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9269


                                                              澎湖~寅戳    ---   夏大緯
   
       外島地區的郵品原本即較為少見,會銷一些特殊郵戳者則更為少見,其中即包括~寅戳在內,寅戳所見大多均出現在郵政單據上為主,而一些郵政單據主要為郵局內部使用並未外流,只有外流到郵壇時才能收集到,因此也增加了不少收集的困難度,今年7月23日下午19時,復興航空222號班機在執飛高雄國際機場飛往澎湖馬公機場航線時,疑因颱風麥德姆風雨過大造成飛機降落不順利,重飛失敗,於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墜落,起火燃燒造成機上人員48人死亡、10人重傷。另外波及11棟民宅、5人輕傷。本次空難亦為台灣歷來第7多人死亡及自2002年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後傷亡最慘重的空難。也因此空難而重創了今年暑假原本熱門的澎湖旅遊市場,各種促銷活動陸續展開極力挽救重振旅遊商機。
    近期整理郵品就頗為注意有無澎湖郵品,找到了幾張澎湖保險單據也算跟此有些關聯,保險在目前來說,大多數人應多可接受並了解其功能,除一般保險之外如旅遊搭飛機,大多會另行加買旅遊平安險或意外險,也算是對自已及家庭的一種保障,現即介紹個人收集到的澎湖相關郵品提供參考。
    (圖1)為70年8月版簡易人壽保險保險單據收條,銷台灣、75.12.10–12、澎(寅)湖戳,該單據中下處印製有「保管年限一年」字樣,應是超過年限即銷燬。

    (圖2)為同上收條,銷台灣、76.03.20–03、澎(寅)湖戳,該戳較特殊為第4次迴轉試用郵戳,賴宏源先生曾在中國郵刊第79期(2005年2月出版)內,發表過一篇「台灣迴轉式試用郵戳初步整編」,文內介紹﹕【第4次迴轉試用郵戳北部地區在76.2.27日起陸續啟用、中部地區在76.3.10日起陸續啟用、南部地區在76.3.20日起陸續啟用,文內列出北部地區計171把、中部地區140把、南部地區143把,合計454把的資料,內容仍有缺漏,甚至可能有謬誤,有待各位先進予以增補修訂。】,由此可得知該單據上,所銷76.3.20日即為該迴轉試用郵戳的首日,頗為凑巧難得且為自然實際使用並非集郵品。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賴宏源先生「台灣迴轉式試用郵戳初步整編」


                     2014.10.6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訊第132期內(2014.12.3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6-11 10:58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9400

                                                                              999和9999     ---     夏大緯
                個人之前持續多年分批買進郵品,買進後雖整理時會大致分類或把同性質的郵品放在一起,但由於空間不足一直無法集中擺在一起,那兒有地方可放就放,分散在不同地方有時久了、甚至忘記有那些郵品,要找郵品時就常常需到處翻箱倒櫃去翻找,有時要找的没有找到,確往往意外翻出一些已寫過的郵文中郵品,要補充進去己來不及,只好等下次有機會時再寫,有時也翻出一些原先並未想到要寫的郵品,此種意外可謂己有多次的記錄,發現郵品分散各處,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及樂趣,也就不再強求郵品一定要放在一起,或每次分類都要分得很仔細,如此才能常常有意外的驚喜及收獲,原本以為郵資機劵及戳不可能有什麼特殊及有趣之處,近日翻找郵品細看了一下,就發現如同個人之前曾說過的,任何郵品都有一些特殊與衆不同之處,也都存在著一些較少見或獨特的郵品,只看郵友如何去發掘或能慧眼識璞玉找出其獨特之處,雖然有些其金錢價值可能並不高,但如能由收集中找出其特殊,有如伯樂識千里馬,其快樂與滿足應非金錢可衡量,這就是郵友最大的收獲及值回一切的快樂代價,近日找出一些小收獲,獨樂不如衆樂公諸同好共享之。
    (圖1)為大宗函件彙計郵資單,寄發限函、每件郵資7元、交寄320件,郵資共計2240元,正面銷國內郵資已付、70.4.4–19、台北(十二)戳及台灣台北、70.4.4–19、丙、十七支戳,背貼1張A.1289台北、–4.4.81、TAIPEI、242.0郵資機券及2張A.1289台北、–4.4.81、TAIPEI、999.0郵資機券,另銷台灣台北、70.4.4–19、丙、十七支戳,該種郵資機劵其最高金額,在當時可能只有到達999元,因此超過此金額就必須再另打一張,該郵資單因而打了2張999元、外加1張242元才達到所需的金額,因而留存下此999元最高金額郵資機劵,而999此數字在許多喜歡收集紙鈔、車輛牌照等人的眼中,也是一個很吉祥、討人喜歡的數字,因此也算是郵資機劵中較特殊有趣的郵品。



