)
C、國父中式長型貳分伍釐郵簡

該簡的印製及發售是一個謎(圖8),是屬試樣或錯誤發行?主要是1、該簡郵資符誌內的面值,不符合當時的平信郵資,且印製顏色為赤豆沙色,依照萬國郵聯規定國內使用,不論片簡應印製為綠色,國際使用則為紅色,其赤豆沙色傾向於國際使用規格,但郵資卻不符合國際郵資,2、該簡背面空白未印製標語,原售價為「國幣貳分伍釐」改為伍分,由其「國幣」售價及背面「空白」兩處來看,其印製似乎因24年11月4日施行法幣政策,郵局緊急印製「國幣」售價的新郵簡,但匆忙之中面值錯印成「明信片」的郵資?另有一說也頗為符合,即該簡原本為「軍郵」使用而印製,因此售價減半、顏色也跟正規區分有所不同、背面因此也空白不印標語,此說是否可以成立?因未見檔案資料證實只得暫時存疑,但依據甲戌郵刊7卷7、8期、29年8月1日發行,內有燦文、奇田兩位郵友,分別記載「貳分伍釐簡供前線軍人購用」及「貳分伍釐簡加貼郵票出售、供軍人購用」二篇文稿,另甲戌郵刊9卷4、5、6期、30年6月1日發行,內伯鯤郵友記載「貳分伍釐簡供軍用均加貼改價發售,有無未加貼及未改價者出售?紙質有光及糙二種」,新光郵票會會刊9卷1、2期、30年5月出版,內謝鄂常先生記載「28年為優待從征服役,有貳分半特簡發行,圖案同於伍分箋,而刷色則同於貳分半烈士像之普通郵票,不與貳分半郵片同,因其有背國際通例也。後郵資未經加價之前,郵局早將五分與二分半兩種郵箋停止印製,蓋813後滬上發現黑市外匯,匯水奇縮,物價騰昂,從外國進口紙張印色更見增漲,據說每一郵簡之紙值須法幣五六分(作此稿時物價更昂,據說已合法幣近角),郵局不堪負擔此意外損失,五分箋即在28年份停售,二分半箋原意減半優待軍役者亦復臨時中止,即將製成者在軍郵局加貼二分半票出售,目下各郵局早將五分箋等通告停售。」,由上述各項記載來看,其為優待提供軍人購買使用而印製應大致成立,出售時間則大致約在29年左右,韓目記載為24年7月29日並不正確,恐將通令714號(見前文)內記載誤認為此簡,至於是否限制由軍郵局出售?則未敢確定,因目前所見存世實寄簡並不多,考證較為困難,但此說並非不可能,否則經由一般郵局出售,存世數量可能會較多才對,另所見此簡似乎也如同前述,均加貼二分半郵票、背面售價改為五分字樣出售?至於是否有未加貼郵票及售價未改者存世?還待更多實物出現或可水落石出,紙質則依前文記載有光及糙二種,另原售價處加蓋塗銷改為「伍分」字樣,據說此加蓋字體,也可分大、中、小3種字體不同,由於該簡不論新簡或實寄簡均極為罕見,如能盡量收集此簡影本資料,也許能夠從影本中分析得知,是否是由軍人使用?是否由軍郵局售出?真正使用時間為何時?這些疑問或許都能從眾多影本中,整理出一個頭緒,但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影本才能夠分析,此點還需要許多郵友大力支持才行,也盼有郵友接棒整理後報導。
5-8.jpg
(图8)
D、國父中式小型捌分郵簡

該簡的推出使用,相信乃是29年9月20日平信郵資由伍分調漲為捌分,原伍分郵資不符合使用,且29年起物價高漲,原伍分郵簡的印製成本已超過其售價,因此在節約及改良的情況下,該簡的片幅縮小為小型,且印製紙張也改薄,如此才更符合經濟及成本效益,該簡背面印製的標語共有10種不同,似乎未見背面空白未印標語者存世?韓目註明有空白簡存世似乎並不正確,另該簡真正開始準備印製,應為郵資調整後一段時間(甚至考慮甚久時間才決定印製),且由於改版印製較為費時,印製時間也相對較長,如此真正印製完成到要推出使用時,由於30年底起郵資即不斷漲價,恐已不符合郵資使用,該批郵簡恐怕並未大量推出使用?或因要發行時郵資不符,郵局在出售前要先加貼足夠符合當時的平信郵資才能出售,相當麻煩因此停售或售出不多?目前所見大多均為新簡,真正在38年大陸淪陷前,實寄使用的該簡甚為少見,此點情況相當特殊,是否該類新簡均是大陸地區淪陷後,才從郵局庫房中流出,因此均是新簡?或淪陷前不久郵局才剛推出該簡出售,因此來不及使用均為新簡存世?或郵局雖有該簡出售,但因需要加貼太多郵資(補足當時平信郵資)才能使用,因此一般民眾購入後嫌麻煩,大多放置一旁未予使用?因此形成該簡新簡有存世,但要找38年淪陷前使用的實寄簡卻相當困難,如有也大多屬淪陷後才予以使用的案例較多,如(圖9)由浙江杭州1950年12月20日寄歙縣,該簡的使用未再加貼任何其他郵票,也未銷蓋欠資戳記,是否因為淪陷初期暫代使用是被允許的,或因其由杭州浙江郵政管理局寄出,類似「郵政公事」才免貼郵票?因個人對此未有研究不得而知。(圖10)背面加貼郵資壹仟陸佰元,銷北京1952年2月22日掛號寄當地有2月22日及2月23日兩個到達戳,該簡則屬標準淪陷後才予以使用的案例。
6-9.jpg
(图9)
6-10.jpg
(图10)
另從所見實物得知,該類簡似乎在淪陷後,因有大量庫存,因此被大量拿出來替代使用,所見如(圖11)郵資符誌內「黨徽」及「中華民國郵政」被黑墨塗銷,(圖12)郵資符誌處加蓋紫色「註銷」戳記,除此二項之外應還有其他種類,因個人收集不多僅略做介紹而已,由上項介紹似乎可證明該類簡,在淪陷後確是有大量庫存,且在淪陷後被改變身份或當替代品使用一段時間而存世。
7-11.jpg
(图11)
7-12.jpg
(图12)
國父像特製郵簡的介紹至此告一段落,由於個人並未專精此題材,雖寫此文時曾多次電話中跟袁靜淵先生討教,但由於時間的匆促且忙著交稿,有些地方並不完善及詳盡,但如同前文所說,個人所寫僅為序場及個人觀點,對錯與否還待大家共同來探討,更盼由本篇開始做為序場,拋磚引玉能有更多郵友接棒下去為續。



