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53

1944年英國寄臺灣戰俘營明信片

前往收藏列表



1944年英國寄臺灣戰俘營明信片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2-12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44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英國
規格長: 8.15 cm 寬: 13.9 cm
敘述這封是1944年5月12日由英國的Phyllis Butters 寄給她丈夫 William J. Butters 的信。William為英國皇家諾福克第四兵團(4th Royal Norfolk Regiment)在二戰時期在馬來半島被日軍所俘的士兵。由明信片上的「一英」可以得知他當時被留置在位於台北金瓜石的一號戰俘營。上面還有英國4192號信件檢查員及臺灣俘虜收容所「村上」內容檢查員的印章。

這張很明顯的是英國官方所印製的制式戰俘通信用明信片,雖然印刷精美,不過上面還多了一張郵票圖案的郵資憑證。根據1907年的海牙公約,戰俘通信是不用收郵資的,不過該規範是單指戰俘寄給家人。之前Phyllis寄給她丈夫的信件上皆無郵資憑證,所以有可能之前是由皇家諾福克兵團免費轉交,不過從這張明信片來看,Phyllis應該至少付了三便士以上的郵資。明信片背面還印有書寫的規範:字體必須用印刷正體,而且內容不得多餘二十五個字。最有趣的莫過於當時臺灣戰俘營的通信規定隨著戰事演進不斷地放鬆,從之前的選擇題小卡到後來可以親自書寫一段落文字。可是英國方面反而通信規定越來越嚴謹,從原本寫滿正反兩面的信紙到最後只能用打字機打二十五個字,甚至還開始加收費用,真的非常奇妙。

這張明信片的收件日期是1944年10月1日,花了約五個月才抵達。雖然上面有航空信件的字樣,不過應該只是單指該信件到集散地的郵路而已,實際上送往遠東地區的戰俘信件只能由中立國的輪船運送。不過Phyllis有提到她也有寄自己的照片過去,不過是否有平安抵達她丈夫的手中就不得而知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閱讀筆者一系列的「戰俘書信」收藏,來瞭解不同時期及不同格式的臺灣戰俘家書。

筆者的一系列戰俘家書收藏,依日期排序如下:
1943年1月25日 - 英國寄日本東京紅十字會轉臺灣戰俘營家書(含臺灣戰俘營簡介)
1943年5月5日 - 英國寄臺灣戰俘營家書
1943年6月7日 - 臺灣戰俘營寄英國明信片
1943年7月11日 - 英國寄臺灣戰俘營明信片
1944年2月11日 - 臺灣戰俘營寄英國明信片
1944年5月12日 -英國寄臺灣戰俘營明信片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54

台北市太平町通街景明信片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未使用)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台灣 發行者: 臺北新高堂
規格長: 9 cm 寬: 14 cm
敘述這張由台北新高堂發行的台北市太平町通明信片為今日台北市延平北路與市民大道交叉口的街景照片。明信片的介紹「殷盛を極むる太平町通の盛觀 大稻浧は本島人の居住者多く臺灣茶業の中心である、終日人車絡驛として雜踏を極む。」也提到該地車水馬龍,為本島人的聚集之地。右邊的蓬萊齒科醫院就是今天路口的彰化銀行,與左邊的渡邊美髮館隔路相望。與筆者手邊另一張較早期的「台北市太平町一丁目街景明信片」比較就可以發現路邊的店家大致上相同,只有原來的「四川館」變成了一家「恒昌時計店」。




右邊醫院前面第一根電線桿下面還有一個郵筒,不同於之前對街所設置的方形郵筒,該郵筒是圓柱型的,也就是我們目前普遍對於臺灣日治時期郵筒的印象。而原本設置在畫面左邊的明治時期舊式方形郵筒(柱箱郵便ポスト)則已經被拆除了,由此可以得知其實臺灣更早期的郵筒其實是方形的,只是之後被汰換拆除了。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28