  附註﹕該篇郵文原刊登於「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之內,原文長2768字、11個圖,由於在宣佈助印「臺灣郵史郵話」系列叢書辦法時,提及每一輯的書中均將刊出10篇以上,未發表過的新郵文做為對助印郵友的福利(只有助印該系列叢書才能看到),因此無法全文刊出還請見諒,有興趣想看全文者請助印(購買)該系列叢書即可,該系列叢書由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出版,第一輯己於103年9月21日出版,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該系列叢書第二輯也於今年(104年)1月18日新書發表會之後,開始寄交給助印的郵友(同樣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第三輯則己全部完稿交出,將於今年(104年)1月底開始編排作業、4月出版,該系列叢書没有委托各郵商出售,需直接跟該會連絡洽購(第1輯已剩書不多、助印銷售完即停止供應),或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年費600元),即可獲贈平裝本,例如今年(104年)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即可獲贈今年出版的「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第3輯」此2本叢書平裝本,及其他如每月一期八卦山郵訊、不定期出版八卦山郵刊等福利。
    該會的介紹如下﹕【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成立於民國84年9月10日,至今已滿19年,其中歷經各屆理事長辛苦經營及理、監事、會務人員善盡其職,使會務順利運作,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執行了許多活動計畫,亦累積豐碩成果。歡迎您的加入,讓我們共創美好愉快的集郵世界。
    本會每月第三星期日下午定期舉辦月例會,由理監事輪值主持贈送出席者紀念品,會友聯誼、郵識交流、郵品義賣等;加入本會會員福利如下。
    1.每月一期八卦山郵訊
    2.不定期出版八卦山郵刊
    3.不定期出版叢書
    4.寄贈會員彰化縣臨時郵局戳片
    5.本會申請之臨時郵局寄贈局贈封
    6.會員生日八卦山郵訊刊登祝賀
    7.年底現場揮毫贈送出席會員春聯
    8.春節舉辦新春團拜
    9.每年三月或四月召開會員大會
    10.每月第三星期日下午2:00假莿桐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月例會
    本會通訊處:彰化郵政1883號信箱
    Email:chingb009@yahoo.com.tw
    郵政劃撥:22001125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


                              2015.1.20日補述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9408


                                                                   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    ----   夏大緯
          臺灣辦理國際郵滙,自民國46年恢復通滙起,己共調整滙費多次,初期之滙款金額分級收取,手續頗為繁瑣,以後改為不論金額,按筆收取滙費,頗稱簡單明暸,國際郵政滙兌業務之辦理機構,按其功能可分為互換局、收滙局及兌款局等3種,其中出囗滙款之收滙機構,又因功能之差異可再分三類﹕
    A. 出口滙款﹕
    B. 進口滙款兌付﹕
    C. 國際滙票互換局﹕由臺灣郵政管理局辦理。
    另國際滙兑歷次滙費調整紀要(滙款金額係折成新臺幣計算)﹕
  1. 民國46.1.1日起,滙款2000元以內收10元,續增每千元加收5元,另每筆加收航空費5元。
    上項為個人在曹潛先生所著「郵政儲滙發展史」一書內,查到的相關資料僅提供給郵友参考,由於該書是在民國68年7月出版,因此上項資料僅記載至民國64.8.1日,之後資料個人還未查到留待郵友補充介紹,現即介紹相關「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提供郵友對照参考﹕
    (圖1、2)為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滙美國美金150元,有滙審文號,發滙局處銷台灣、四八年五月十九日五月(此處為帳務月份並非時間,以下均相同)、台北(滙二)戳,互換局處銷TAIPEI(MP)、59.V.23、台北戳,背貼蔣總統像台北版4元票2枚,銷台灣、四八年五月十九日五月、台北(滙二)戳(圖2、背面圖僅有貼票為節省篇幅,僅掃描貼票部份而非全部、如此也可較清楚看到郵戳),另背面為何貼郵票,個人認為是回執費,是否如此還是其他費用,還待郵友來共同考証,另也提供一張法國1986.11.24日滙台北滙票的回執單,背銷台北、86.12.3、TAIPEI(MP)戳(圖3、4)給郵友参考,此也是個人認為請購國際郵政滙票單,背面加貼郵票是回執費的重要原因及佐証。



  附註﹕該篇郵文原刊登於「臺灣郵史郵話~第1輯」之內,原文長2496字、28個圖,由於在宣佈助印「臺灣郵史郵話」系列叢書辦法時,提及每一輯的書中均將刊出10篇以上,未發表過的新郵文做為對助印郵友的福利(只有助印該系列叢書才能看到),因此無法全文刊出還請見諒,有興趣想看全文者請助印(購買)該系列叢書即可,該系列叢書由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出版,第一輯己於103年9月21日出版,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該系列叢書第二輯也於今年(104年)1月18日新書發表會之後,開始寄交給助印的郵友(同樣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第三輯則己全部完稿交出,將於今年(104年)1月底開始編排作業、4月出版,該系列叢書没有委托各郵商出售,需直接跟該會連絡洽購(第1輯已剩書不多、助印銷售完即停止供應),或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年費600元),即可獲贈平裝本,例如今年(104年)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即可獲贈今年出版的「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第3輯」此2本叢書平裝本,及其他如每月一期八卦山郵訊、不定期出版八卦山郵刊等福利。
    該會的介紹如下﹕【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成立於民國84年9月10日,至今已滿19年,其中歷經各屆理事長辛苦經營及理、監事、會務人員善盡其職,使會務順利運作,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執行了許多活動計畫,亦累積豐碩成果。歡迎您的加入,讓我們共創美好愉快的集郵世界。
    本會每月第三星期日下午定期舉辦月例會,由理監事輪值主持贈送出席者紀念品,會友聯誼、郵識交流、郵品義賣等;加入本會會員福利如下。
    1.每月一期八卦山郵訊
    2.不定期出版八卦山郵刊
    3.不定期出版叢書
    4.寄贈會員彰化縣臨時郵局戳片
    5.本會申請之臨時郵局寄贈局贈封
    6.會員生日八卦山郵訊刊登祝賀
    7.年底現場揮毫贈送出席會員春聯
    8.春節舉辦新春團拜
    9.每年三月或四月召開會員大會
    10.每月第三星期日下午2:00假莿桐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月例會
    本會通訊處:彰化郵政1883號信箱
    Email:chingb009@yahoo.com.tw
    郵政劃撥:22001125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


                              2015.1.20日補述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浙江惠政大橋
夏大緯


閱《臺北集郵》第6期內(20 1 2 . 8 . 2 0 出版),有幾篇談「橋」的郵文,郵友分别介紹了有關「橋」的片封,而跟「橋」相關的郵

戳,似乎較為少見但還是有的,個人在此介紹2封,銷「橋」戳的實寄封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中式封背貼1.3元郵資,銷浙江、三十二年六月九日、惠政大橋戳,掛號寄上海國粹郵票公司(民國32年6月1日起至33年3月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為1元、掛號郵資為2元,共計為3元,但民國31年後當時國民政府所調整之郵資,在淪陷區並未實施及使用,華中淪陷區所使用的郵資,在民國32年6月1日起至32年11月1日前,寄外埠信函郵資為0.5元、掛號郵資為0.8元,共計為1.3元符合正確無誤),背有SHANGHAI、三十二年六月十八日、上海(十八)戳到達。