該篇全文原刊登於1999.4.25日出版的集郵彙報88年版內。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5:15 编辑

云龙先生几篇关于满洲国的博文
滿洲紀念戳簡介    夏大緯

b-1.jpg b-2.jpg b-3.jpg b-4.jpg

    (圖2、3、4)依序為滿洲紀念戳簡介。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88年12月出版的新光郵鈔第258期內

滿洲紀念明信片簡介    夏大緯

c-1.jpg c-2.jpg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88年9月出版的新光郵鈔第255期內

談滿洲局贈郵票紀念卡    夏大緯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89年8月出版的新光郵鈔第266期內


d-1.jpg d-2.jpg
大年初一賀新歲、財源滾滾荷包滿


    附記﹕該篇郵文寫於19年前,個人初寫郵文時除使用本名外,也曾使用過筆名「伯樂」,該篇郵文即是使用「伯樂」為名,後寫片封簡郵文時,則大多改用「雲龍」為名好做為區分,近年來因大多數郵友都已知道我的2個筆名,於是直接放棄筆名改用本名為文了,這是個人寫郵文的一段幕後小插曲。

    近期因寫「談金門及馬祖公車、船票」一文,想起及查閱後發現早期個人曾在新光郵鈔寫過多篇郵文,事隔多年大多早已忘記當時寫過什麽,且因個人一直没有習慣登錄或記載寫過什麽郵文、或發表在什麽郵刊上,之前因為出書曾因此大費周章花不少時間,大致找出寫過什麽、發表在什麽郵刊上,但一些較小型郵刊因為屬月刊型發行、期數甚多(如新光郵鈔共發行300期),翻閱查尋起來相當麻煩,當時先從大型郵刊查起,發現需要出書的份量已足夠且超過所需頁數,因此就偷懶放棄並没有去詳查小型郵刊,此次就逼自已趁機翻查一下,但也由後往前查,查了約60期己發現不少就又停止再查了,由於已經查出就做為自己的紀念及記錄,因此近期都在上傳這些「老郵文」,且因申請提早退休離開工作31年半的崗位,這才發現不論時間遠近,凡是寫過及發表在刊物上的郵文,只要不怕麻煩都還可以找出,是永遠存在的並沒有消失,並不因為自己忘記而消失,可見文章千古事永遠流傳,此是優點但也提醒自已下筆慎重不可輕率,雖然熟人無過不可能没有錯,但儘量降低錯誤的發生,更希望能經得起時間及各種因素考驗而流傳下去,也因此更加後悔在工作的31年半期間,尤其是後面20多年躭任導播工作,由於我是節目導播除「新聞」没有錄過外,大大小小不計其數、性質的節目,由綜藝、戲劇、社教、座談到户外轉播等,敢誇口任何性質的節目我都錄過,但因種類、性質太多且經常更換輪替、代班,加上各種新節目層出不窮上陣,當時都不以為意並没有做過任何記錄,現在回想起來只記得一些做得較久、較紅的節目名稱,其餘都忘記了只有別人提及或看到,才想起這個節目是我錄的,早期我大多錄綜藝節目如「五灯獎」、「我愛紅娘」、「強棒出擊」等,後接觸到戲劇節目,感覺一部好的戲劇節目,除自己可以用心及發揮真正功力外,如果又受歡迎,更可外銷、或一再重播,讓人很有成就感及心血没有白費,因此後期較偏重及喜愛戲劇錄影,印像中有「中國民間故事」、「一品夫人芝麻官」等,早些年在晚間新聞前曾流行播放「閩南語連續劇」,我曾錄過多檔的「閩南語連續劇」,其中多檔在當時播出時都是收視第一名,由原本一檔30集延長到60或80集,我也可說因錄「閩南語連續劇」,而真正開始由錄影過程學閩南語,當時一些製作人都很好奇,我這個外省人雖然大致都聽得懂確不會講閩南語,確跑來錄「閩南語連續劇」相當奇怪,但我並沒有讓他們失望,由於「閩南語連續劇」的拍攝經費甚低,相對的無法花大錢請很有名氣的演員,拍攝的機器、人力配備、錄製的環境等,都跟拍攝「八點檔連續劇」是無法相比的,但我確認為這才是挑戰及考驗自己的功力、耐力,反而喜歡錄「閩南語連續劇」,且要做出跟「八點檔連續劇」一樣的品質,多年前在台中錄大型綜藝節目現場晚會,場地有户外及室內2處