在台灣島的熱蘭遮城鳥瞰圖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10-19







基本資料主分類: 印刷品及手稿 副分類: 歷史 年份: 1670 (西元後) 世紀: 17 (西元後) 原產國: 荷蘭 作者: Olfert Dapper
規格長: 31.2 cm 寬: 37.5 cm
敘述這張印製於1670年的熱蘭遮城鳥瞰圖中的城堡就是今天位於台南的安平古堡。1622年荷蘭人佔領了澎湖,並在上面建立了軍事據點。由於澎湖為中國明朝的領地,中國也因此與荷蘭打了一仗。戰後,明朝官員建議荷蘭人將澎湖上的建物拆除並運往當時的無主島嶼「大員」,重新建立新的據點。當時的無主島嶼「大員」就是今天的台灣,而荷蘭人在1624年將運自澎湖的建材重新建起的第一座城堡就是後來的熱蘭遮城。明朝滅亡時,鄭成功則決定將台灣搶過來(並非收復,因為台灣原本並不是明朝的領土)作為反清復明的據點。當時已經擁有台灣的荷蘭人當然不接受,不過荷蘭人寡不敵眾,於是在1662年棄守熱蘭遮城並投降,熱蘭遮城也改名為安平鎮城,成為當時鄭氏的王宮。清朝則在1683年攻下台灣,不過由於當時的政經中心已經漸漸移至內陸,加上河道逐漸淤積,安平城的戰略重要性隨之下降,逐漸荒廢。日本在1895年取得台灣之後,則將城堡遺跡剷平,做為海關宿舍。




圖上的英文字母個別標示出當時熱蘭遮城及周邊的設施位置。
A. 總督府 (The Governor House)
B. 教堂 (The Church)
C. 秤量房 (The Weight House)
D. 鐵工廠 (The Smits House)
E. 刑場 (The Place of Execution)
F. 屠宰場 (The Flesh Shambles)
G. 市場 (The Market)
H. 監獄 (The Prison)
I. 宿舍 (The Quarter)
K. 碉堡 (The Radout) – 現代英文並沒有 Radout 這個字,這是源自於法文的réduit。
L. 城堡 (The Castle)

這張「在台灣島的熱蘭遮城 (The Cities and Castle Zelandia in the island of Taywan)」的鳥瞰圖來自於Olfert Dapper (1639-1689年)所著的『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訪大清中國記 』書中。該書書名的原文非常地長:「Gedenkwaerdig bedryf der Nederlandsche Oost-Indische Maetschappye op de kuste en in het Keizerrijk van Taising of Sina: behelzende het Tweede gezandschap aen den onder-koning Singlamong en veldheer Taising Lipoui, door Jan van Kampen en Konstantyn Nobel. Vervolgt met een verhael van het voorgevallen des jaers zestien hondert drie en vierenzestig, op de kuste van Sina, en ontrent d'eilanden Tayowan, Formosa, Ay en Quemuy, onder 't gezag van Balthasar Bort; en het Derde gezandschap aen Konchy, Tartarsche Keizer van Sina en Oost-Tartarye: onder beleit van zijne Ed. Pieter van Hoorn: beneffens een beschryving van geheel Sina」,意思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大清帝國沿岸的回憶錄:在 Balthasar Bort 領導下,於中國沿岸金門與廈門、還有大員灣、福爾摩沙之間,派遣Jan van Kampen 與 Konstantyn Nobel 第二次出使會見靖南蕃王及大清總督李部院之見聞;以及在Pieter van Hoorn 的督導之下,向東韃靼及中國的皇帝康熙第三次出使之見聞」。該書出版於1670年,不過由於熱蘭遮城於1662年就已經被鄭成功給攻下並改名為安平城,所以這張圖是依照早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內部所留存下來的繪畫而重現熱蘭遮城十七世紀中期的風貌。

由於還有另一本1680年由Arnoldus Montanus所著的『荷使出訪日本記 (Ambassades Mémorables de la Compagnie des Indes Orientales des Provinces unies, vers les Empereurs du Japon)』法文版裡面也有一張幾乎一模一樣的熱蘭遮城圖,導致很多人常常將這兩張圖的出處混淆(包括將此圖賣給筆者的南非律師)。不過因為兩本書皆出自同一出版商(Jacob van Muers),所以這倒是可以理解,奇怪的是該書1669年的荷蘭文初版反而沒有此圖。根據考證,這熱蘭遮城鳥瞰圖的創始者應該是畫家 Joost Pauwelsz Noorwits 在1644年根據Nicasius de Hooghe 的勘查資料所繪的。




目前在安平古堡現址所見到的建築物幾乎都是清朝及日治時期的建物,圖中十七世紀荷蘭時期的建物已不復存,只有極少數的斷磚殘瓦及部分城牆遺留下來,不過早已殘破不堪。筆者特地對照了現今的地圖,將當年熱蘭遮城的週邊設施標記出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台南安平的時候按圖索驥一番吧!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6-09-04
關鍵字Formosa Taiwan 臺灣
留言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