圖1.jpg


圖2.jpg



(圖3、4、5)為自黏中式封背貼1.3元郵資,其右上2枚貳分及捌分票,為香港中華改版票2全(圖5),該2全票合貼在一封較為少見,銷浙江、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惠政大橋戳,掛號寄上海華外郵票社(郵資計算同上、符合正確無誤),背有上海(十八)、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SHANGHAI戳到達,另該封為自黏(做)的中式封,其另較特殊的是該封背面上、左、下3處,還自行火漆封印,目前復古風潮有郵友專門收集及研究,此類帶有火漆封印的實寄封,增添了另類的收集風潮。


浙江惠政大橋在1935年1月遭火毀,翌年改建爲石砌墩台鋼筋混凝土橋,由留美建築博士方孝陽先生設計,橋爲拱形不再設橋屋,淨空高度9公尺、長44.5公尺、寬8.5公尺,兩邊有水泥橋欄護呵,護欄正中「惠政大橋」四字乃于右任先生親筆所書,「大橋鎮」也因此而得名。幾十年來此橋爲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00年在水利部門的大力疏浚、拓寬、整修縣江中,當地黨和政府考慮到縣江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産安全,爲了防洪、泄洪需要,同時也是爲了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市景觀的需要,在聽取廣大市民意見的基礎上,耗資千萬,對「惠政大橋」進行了重建,重建後的「惠政大橋」由拱橋改爲平橋,仍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全橋長7 6公尺、寬4 4公尺,增加了橋墩,加强了泄洪、排洪能力,橋上又重建了兩排雙層商樓,還築了兩條走廊,商樓中間幷築了六間鳳角淩起的「休閑樓」,樓比商業房又高出一層,樣子頗爲壯觀,既可眺望縣江流水之美景,又可鳥瞰兩岸市容之景貌,這項工程於2002年完工,無論其從實用價值或者從美學角度來說都深得奉化市民的歡迎和贊頌,是市民休閑、觀光、購物的好去處,成了奉城亮麗的一景。

圖3.jpg


圖4.jpg


圖5.jpg



而惠政大橋郵局的設置情形,上網搜尋在奉化地方誌中找到「清1910年7月21日郵政代辦支局改設惠政大橋郵局,1912年改設代辦所,歸寧波府(鄞縣)管轄,民國10年4月20日改升三等郵局,地址為大橋東岸石灰橋頭,歸省郵務管理局管轄,21年升為二等局,24年2月23日降為三等乙局,29年11月28日移歸杭州郵政管理局管轄,31年4月1日升為三等甲局,32年5月1日降為三等乙局,33年秋遷址直街上街頭,35年7月1日升為三等甲局,38年2月20日遷址商會路,38年5月7日因與省局失去聯系歸鄞縣局暫管,1949年5月25日奉化解放,1949年6月17日縣人民政府接管該局,沿用原名稱,1951年10月與電信局合併成立奉化縣郵電局。」,在此一併提供給郵友参考。



参考資料﹕百度百科、地方志


                             2012.9.7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臺北集郵」第7期內(2012.10.20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成都本地資費巳付戳
夏大緯


對某些特殊郵品的收集,一是靠經驗及郵識、二是靠資料及公文,有經驗及郵識碰到特殊郵品,敢慧眼識璞玉勇於大胆購入郵品,但購入後如同璞玉不琢不成器,最後還是需考証該郵品並提出確切証據,才能說服及訴求郵友獲得共鳴,否則就如同臨門欠缺一脚,而功虧一潰無法讓郵友釋疑,因而如何提出確切証據,讓証據來說話、不用多費唇舌即可一清二楚,此最有力的証據莫過於資料或公文。


(圖1)為孫中山壹分片加貼壹分郵資,銷「本地資費己付、成都」戳,另銷成都(乙)、29.11.16日、CHENGTU戳。

圖1.jpg



查閱甲戍郵刊第八卷第一、二期(民國30.2.1日出版),其第P7、8頁內有「郵政消息」介紹(圖2),為伯鯤先生所寫,標題為「西川郵區實施付費蓋戳免貼郵票寄發信件辦法」,由於當年該原版郵刊的紙張甚差,複印本因而不是很清晰,其內容大致是因為民國29.9.20日起郵資調漲~國內信函郵資由5分調漲為8分、明信片國內郵資由2分5釐調漲為4分、本埠信函郵資由2分調漲為4分、本埠明信片郵資由1分調漲為2分等,因而成都地區有使用特種郵戳,其內容為【查大批寄發郵件,付費後祇蓋特種郵戳不再貼郵票,以前各大埠對于印刷品早己採用此法,惟對于普通信件尚無先例,此次改定郵資後,即傳聞將採用是項辦法,十一月初聞,成都報紙曾載己于十一月一日施行等語,筆者當赴郵政管理局探詢真象。據云﹕「確有此議,惟實行手續尚未籌備完妥。」,十三日上午筆者又前往探詢,局員鄒君告我﹕巳于當日實行,惟第一號收據己為先來者所得,刻如即辦,尚可得第二號收據,不論本埠外埠同時寄x(因複印本不清楚,無法識别者即以x代替,特此說明及見諒)三十封信件以上者均適用此法,(但卅函內不得本埠外埠混合,即外埠或本埠須分别辦理。),筆者即急返寓所,匆匆寫妥寄發本埠及外埠信函各三十封,再至管理局,己逾晚六時。按郵局辦公時間規定,應拒絕接收,幸鄒君特别幫忙,盛情至為可感,遂獲得第二第三兩號收據,xx轆轆,歸來彌覺愉快,誠不愧為郵迷矣。