,共出動6部攝影機,我首創在舞台右邊用黑幕包住一個高台,把一台攝影機放在最高處往下拍各處高拍全景(早期還没有目前所謂的户外大型機械手臂攝影機),事後回到公司有導播同事即好奇問我是怎麼拍的,之後也見别人引用此辦法,錄「閩南語連續劇」印像較深刻的則是有一檔戲,其主戲就是兩家小店鋪連在一起,一家賣水果、一家賣菜,兩邊同時都有戲進行及人員進出,看見這個劇本我一個頭兩個大,找來美術設計研究如何克服困難,好方便拍攝又不會穿幫,最後決定在2家中間,用上下拉的一段段鐵門來區隔代表2家,平時把其中中間多數鐵門向上收回,保持中間類似開放空間,雖然如此解決了一個問題,但真正拍攝時兩邊人員經常走來走去、或吵架等,早期現場拍攝只有3部攝影機(不像現在基本是4部、甚至5部或6部),且一場戲短者幾分鐘、長者10幾分鐘或更長,最好是一氣呵成中間不停機、不NG(以免氣氛、情緒中斷不連貫),這就是考驗演員、導播的功力,多年來我也敢驕傲的說95%都是一次完成,不用錄第2次,而該劇更是考驗導播要用最少的機器,却要發揮最大及不可能的功能,每埸戲我都要絞儘腦力克服因難,用不停機方式一次完成,後有一天在公司餐廳一邊吃晚餐、一邊看播出,播完鄰桌一位導播同事跟一位製作人問我是用幾部攝影機拍的,我告知重頭到尾只用3部,可發現他們的驚訝,這就是我的驕傲及成就感,而且我也認為節目不分大小、沒有好壞,演員、工作人員也無大小之分,只要大家努力盡量用心去做即可,反而是越小的節目我越用心,對小演員、基層工作人員更是寬容,因為大家都是由零或是學習開始,不可能要求他們馬上就能表現出絕佳水準,只要用心努力了就好,但如果連基本的台詞都不背、或偷雞摸狗到處打混,我就相當不客氣開駡,多位合作過的外製基層人員,雖然已離開到別台拍戲或改行,但至今逢年過節還是會打電話或傳簡訊問候我,合作過的幾位製作人、導演,事後再錄新戲時,也都跟公司爭取指定由我躭任該劇導播,甚至一段時間改錄其他節目後,再回去錄「閩南語連續劇」時,還會跟我開玩笑說「導播!好久没有錄閩南語節目了哦!」,我說那有,接著就會聽到他們笑著說「因為你最近台語又不太輪轉(流利)了!可見很久没跟人練習了!」,現在想起這些事似乎才剛發生過不久,確已是多年前的舊事了,當時並無本省、外省之分,也無誰才是「本土」、「真愛台灣」之分,否則我這個台語不輪轉的外省人導播,如何可一再被指定去躭任「閩南語連續劇」導播,近幾年來各電視台為省錢,除「八點檔連續劇」外已不再拍攝「閩南語連續劇」,其實現在的所謂的「八點檔連續劇」等同之前的「閩南語連續劇」,因為都是說台語、劇情也大同小易、演員也大多是當初「閩南語連續劇」演員,個人並不反對「八點檔連續劇」是否都用台語來講,但各台都如此、劇情也差不多,再加上暴力、黑道、迷姦,觀眾就没有其他的可選擇?為何日本、韓國的劇情甚少雷同且不停創新?台灣各電視台的高級主管確還在有意的「置入性行銷」,百姓也「歡喜看自願受」就怨不得别人了。

    拉雜的寫了一大堆,似乎都是題外之話,導入正軌乃是之前有郵友勸我,郵文先在郵刊上發表後,再刊登到部落格上較好,原因是郵刊可永遠流傳下去,且接觸及看到的人也較多,之前我有多篇都是直接刊登到部落格上,並没有在郵刊上發表,近日退休在家如同上項所言,確發現自己真正工作多年的記錄,確没記載也無從查起,不像郵文只要刊登過還是有辦法可以查到的,因此近期表面上是偷懶一直在上傳「老郵文」,但其實更不得閒忙著寫新稿做為儲存,目前己陸續交稿送出6篇、還有幾篇還未動筆,希望再多儲存一些新稿先發表在郵刊上,一段時間後這些郵文都將陸續刊出,到時會第一優先馬上在部落格上刊登,如此到時郵友在部落格看到的將均是新文章,之前我自我要求既然開設部落格,就要每星期上傳2篇郵文到部落格上,持續至今確實都有做到,目前部落格郵文突破100篇也可証明,但執行起來確是不容易,看似簡單每星期2篇、一個月至少就要8篇,有幾次在要刊登的前一天或當天,才發現没有稿可以上傳,臨時匆忙想一個題目、抓一些郵品就寫了,寫完就隔天或當天上傳,幸而都没有開「天窗」的記錄,因此也希望在近期多儲存一些郵文以備不時之需,喜歡看部落格的郵友,近期只得委曲多忍耐一些,不久就會看到一系列的新郵文了。