圖2A.jpg



此項資費巳付郵戳,本埠只外埠者各為一戳,本應由供應處製鋼質特戳分發應用,惟需時過久,不x坐待,乃由西川管理局先自行刊製角質者二枚臨時應用(如xx)直徑三公分形式各異,傳局x辨認,惟寄發時間須另加蓋普通日戳,不如鋼戳可植年月日時之便利也。


十一月十五日,西川郵政管理局始發布第一四七O號通告如左﹕「案奉
交通部郵政總局本年十月四日第一三三六號通電開﹕查郵資增加後,各區現有郵票種類多不適用,而適合新資之票如四分、八分、一角三分、二角一分、二角八分等,又難即時充分印發,為濟急起見,可由各局處先就現有之一分、二分、三分、五分等票,妥為搭配供用,必要時准照本年八月一日第一二六號通代電之規定,暫行實施資費己付戳記辦法,加蓋該項戳記,免貼郵票,以資便捷。
等因
奉x,除xx角質戳記自十一月一日起應x,xxx康定及宜賓一等郵局遵照實行x,x行通告週知。此告。」。


由此,可知報紙所載十一月一日實行之說,蓋有所本。不過公文雖如此說,而事實却是自十三日方開始,第一號寄發者係印刷品,祇筆者之六十枚封為最先之實寄封,本地者為十三日二十時日戳,國內者為十四日十時日戳(想係為晚因逾辦公時間致國內者留歸翌日辦理),第一號收x頃亦入筆者筍中,仍可謂未落後也。


此項收據係三聯單式,第一聯為存根,第二聯歸保用資費已付戳者存執,第三聯交x寄件人為收據,各聯均載明寄件人姓名住址,寄達地方,郵件種類,件數,重量,投遞費,寄費及備註各項,第二三兩聯騎篷處,並x所納投遞費(本地)或寄費(國內)之數值粘貼郵票剪開,如匯票式,是集郵品中又多一對象矣。


按此項辦法,既係郵政總局通令規定,各地先後實行者當不x少,惟此法僅適用于平信,若掛號或快遞郵件,仍須照常時手續辦理,故對于各衙署公文之寄遞概不能適用此法,則普通商民同時寄發三十函以上者,究屬少數,聞重慶郵局規定須同時發百函以上方適用此法,當更少實用之時機矣。


本會以x安尚未行此辦法,x撰一文刊載,特記其涯略如此,並望我各地會友將各地實行此項辦法之日期x形寄會發表,以供同好之参考x。】。


上項介紹乃是當時的第一手報導,因而特别花些時間一一識别原文,並抄錄提供給郵友参考,而無法識别的文字只能以x來代替了,由上項介紹可得知【由於郵資調漲,補貼郵資的各種郵票無法立即供應,因而大批寄發郵件時,付費後只蓋特種郵戳不再貼郵票,成都報紙曾記載於(民國29年)十一月一日施行,但由於實行手續尚未籌備完妥,至十一月十三日才正式實行,此項資費巳付郵戳,本埠、外埠者各有一戳,由西川管理局先自行刊製角質者二枚臨時應用、直徑三公分形式各異,寄發時須另加蓋普通日戳,且不論本埠外埠,同時寄三十封信件以上者才適用此法,至十一月十五日,西川郵政管理局始發布第一四七O號通告,內容大致為暫行實施資費己付戳記辦法,加蓋該項戳記,免貼郵票,以資便捷。】,由此可清楚得知(圖1)的身世及源流,就不需再多做介紹了。



参考資料﹕甲戍郵刊第八卷第一、二期(民國30.2.1日出版)


                        2012.9.1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中國郵史總76期內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的介紹為﹕1913年春,當時的廣東軍閥政府將市立梅州中學強行改為省辦,並指派政治傾向保守的黃道純擔任校長,此舉激起梅州各界人士的憤懣。葉劍英於是率領一百多名學生,在原梅州中學校長、部分教師和各界賢達的支持下,離開梅州中學,創辦了一間私立學校。旋即遷往梅城狀元橋畔東山書院,定名為梅州私立東山中學(即後來的廣東梅州東山中學的前身)。其後葉劍英連續兩屆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會長。他與同學們商議定下了學生自治會的宗旨:「昔人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日之學生,即將來之公民。學校所以養成有用人才,為將來利國福民。故學生在校,即當鍛鍊其身心,增進其學識,以實利為歸。非從前學究之熟讀書本,搏取無謂之功名而已。學生自治可以適合以上要求,輔助學校之不逮。此本會之主旨也。」為慶祝蔡鍔舉兵反袁護法,他曾在學校後山油岩寫下一首《油岩題壁》:「放眼高歌氣吐虹,也曾拔劍角群雄,我來無限興亡感,慰祝蒼生樂大同。」東中首屆學生畢業前夕,葉劍英曾受大家委託,為《畢業同學錄》撰寫序言云:「聲華之友,以利相交,見利則爭先,利盡交疏,道義之友,團結不懈,成則為周武三千,敗則為田橫五百,可常可變,可生可死。他日東西異地,南北異途,顯晦異時,榮枯異遇,回憶東山風雨,渺若江河……」1917年葉劍英從東山中學畢業後,歷任國民革命軍高級軍官,民國政府梅縣縣長(今梅州市梅縣區),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一直到晚年對東中都眷懷縈繞,照顧有加。】。


(圖1)為民國卅七年五月十日拍攝的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畢業照。

圖1.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6.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9586

                                                                               包裹清單   ---- 夏大緯
         前七、八年郵市中流出許多各類郵政單據出售或拍賣,該類單據大多在使用後還有幾年的保管年限,超過保管年限理應銷毁不會外流才對,但確還是出現在郵市之中,早期甚少見到該類郵政單據出現在郵市中,要想收集幾乎是不可能之事,個人喜愛收集各類郵政單據,因此大多均有購買或投標,目前似乎己少見再流出,而之前流出者則大多分散至各處或藏家手中,主要是該類郵政單據本身可滋探討及考証之外,其上的銷戳也是吸引郵人重視及喜愛的重要因素,如此可得知那類單據是銷何種郵戳,且有些郵戳原是內部使用戳,之前並未出現或流出到郵市之中,後隨該類單據外流才因而一併流出,對收集郵戳者來說可算是一大福音及樂事,才得以收集到該類特殊郵戳。
    另該類單據本身有些可考據或透漏出一些訊息,但主要還是銷在其上的郵戳,郵戳的種類繁多,可依每人喜好不同而收集,如有人喜愛收集自己的家鄉地名、户籍或居住處的地名,或以較少見的外島、軍郵戳為目標,且各種郵政單據可搭配每人所收集的範圍、片封簡等來組集或展示,都是可以拿來運用及呈現的一種郵品,只是看郵友如何去使用及發揮了,現即介紹其中一種~包裹清單,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71.10月版包裹清單,封發處銷台灣七堵、77.8.22日18時、二代戳。



  附註﹕該篇郵文原刊登於「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之內,原文長1947字、35個圖,由於在宣佈助印「臺灣郵史郵話」系列叢書辦法時,提及每一輯的書中均將刊出10篇以上,未發表過的新郵文做為對助印郵友的福利(只有助印該系列叢書才能看到),因此無法全文刊出還請見諒,有興趣想看全文者請助印(購買)該系列叢書即可,該系列叢書由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出版,第一輯己於103年9月21日出版,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該系列叢書第二輯也於今年(104年)1月18日新書發表會之後,開始寄交給助印的郵友(同樣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第三輯則己全部完稿交出,已開始編排作業、4月出版,該系列叢書没有委托各郵商出售,需直接跟該會連絡洽購(第1輯已剩書不多、助印銷售完即停止供應),或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年費600元),即可獲贈平裝本,例如今年(104年)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即可獲贈今年出版的「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第3輯」此2本叢書平裝本,及其他如每月一期八卦山郵訊、不定期出版八卦山郵刊等福利。
    該會通訊處:彰化郵政1883號信箱
    Email:chingb009@yahoo.com.tw
    郵政劃撥:22001125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


                              2015.1.20日補述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9586

包裹清單
    前七、八年郵市中流出許多各類郵政單據出售或拍賣,該類單據大多在使用後還有幾年的保管年限,超過保管年限理應銷毁不會外流才對,但確還是出現在郵市之中,早期甚少見到該類郵政單據出現在郵市中,要想收集幾乎是不可能之事,個人喜愛收集各類郵政單據,因此大多均有購買或投標,目前似乎己少見再流出,而之前流出者則大多分散至各處或藏家手中,主要是該類郵政單據本身可滋探討及考証之外,其上的銷戳也是吸引郵人重視及喜愛的重要因素,如此可得知那類單據是銷何種郵戳,且有些郵戳原是內部使用戳,之前並未出現或流出到郵市之中,後隨該類單據外流才因而一併流出,對收集郵戳者來說可算是一大福音及樂事,才得以收集到該類特殊郵戳。
    另該類單據本身有些可考據或透漏出一些訊息,但主要還是銷在其上的郵戳,郵戳的種類繁多,可依每人喜好不同而收集,如有人喜愛收集自己的家鄉地名、户籍或居住處的地名,或以較少見的外島、軍郵戳為目標,且各種郵政單據可搭配每人所收集的範圍、片封簡等來組集或展示,都是可以拿來運用及呈現的一種郵品,只是看郵友如何去使用及發揮了,現即介紹其中一種~包裹清單,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71.10月版包裹清單,封發處銷台灣七堵、77.8.22日18時、二代戳。



  附註﹕該篇郵文原刊登於「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之內,原文長1947字、35個圖,由於在宣佈助印「臺灣郵史郵話」系列叢書辦法時,提及每一輯的書中均將刊出10篇以上,未發表過的新郵文做為對助印郵友的福利(只有助印該系列叢書才能看到),因此無法全文刊出還請見諒,有興趣想看全文者請助印(購買)該系列叢書即可,該系列叢書由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出版,第一輯己於103年9月21日出版,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該系列叢書第二輯也於今年(104年)1月18日新書發表會之後,開始寄交給助印的郵友(同樣全書約A4尺寸大小、共304頁、全彩印刷,分平裝本及精裝本2種方式出版,平裝本印200本送給該會會員、精裝本印280本則為專門供應助印的郵友),第三輯則己全部完稿交出,已開始編排作業、4月出版,該系列叢書没有委托各郵商出售,需直接跟該會連絡洽購(第1輯已剩書不多、助印銷售完即停止供應),或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年費600元),即可獲贈平裝本,例如今年(104年)加入該會成為會員,即可獲贈今年出版的「臺灣郵史郵話~第2輯、第3輯」此2本叢書平裝本,及其他如每月一期八卦山郵訊、不定期出版八卦山郵刊等福利。
    該會通訊處:彰化郵政1883號信箱
    Email:chingb009@yahoo.com.tw
    郵政劃撥:22001125彰化縣八卦山郵學會