                               2008.2.6日完稿於除夕日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5:08 编辑

抗戰時期淪陷區內發行的紀念戳    夏大緯

    紀念戳的收集,多年來都是郵人熱門收集郵品項目之一,由於大陸早期紀念戳的數量、種類及範圍甚廣,且往往一戳萬金,收集不易,還要碰運氣並非隨時都可以買到,因此郵人收集大都限定一個特定範圍或專題去收集。

    徐盛淇先生曾出版一本「中華民國郵政特戳圖錄」,內容包括我國郵政民國卅八年以前發行的各種特戳,並附錄宣傳戳,對我國郵政正統發行的各種特戳,己詳盡的做了介紹,除此之外個人也在「新光郵鈔」第258期介紹「滿洲」紀念戳,唯獨對「抗戰時期淪陷區內發行的紀念戳」,一直遲遲未有介紹,原因是多年來國人收集紀念戳,大多以我國郵政正統發行的紀念戳為主,對於滿洲及抗戰時期淪陷區內發行的紀念戳都甚少收集在內,此點跟多年來此類郵品不能参加郵展有很大的關係,因此郵人對此類郵品興趣都不大,近年來因時代的改變、社會的急遽變遷,大陸地區的郵品都有人收集及展覽了,滿洲及抗戰時期淪陷區的郵品,是否也能夠開禁?相信這個問題由於牽涉甚廣,暫時不會有肯定的答案,收不收集全憑郵人各人的喜好,相信會有見仁見智的看法。

    多年來有關「抗戰時期淪陷區內發行的紀念戳」的資料,都未見有人予以報導,國內人士要找尋此類資料,祇有求諸於國外郵刊,近聞日本、大陸地區和國外人士,也開始注意收集此類郵品及整理資料,尤以日本郵刊一直不斷的在發掘新資料、新內容,且出版專書或在郵刊上發表文章,披露了甚多以前未曾記載的郵品,在此也特別感謝蔡英清先生,不斷的提供日本有關此類的最新郵文消息,使我得知此類郵品的寶貴新資料,基於郵史的完整性,對多年來不包括在內的滿洲及抗戰時期淪陷區內發行的紀念戳,給予一個補充紀錄及介紹,如此才不致有所遺漏。

    抗戰時期淪陷區內發行的紀念戳,甚多銷蓋在我國郵政發行的各版國父明信片上,一般初集紀念戳者很容易跟正統紀念戳混淆不清,在此介紹給初集者一份比對的資料(圖1、2),可以得知屬於何類,另蒙疆地區大多使用成吉思汗年號,並非民國年號,成紀733年為民國27年,以下年號按此類推計算即可。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1989年4月出版的新光郵鈔第262期內



    附記﹕上項郵文發表於19年前,歴經19年的時間後,變化不可謂不大,不論是滿洲或民國淪陷區的郵品,目前都有人專門在收集及研究,尤其是民國淪陷區的郵品,由於牽扯到當時有一段時期的郵資,跟當時的國民政府不同,反而吸引一些郵友特別收集及探討此段郵史,在郵市拍賣中一些較特殊的該類片封都有不錯的成交價,可見任何郵品都没有一定的冷熱之分,只是時機及周遭氣份有無形成一定的共識,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之下,冷門郵品也有出頭天的時機到來,尤其是在目前郵刊、郵展甚多的情況之下,探討及研究郵資、郵史類的郵文或郵集,較受郵友及評審們的關注及喜愛(此點乃是玩票、玩戳後,再深入的必經之路,需要找出與眾不同之處而獨豎一格,同時也代表著對此部份有研究,不論是郵文或郵集也可有加分效果),也促使郵友重新對許多郵資、郵史展開探索,這股風潮帶動起收集不僅是玩票、玩戳,還可以研究郵資、印証郵史,這項改變也算是改變了一些郵壇生態,這未嘗不是好事一件。