                              2015.1.20日補述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40090
                                                                           郵亭詢問單   ---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了「台灣2處郵亭的相關郵史」、及「中崙郵亭相關郵史」此2篇郵文,後在郵商處發現一件郵政公事的詢問單,其內容跟之前所寫「中崙郵亭相關郵史」一文中有相關,乃購回收藏現補充介紹提供給郵友一併參考,郵友欲知更多相關情況,請參考上項該2篇郵文。
    (圖1)為郵政公事詢問單第37號,由總務科掛號最急件寄台北郵局總務課,正面銷台北(丙八)、四七年十二月五日廿三時、TAIPEI戳,內頁為郊區設立四郵亭案﹕一、兹為辦理右案需要即請將該郵亭位置圖、基地面積、土地權屬等分别查示為荷。此致  台北局總務課    產業組47.12.5日,可見當時該郵亭案是最急件處理中,另由「中崙郵亭相關郵史」一文中,可得知「本局奉右令籌設郊區郵亭四座,經積極辦理業己於本年第一季內完成三座,並以右呈報核在案。所餘中崙一座,因用地問題無法解決,迄在設法進行中」,後中崙郵亭可能因為原先要預借的十坪土地,内有違章建築一座無法解決而未設置中崙郵亭?還是另有其他原因,由當時留存下來的往返公文可得知相當積極,但確似乎徒勞無功,雖然如此還是留存下此批很寶貴的郵史資料。



    參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台灣2處郵亭的相關郵史」、及「中崙郵亭相關郵史」此2篇郵文


                             2015.4.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40152


                                                               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    ---   夏大緯
   
       國稅局對購買郵政禮券來做為交際費扣抵的說明為﹕「1.依據財政部64年9月19日台財稅第36858號函及65年7月28日台財稅第35022號函規定,營利事業購買郵政禮券贈送客戶,作為交際應酬用者,應取得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等證明文件為憑。2.營利事業列支之交際費,須與業務有關,且其全年支付總額不得超過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80條規定之限額。」。
    而郵政規則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四日廢止、第二百六十七條~郵政禮券分賀、奠二種,其面額由交通部核定。第二百六十八條~各級郵局及郵政代辦所均辦理發售及兌付郵政禮券業務。郵政禮券發售時,每張另收成本費,其金額由郵政儲金匯業局定之。郵政禮券應加蓋發售局所郵戳,並由主辦員一人蓋章,始為有效。購買郵政禮券需要證明者,得向發售局所索取證明單。第二百六十九條~郵政禮券一律憑券兌付,不得掛失。如有污損塗改或可疑之處,郵政局所得暫停付款,並比照普通匯兌之規定處理。第二百七十條~郵政禮券自發售之日起,滿三年未兌領者作廢,券款歸入國庫。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郵政禮券等同現金,由於郵局遍布全省各地兌換方便,因而購買後如可報銷或公司行號等可扣抵交際費等,即會在購買時開證明單,此也算是郵政單據其中一種,因而對此也有收集一些現介紹如下﹕
    (圖1)為52年6月版、數量20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喜事50元禮券12張金額600元,銷台灣、五六年一月十一日一月、台北(乙五)戳。

    (圖2)為55年12月版、數量20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喜事50元禮券2張金額100元、成本費2元、合計102元,銷台灣、五九年四月十八日十一時、台中(甲三)戳。

    (圖3)為57年7月版、數量10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喜事50元禮券4張金額200元、成本費4元、合計204元,銷台北、61.2.12日2月、十二支(乙)戳。

    (圖4)為65年6月版、數量50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賀字200元禮券1張金額200元、成本費5元,賀字300元禮券1張金額300元、成本費5元,合計510元,銷台灣台北、71.3.22日4月、乙3、三十支戳。

    (圖5)為71年5月版、數量60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300元禮券2張金額600元、成本費12元,200元禮券2張金額400元、成本費8元,合計1020元,銷台灣台北、73.8.17日8月、卅九支(乙)戳。

    (圖6)為78年10月版、數量45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3000元禮券2張金額6000元、成本費30元,合計6030元,銷板橋、86.12.16日12月、乙1、三民路戳。

    (圖7)為83年2月版、數量7000本、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1000元禮券10張金額10000元、成本費150元,銷台北、84.9.5日9月、乙8、三張犁戳。

    (圖8)為86年11月版、數量7000本、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購買1000元禮券3張金額3000元、成本費45元,500元禮券1張金額500元、成本費15元,合計3560元,銷台北、87.6.17日6月、乙1、迪化街戳。

    個人收集不多應還遺漏甚多版式没有收集到,但由上項介紹已可得知,該郵局發售郵政禮券證明單版式有不同、且購買禮券由不收成本費、後改收成本費、再成本費調漲等,均可由該證明單上清楚反映及呈現出來,其上所銷郵戳也並非一定均是乙戳等,收集該證明單細心觀查,即可得知許多不同線索及答案,如此也可算小兵立大功不可輕忽其無價值了。


     參考資料﹕國稅局
               郵政規則


                             2015.4.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pbgid=87951&entryid=640161

                                                           催辦公務單   ----    夏大緯
         郵政公事的種類繁多,之前介紹了郵政公事詢問單,現再介紹另一種「催辦公務單」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郵政公事催辦公務單,由臺灣郵政管理局運輸科寄台北郵局,正面銷台灣、五六年十二月廿六日廿二時、台北(辛十七)戳,內頁為事由﹕短差涂德龍車禍處理結果    相關文件﹕本局56年7月17日六六九九一七號令    右案迄未准  貴局辦覆應請迅即辦理,倘該案經已辦覆或寄發則請一面追查下落同時即請另抄寄副份為荷    臺灣郵政管理局運輸科啟、5612.26日。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郵政公事中另有一種「催辦公務單」,提供給郵友參考。


                           2015.4.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152

台中錦町     ----     夏大緯


                  個人之前所寫「台中新富町」一文中,曾引用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的資料,即【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新町」與「富貴街」合併為「新富町」,台中大墩街郵便局改名「台中新富町」郵便局,錦町〈今平等街〉在新富町隔壁,當時規定只有日本人才能居住錦町,大正15年〈1926年〉4月22日,台中新富町郵便局改為台中錦町郵便局】,由此得知台中錦町是由台中新富町演變而來,由於其改變名稱的時間在大正15年(也是大正的最後一年),之後緊接著即是「昭和」年代的開始,由於昭和時期存世郵品所見較多,因此「台中錦町」的郵品應該也會較為多見才對,但較為奇怪的則是個人搜尋所藏儲金簿郵品時,所見銷有「台中錦町」戳的儲金簿,其使用年份多為昭和10年之後者,昭和1年至10年者則未見,由於儲金簿的使用跟一般片封簡有所不同,雖然可謂己相當簡便,但還是要憑原印鑑及儲金簿,才能至各郵局辦理存提款,不像片封簡可隨處、任何人、代寄等均可並無任何限制,因此昭和1年至10年未見銷「台中錦町」戳的儲金簿,一是僅個人没收集到、但並非代表没有,二是如上文記載「當時規定只有日本人才能居住錦町」,因此銷有「台中錦町」戳的儲金簿,事後大多因使用完畢退回郵局更換銷毁,或因戰敗隨主人一起遣送回日本去了?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也是因寫此文意外引發個人的懷疑及好奇,也盼郵友能解答者告知,如為何「只有日本人才能居住錦町」?有無特别原因?且此規定是一直持續到台灣光復才停止,還是之前某個年份就停止了?但為何昭和10年後就見有銷「台中錦町」戳的儲金簿存世?是否在昭和10年後有商家、商人或因工作、上學等,因各種情況會進入「台中錦町」,雖是居住但會在錦町停留、經過等需求,因而開始有較多此類儲金簿存世?所見昭和10年後雖有銷「台中錦町」戳的儲金簿存世,但該類儲金簿幾乎絕大多數的「住所」登記處,也可發現均並非登記住在台中錦町,因此可能只是純在錦町存提款或是因在錦町工作而就近存提款而己,上項種種跡像等也確是透漏出,似乎真的只有日本人居住在錦町,才會有此種情況發生。

(圖1)封面印刷為棕紅色、77×185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內頁型式為4折式、存提款次數為28次、由內閣印刷局製造,第1至4次使用均銷台中錦町昭和12年戳,第5次使用銷彰化昭和14. 3. 28日戳,由其封面「住所」登記處,可以發現原登記為台中市(但並非錦町,因此可能只是純在錦町存提款而己),後劃線更改為彰化,因地址更改其存提款地點也因而更改。
  

(圖2)封面印刷為綠色、80×185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後劃線改為貯金局、內頁型式為6頁式、存提款次數為65次、由內閣印刷局製造,第2至28次使用均銷台中錦町戳,第29次使用銷日本小傳馬町昭和16 . 8. 22日戳,第32次使用銷日本東京貯金昭和16 . 11. 4日戳,第33次使用銷日本青山昭和16 . 11. 7日戳,第37次使用銷日本西巢鴨二昭和17 . 1. 23日戳,由其封面「住所」登記處,可發現原登記地址為臺中商業學校(現為臺中技術學院,同樣並非錦町,因此可能只是純在錦町存提款而己),後再劃線改變2次最後為東京市,証明其原由台中錦町昭和14 . 11. 11日使用到15 . 3. 18日,後到日本地區由昭和15 . 5. 29日使用到17 . 9. 23日為止共在4處地區使用,且存提款均有,僅在該本儲金簿封面「住所」處,登記新的地址更改而己,其餘原簿不變照常繼續使用,此種國內外同時「通儲」使用的案例,不論是旅行、讀書、工作、出差等,因早期當時那個年代出國不易,能夠出國的人數相信少之又少,會使用到儲金簿並留存至今的機率更低,可見其珍貴難得之處。
  


(圖3)封面印刷為棕紅色、77×185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內頁型式為4折式、存提款次數為28次、由內閣印刷局製造,第1至3次使用均銷台中錦町昭和16年戳,由其封面「住所」登記處,也可以發現原登記為台中市新高町(但並非錦町,因此可能只是純在錦町存提款而己,由其內頁「印鑑」登記處,也可以發現為「臺中市新高公學校長」)。
   

(圖4)封面印刷為綠色、80×185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內頁型式為6頁式、存提款次數為65次、由內閣印刷局製造,第2至8次使用均銷台中戳,第9次使用銷台中錦町昭和17. 1. 15日戳,第10至14次恢復為銷台中戳,第15次使用銷台中敷島町昭和17. 10. 15日戳,由其封面「住所」登記處,可發現原登記地址為台中木下町並未更改(同樣並非錦町,因此可能只是純在錦町存提款而己),但同時也在台中錦町、台中敷島町存提款,此種非更改地址但却在3處地方存提款者,存世及使用數量均不多較為少見。
  


(圖5)封面印刷為棕紅色、105×170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內頁型式為4折式、存提款次數為44次、由內閣印刷局製造,第1次使用銷台中錦町昭和18.1.13日戳,由其封面「住所」登記處,可以發現登記也是台中市錦町算是完全符合,這是個人所收集到唯一住所及銷戳均是台中錦町者,另該儲金簿的主人依照其登記的姓名為「張氏紅蟳」,應並非是日本人,此點是不符合「只有日本人才能居住錦町」,事實真像為何?或是至昭和18年錦町己開放給非日本人也能居住了?或是該儲金簿的正面「摘要」處,加蓋有一個紅色「證劵保管」字樣,是否跟其有何關連?這均是待後續追踪探討才能得知的。
  