a-1.jpg
a-2.jpg

                              2008.1.21日完稿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5:06 编辑

民國中信一版包裹印紙拾遺    姚天才

包裹印紙即包裹郵票,最初於民國32年(1943年)時,各地方郵局有見於郵寄包裹郵資甚高,收寄的包裹上貼滿了百元面值郵票,高面值的郵票需求量很大,建議郵政總局發行高面額的郵票,因此郵政總局於次年(1944年)設計面值500元、1000元、3000元三種包裹印紙,此任務交由中央信託局印製,即中信一版包裹印紙,而中央印製廠尚未成立,該廠是於隔年民國34年3月1日才於重慶合併財政部重慶印刷廠與中央信託局,隸屬於中央銀行。
2.jpg
包裹印紙初稿拓樣於民國33年5月5日提交郵政總局送審,圖樣為一輛運輸車由右向左行駛,背景為山區間,正行駛於橋樑上,上方青天白日國徽,其下由右至左題”中華民國郵政”楷書六字,左右上方大寫中文字面值,圖左右下方分置數字面值,數字帶角分,下圖中央放置”包裹印紙”楷書四字,這枚拓樣票是以雕刻凹版製作,雕工精緻,圖內並置放暗記,一處於車底盤中央有”印包”二微小字,另一處分置於”中華民國郵政”框外左右上角,左為英文字”P”,右為英文字”S”,意義為”Parcel Stamp”(圖二)。
1.jpg
包裹印紙拓樣票自1944年3月10日向交通部提出印製方案,至5月5日送審,短短不到2個月,即鐫刻完成,考當時的雕刻師,雖未明載於史料中,不外乎華維壽、鞠文俊、周柏雲其中之一人的大作,至5月9日,郵政總局會計處簽准印製,但是要作稍許變更,圖樣下方左右的數字郵資嫌小,改置放中間,數字可以放大一些,將”包裹”、”印紙”分置其兩旁,於是一版包裹印紙就改成現行的外貌,但是除此之外,還做了些許變動,票圖遠處多增白雲朵朵,暗記”包””印”兩字位置移動,分置於左後車輪兩旁(圖三), (圖一)是更改後的5000圓面值拓樣票,左中兩圖都是印在薄的宣紙上,雕刻郵票拓印都是如此作法。

(圖四)是拓樣票與正式發行的5000元面值包裹印紙,以淺棕色印製,提供給讀者做比較。
4.jpg
包裹印紙的發售方式不同於郵票,由於其面值高,僅在寄送包裹時依郵資費來購買貼寄,但為因應集郵大眾的需求,可在郵局集郵櫃台購得,但是要銷戳出售,因此現今所見到的包裹印紙,多為銷戳者,新票少見。

中信一版初期發行量據史料顯示,500元為一百萬枚,1000元為三十萬枚,3000元為二十萬枚,但缺的是5000元、10000元及20000元的發行量,僅知5000元及10000元是後來印製的,而20000元包裹印紙未發行;歷年來有關包裹印紙的文獻非常少,可能是因為它不像郵票而忽視掉,發行單位也沒有正式通告它發行日期及印量,而存留下來實寄的包裹印紙非常稀少。

筆者謹以些許的文字,獻予讀者以共饗這枚中信一版包裹印紙的設計與雕刻師的手藝,並彌補郵票史上遺漏掉的設計圖稿拓樣。



參考文獻:

1.中國郵票史第四卷----中國商務印書館印行

2.中國郵票圖鑑----陳兆漢編著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中華郵聯會刊第13期內(2009.4.4日出版),經天才兄同意在此轉載提供給郵友参考。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4:58 编辑

片封簡的收集(下)        夏大緯



而要如何收集片封簡﹕

1‧自己國家的郵品、不論資料、目錄等均較易查考得到、以後出售也較容易

2‧以年代(1900年前、1945年前、1945年後)、圖案、種類、性質不同等來收集,以盡量獨立完整收集為主

3‧目標決定後、先從近期或較便宜的買起,有興趣及心得後、再往較早期或較貴的逐步推進

4‧如實寄須選擇外島、偏遠地區、特殊場合等為主,才能創造出較高經濟價值

5‧有郵識後選擇發行量少、特殊郵戳、特殊郵資等郵品才能保值及升值較快

6‧多聽演講、多看各類郵刊、郵展等,才能知道那些郵品好、好在那裏,吸收別人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如要参展則更需了解参展規則

5‧可大可小的投資

片封簡的收集可多可少、有錢多買、無錢不買、可大可小有彈性,且具備下列優勢﹕

A–先天上大多為官方發行的、本身即佔有利優勢

B–等同郵票、但較郵票發行次數、發行數量、金額均為低(但需注意收集不同版式變化)

C–不像郵票4枚或多枚一套缺一不可、可單獨一片一封一簡來收集

D–種類花樣多分類容易、可選擇圖案、某類、某項來收集

E–收集傳統、郵史、專題類的郵友、也需要購置片封簡而擴大了需求面

F–從經濟學或桿杆原理來說,賺1萬元容易、賺百萬元不易,如1元明片升值成2元容易、20元郵票要升值成40元就較不容易,因此片封簡較低額較易升值

6‧創造價值

經常有人拿郵品請我評價,但99%都失望而返,有些年代甚早但確不值錢,原因在於﹕

A–盲目的投資及收集是錯誤的、多年的心血到時可能一場空、反而浪費了多年時間及金錢,如要收集就要了解及充實郵識、甚至先了解及充實郵識後再買也不遲

B–最低投資報酬律要達到、並創造更高的獲利為目標,如麵粉1斤賣10元→做成普通麵包1個可賣10元→但做成蛋糕1個確可賣20元,也如同一件片封簡原新片1張為10元→做成首日實寄可成為15元→但經過特殊地點、特殊實寄、銷蓋特殊郵戳等,則可成為25元甚至更高

C–把目前的片封簡如同B項創造出更高價值、或購買目前便宜但有潛力的片封簡,期待在10年後增值會有豐厚的利潤

收集重點(或創造重點)均可提高及創造其價值﹕

1–如外島(圖22)、代辦所(圖23)、特殊地名、特殊戳記(圖24、25、26)、管制區、己消失的地名郵戳等
1-22.jpg
(图22)
1-23.jpg
(图23)
1-24.jpg
(图24)
1-25.jpg
(图25)
1-26.jpg
(图26)




2–如欠資(圖27)、補銷(圖28)、監獄(圖29)、退回、誤蓋(圖30)、迴轉戳(圖31)等

2-27.jpg
(图27)
2-28.jpg
(图28)
2-29.jpg
(图29)
2-30.jpg
(图30)
2-31.jpg
(图31)




3–如各種郵資不同(尤其是特殊郵資、配合各種郵戳)、特殊節日配合特殊郵局(圖32)等
3-32.jpg
(图32)

4–如老片新用配合相關主題可再拿出來用、或新片配合相關老票再使用(圖33)
4-33.jpg
(图33)
5–如相關片封簡可配合相關郵票、相關郵戳等來使用

7‧隐藏的財富

不論是任何郵品或任何年代都有一些珍罕郵品存在,且隨著知名度、需求、價格會越來越高,只是你知不知道而己,其形成原因為﹕

A–先天的–原先發行數量就很少者(圖34、35、36、37),但也有例外、尤其是近期發行的、雖少但因全被收藏起來没有損耗,雖少但價格波動的機率不大或不多(圖38)
5-34.jpg
(图34)
5-35.jpg
(图35)
5-36.jpg
(图36)
5-37.jpg
(图37)
5-38.jpg
(图38)


B–後天的–平凡中也有例外、有些片封簡一再重覆添印或發行不同版式,其中可能某種版式發行數量罕少、但往往被勿略掉了,或雖大量發行但後改做他用或被大量使用後均銷毀了,一段時間後才被人發現存世稀少,提早發現搶奪先機就先嬴了(圖39、40、41、42、43)。
6-39.jpg
(图39)
6-40.jpg
(图40)
6-41.jpg
(图41)
6-42.jpg
(图42)
6-43.jpg
(图43)

目前FAX、手機、電腦等,取代了許多郵品功能、年青人也甚少集郵,因此未來趨勢﹕

A–郵票可能會被郵資機取代

B–郵簡最先、其次郵資信封、明片均可能不再被使用

C–私人寄信越來越少、己大多屬公事或集郵用途

上項3點可能是會來臨的,郵友要如何面對及反應不妨深思,而郵品的價格及是否熱門暢銷均有高低波段起伏、只是恢復成當紅的時機是快是慢而己,要能忍耐及等待的耐心,並非短時期內就能賺錢或很快就能看到漲價的成積,低潮時相對郵品就便宜、反而是識貨的行家檢便宜時機。

片封簡也有翻譯為–郵政文具、郵政用品等,且還包涵甚多郵局發行、使用的郵品,如電報(圖44、45)、滙票(圖46、47)、禮劵、儲金簿(圖48、49)、各類單據、報值封、中西式無面值封等均是,其中有些已停用、或將消失,在未來的歴史、郵史角度中也有其一定價值,同樣可收集、一併提供給郵友做為参考。

7-44.jpg
(图44)
7-45.jpg
(图45)
7-46.jpg
(图46)
7-47.jpg
(图47)
7-48.jpg
(图48)
7-49.jpg



8‧行動

常有人說時光能倒流那多好,但走過的歲月不論對錯都不能重來、記取錯誤把握現在、規劃未來才是重點,但人都有惰性一托再托、直到有危機意識(老了、被裁員、減薪等)時,才覺悟到要行動,但如早10年前就己行動,現在已可享受成果了,還未開始者、只要行動永遠不嫌晚只怕不做而己。

最後強調一點–郵品非現金、出售時要看時機及市場趨勢、配合熱門時出售則較佳,可較易售出及獲得較高利潤,且在預估要用錢的半年前即開始出售,才可不因匆忙急售而没有賺到錢或賠錢,以上均是個人的一點經驗及心得,跟各位相互共勉之,一起行動共創未來。



報告完畢、謝謝各位。



    該文原為2008.4.26日至常州延陵郵學會,當日學術演講的題目,後刊登於延陵郵刊2009年第1期內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本帖最后由 edvardtin 于 2010-12-24 04:43 编辑

片封簡的收集(上)        夏大緯

大綱﹕

1‧觀念、知識、郵品三合一

2‧收集的誘因

3‧二個故事

4‧收集的價值

5‧可大可小的投資

6‧創造價值

7‧隱藏的財富

8‧行動



1‧觀念、知識、郵品三合一

A‧觀念–正確的觀念、不盲目、有心學習,有興趣才能長久,要買到好的、便宜的郵品,就更需要有郵識才行,否則就是好郵品放在你眼前也知道

B‧知識–有系統有目標、由初至高、多看多聽由累積及學習中獲得,尤其是看郵刊可瞬間吸收別人的心血結晶轉換成自已的知識,有知識才不會買錯及買到罕品,也幫助自己創造未來的財富

C‧郵品–真正去收集才能了解其中的奧妙及知識,否則會有差異的,收集片封簡也是收集歴史,歴史跟郵史結合在一起,並可互相印証就是收集的最大樂趣及收獲

今日郵政第560期起(2004年8月起),封翁先生發表「重慶開埠前後以及早期郵船入川的故事」一文(圖1),該篇郵文前後共發表6篇,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欠缺甚多郵品來佐証,該文重點為﹕「重慶在長江的上游,由於水勢兇湧形同天然屏障,洋人經由上海沿長江而上,最多只能到達漢口、宜昌,當時大清還未開辦郵政,英商立德為做生意及運輸郵件,在1889年打造機械汽輪沿長江由上海到重慶,沿途引起騷動及四川民衆向四川總督抗議,形同搶了老百姓的生意,後由清政府出面由上海海關買下他的汽輪,並規定重慶開放通商限用華式船隻,並在國人還未先行用汽輪到達重慶前,外國人士不能優先,要用則用華式船隻。」,由(圖2、3)可看見當時航行長江上所謂的「華式船隻」,型式也不相同、用手搖槳前進、遇上急流很易翻覆,尤其是上游(宜昌–重慶)更是兇險,因此很少船隻到重慶,也因此在1910年前由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到下游的片封較多,逆流而上尤其是上游地區的片封就少很多,另早期洋人稱長江為揚子江,也由明片下面的說明也印証此段郵史。
1-1.jpg
(图1)
1-2.jpg
(图2)
1-3.jpg
(图3)


     個人收集到的該組明信片共8張,除正面為清末長江三峽各種不同圖案外,背面則為民間私印仿清二次片圖也頗為特殊,均分别貼大清或民國2種不同郵票,郵資共4分銷重慶1912.7.22日戳,經宜昌、北京再經西伯利亞火車郵路寄英國(圖4、5、6),並可藉由該8張實寄片也可探討郵票、郵戳、郵資、郵史(不用加貼客郵、仿清2次片)、郵路等各項問題。另在(圖1)郵文中曾提及英商立德在第一次打造汽輪被反對而失敗,事隔十年他見清政府還未打造汽輪,他在1899年用「木造」汽艇再次捲土重來,算是勉強符合規定,成功後又打造3艘,其中一艘叫「先驅者」號即是(圖7)中的下面一張,由(圖7下)可看到當時「先驅者」號的盧山真面目頗為難得,經由上項說明証明郵品可以把歴史、郵史結合在一起,並可印証許多郵學知識。
2-4.jpg
(图4)
2-5.jpg
(图5)
2-6.jpg
(图6)
2-7.jpg
(图7)


    (圖8)則為大清時期發行的3種明信片,除清3次片為國人首創自印外,其餘均是日本、英國印製,早期明片大多數為洋人使用,中文書寫的實寄片甚少價格也較高,該4張明片均經由長江船運至各地,另片封簡的好壞及價值高低,取決於郵票、郵戳、郵資、郵史、郵路此5項,如﹕
3-8.jpg
(图8)
1‧郵票–加貼郵票的好壞珍稀、特殊與否決定價格的高低

2‧郵戳–如銷西藏郵戳跟銷上海郵戳差別甚大、珍稀的郵戳自然價格高

3‧郵資–國內、國外、掛號等不同,隨年代或郵資調整有不同,特殊郵資或使用期限甚短者較罕

4‧郵史–如1902.1.1日起經由法國客郵局寄送免貼法國客郵郵資

5‧郵路–經輪船、火車或特殊國內互寄如廈門寄騰越,確經由國外八莫轉寄者、其價格均會不同

另每一個年代、時期的郵品,都存在著一些因上項5點而產生的罕品,只是看郵友識不識貨而已,如(圖9上)的蒙自1903.2.19日經昭通、雲南府、宣威、重慶、上海寄膠州片,為國內互寄1分郵資片,較同時期寄國外片存世數量更少,以台幣15萬元拍出,(圖9下)的廈門1906.8.4日經香港、八莫寄騰越片,為特殊的國內互寄確經由國外、並貼國際4分郵資的案例,以台幣10萬元拍出,(圖10上)的漢口1901.12.31日經上海寄瑞士片,為末日加貼法國客郵票的實寄案例,以台幣4萬4千元拍出,(圖10下)同為漢口1902.1.27日經上海寄瑞士片,但証明己不用再加貼法國客郵票了,該2片分屬不同性質、價格上也差異甚大的,(圖11上)為眾所周知的清3次右摺實寄双片,以15萬4千元人民幣拍出,(圖11下)為清3次正常雙片銷烟台1908.9.7日戳寄法國,3次實寄雙片所見大多為寄國內居多、寄國外者相當罕見,以27萬5千元台幣拍出,(圖12上)為清4次片銷福建福州戍申七月初四戳經鼓嶺寄美國,該片除為4次片較早使用例之外、也是八卦戳較晚使用的案例、經鼓嶺所銷的拱式光緒34年戳也相當特殊少見,集合多項特點於一片,以13萬7500元台幣拍出,(圖12下)為清4次片銷德陽縣辛亥八月十九日(1911.10.10日)戳寄四川中江縣,該片銷戳日期正好為辛亥革命日,其片背的文字記載也提及當時的情況,有其歴史、郵史的特殊意義,(圖13左)為清4次加蓋中華民國雙片,銷上海1912.4.20日戳,該日期可能為首日,(圖13右)為清4次加蓋中華民國雙片,銷重慶1912.6.24日戳經漢口、奉天掛號寄德國,清4次加蓋中華民國實寄掛號雙片、且在民國元年使用者,存世所見僅幾片而己,(圖14上)為五色旗片銷仁壽縣「洪憲」元年二月廿七日戳寄成都,銷「洪憲」元年戳者較為少見,(圖14下)為五色旗片銷天津1913.11.11日戳寄法國,該片加貼帆船票3分,帆船票在民國2年實寄使用的案例並不多,(圖15左)為帆船片陸分試印20枚全張,(圖15右)為帆船片貳分試印20枚全張,帆船片試印完整全張存世數量相當罕少,所見大多裁剪成單枚、双連、方連等存世較為多見,之前帆船壹分伍釐片試印16枚全張,曾有7萬4800元台幣的拍出記錄,(圖16左)為孫中山陝西加蓋伍拾圓實寄片,以3萬3千元人民幣拍出,(圖16右)為孫中山貴州加蓋伍拾圓實寄片,以4萬1800元人民幣拍出,該2地區加蓋伍拾圓片目前暫時所知,均僅該1張實寄片存世,(圖17上)為孫中山叁角雙片,該雙片目前所知存世不到10片,(圖17下)為孫中山粵省發寄改掛號回執片,目前暫時所知僅此1張,(圖18上)為孫中山伍分背面空白實寄簡,該簡目前所知存世不到10張,(圖18下)為孫中山捌分北京1950年實寄簡,之前何輝慶先生郵文中有介紹及統計此類實寄簡不到50封。
4-9.jpg
(图9)
4-10.jpg
(图10)
4-11.jpg
(图11)
4-12.jpg
(图12)
4-13.jpg
(图13)
4-14.jpg
(图14)
4-15.jpg
(图15)
4-16.jpg
(图16)
4-17.jpg
(图17)
4-18.jpg
(图18)









2‧收集的誘因

A–對40歲以上者來說可當做是投資、對青少年來說則算儲蓄、其次是怡情、益智為輔

B–對未來20年以後的規劃、老年化及長壽需多一層保障,對生活上的補助(薪水不夠用、減薪等),且可比別人多一筆退休金、另目前銀行的存款利息甚低、如靠利息是不夠生活的

C–儲蓄、投資理財、保險都有其必要性,趁早規劃未來、對子女的養成也需大筆金錢,提供另一種投資儲蓄的方法、且所花時間、金錢都有彈性可多可少、且較低廉

3‧二個故事

個人集郵40多年早期純為興趣,近10年則改為投資角度為主,如同種樹種了30年即可採收果實或砍伐樹木來賣錢,但要記得採果或砍伐後,還需繼續補種樹木才能保持源源不斷,否則只砍不種,樹砍完就没了,人生意外難免、事前規劃預防才有完美結局,以下為我個人的二個小故事﹕

A–個人結婚後生子、購屋,6年前服務的公司開始每年賠錢,除減薪外原本豐厚的獎金也降為1個月甚至没有(之前每年除每月薪水外、每年另還加發8到12月的獎金),為維持原來生活水準且彌補開銷不足,採取「以郵養郵」方式出售郵品、也算是另一種「家庭生活津貼補助」,這是原先收集所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及回報。

B–清3次片我研究及收集甚早、早期幾乎無人分版式,我曾多次為文提倡及介紹、目前己知名度甚高了,但還未見有人提到真正的「重點」,幾年前我在台北蟠龍拍賣目錄上,發表一篇相關郵文(圖19),重點告知在於「郵」字(圖20),不需測量工具即可迅速得知是否為特殊版式,「郵」字第一撇即是關鍵,第一撇細尖者即是特殊版式,特殊版式跟正常版式兩者之間,價差最高可達20倍,1張普通版式清3次新片,其價格大約只1萬元台幣,而特殊版式新片則1張價值,可到5至8萬台幣甚至高達22萬台幣,特殊版式實寄片1張價值可到12至15萬台幣甚至更高,(圖21)為極特殊的郵、清破版片,存世目前所知不到10張,以台幣22萬元拍出,該次除郵文發表外並同時把相關郵品付拍,算是同時並馬上的接受市場的檢視及考驗,只有市場的認同及接受才是真正好郵品,否則曲高和寡只是自己高興而己是没有用的,結標後得知各項特殊版式新舊片,除1片因掉票未售出外,其餘均高價拍出約共售得120萬元台幣,該次拍賣除締造了多項3次片成交記錄外、也恐是創下同時有多項清3次片特殊版式同時付拍的記錄,上項個人的二個小故事,除証明郵識的重要外,也替自己創造了豐盛的財富,也証明知識無價、及代表著財富,否則一張好片放在你面前你確不知而錯過了,該篇郵文經由拍賣等同有120萬元台幣價值,看過的郵友也等於吸收了120萬元台幣的價值。

5-19.jpg
(图19)
5-20.jpg
(图20)
5-21.jpg
(图21)
4‧收集的價值

A‧有形的–經由各種目錄、市場拍賣決定,可大致得知目前各項郵品的市場價格

B‧無形的–好在那裏?未來價值?則需知識及經驗的累積才能判斷、不能盲目收集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

Extra Goe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