(圖6)封面印刷為棕紅色、105×170mm尺寸大小、原簿所管為臺北貯金管理所、內頁型式為4折式、存提款次數為44次、由內閣印刷局製造,第1、2次使用銷竹山戳,第3至7次使用銷台中錦町昭和19年戳,第8次使用銷苗栗昭和20. 10. 2日戳,該本儲金簿使用8次均為存款共計存款21圓,最後一次存款時為昭和20. 10. 2日(民國34. 10. 2日),此時日本己於昭和20. 8. 15日宣佈投降,但未見該儲金簿主人提領存款,根據其封面「摘要」處加蓋有「據置」字樣(據置儲金即為定期儲金,以3年至10年為期,儲金人約定期限存入後,中途絕對禁止提款,1911年(明治44年)3月開始,為因應存款人的緊急需要,方始改訂辦法,在據置約定期限內,准予提取儲金存款),其到期日期為昭和22. 11. 17日,是否因為還未到期該人以為不能提領而未領?還是另有其他因素不得而知?另由其封面住所」登記處,也可以發現原登記為竹山,後劃線更改為台中市柳町(同樣並非錦町,因此可能只是純在錦町存提款而己)、再劃線更改為苗栗,因地址更改其存提款地點也因而更改,且地址前後更改3次,每次也因存款的原因在3處不同郵局,銷蓋3種不同地名郵戳於1本,此種情況也是相當少見的特例,另該儲金簿的主人依照其登記的姓名為「赤城竹二」,則不知是否為日本人?如是日本人則可居住在錦町,或因事經常會去錦町,因此會銷錦町戳也就不奇怪了。
  

由於郵品有限經由實物的介紹,做初步的探討並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也期盼郵友來補充資料、圖片,目前個人所集日據時期郵品以儲金簿為主,片封簡類等郵品收集不多,無法互相對照、剖析有何差異不同之處,如同個人文中有提到「由於儲金簿的使用跟一般片封簡有所不同」,銷台中錦町的儲金簿似乎不多,但實寄的片封簡可能就不少(個人未收集、此是假設),因此還需對此有收集的郵友才能解答,另延伸而出待解答的則是,台中錦町在當時似否真的「規定只有日本人才能居住錦町」?什麼原因?何時解除?相信這也是很多郵友想要知道的。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
                        內的資料


2009.3.1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153

第283野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布爾」)    ---      夏大緯


       根據2008.12.22日聯合報內的報導,【拉布爾(Rabaul)位於巴紐東北方新不列顛島上,廿世紀初由德國人建城,一次大戰之後,澳洲取得德屬新幾內亞,由於拉布爾是深水港,因此將殖民地首府設於此地,不過1937年附近火山爆發,導致五百多人死亡,首府因而移到新幾內亞島的萊城(Lae),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日軍攻佔拉布爾,建設為海空軍基地,作南進跳板。日軍與盟軍在新幾內亞中部雨林與歐文史坦利山脈間激戰,跨越海拔四千公尺山脈轟炸對方,傷亡慘重,一直到今天,美澳兩國軍方都持續在新幾內亞尋找失蹤的軍人遺骸,1943年4月18日,日本海軍山本五十六大將從拉布爾起飛視察前線,事前被美軍偵知情報,派戰機攔截後攻擊殞命,此後盟軍取得上風,但麥克阿瑟元帥決定只以海空武力封鎖拉布爾,不發動強攻,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總計日本在拉布爾駐軍超過十萬,並有約兩千名從各地(包括台灣)招來的慰安婦,此外還有大批盟軍戰俘擔任修築奴工,除中國戰俘外,各國在當地都有軍人公墓,1994年火山再度爆發,大半市區被火山灰掩埋,拉布爾人口減到不足四千,華僑從清末開始移民巴紐,大多來自廣東的臺山、新會等縣,因此他們以粵語稱拉布爾為「亞包」,在大戰期間,華僑總數約有一千多人,經過遷居與火山毀城,現在拉布爾的華人已經極少。】。


同日聯合報內還有另一篇報導,【南緯五度,巴布亞紐幾內亞偏僻的山坡上,有一千多名埋骨異域的國軍將士,被海峽兩岸的政府給遺忘,不但連祭拜的人都沒有,甚至在火山灰掩埋與當地人破壞下,面臨死無安寧棲所的淒涼境況,發現這批荒塚的當地華僑向記者透露,在巴布亞前首府拉布爾(Rabaul)附近的這批國軍將士墳墓,是一位前澳洲飛行員告知,由於二戰時期盟國與日本在當地曾有激烈交鋒,許多戰機一去不回,因此至今美國與澳洲仍派員在當地尋找殘骸,試圖尋找失蹤官兵的下落,澳洲這位飛行員在任務中,意外發現密林中有幾座刻著中文與青天白日圖案的墓碑,曾告知中共駐巴紐大使館,但是對方沒有興趣前往勘查,這名華僑後來付錢請土人帶路,果然在山坡荒煙蔓草間找到三座國軍墓碑,其中兩個可辨識碑文,分別是陸軍六十七師兩百團的上尉吳坤、陸軍新卅師上士孔憲章,另一具破壞嚴重難以辨識,死亡時間都是一九四五年,很明顯他們都是抗戰期間被日軍送到當地當奴工,來不及等到勝利返鄉就客死異域,對於國軍俘虜原係到南太平洋當奴工一事,海峽兩岸的相關研究都很少,少數記載包括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退入上海租界後被英軍軟禁,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攻入租界,孤軍變成俘虜,其中部分被解送到拉布爾,成為巴紐戰俘。

澳洲昆士蘭華人聯合會前秘書長粟明鮮博士在檔案中找到相關記載:根據解放拉布爾集中營的澳軍報告,先後約有一千六百多位中國軍人被送來當奴工,在運輸途中死亡者不計在內,在俘虜營當中死亡者六百五十三人,剩下約一千人,到一九四六年被美國海軍送回中國,當年擔任戰俘營譯員的華僑張榮煦回憶:倖存官兵回國前,曾與當地僑界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二五九位官兵遺骸,但十幾年後墓園失修荒廢,遭當地政府夷平,當時僑界曾向中華民國政府求援,但是台北方面沒有下文,隨著巴紐獨立,華人大量遷居澳洲,後來拉布爾市區毀於火山爆發,留在當地的僑胞更少,早已沒有人記得埋骨於此的國軍將士,這次居然還能發現未被破壞的墳墓,令人相當訝異與興奮。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任職於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粟明鮮感嘆,儘管這些官兵都是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都曾為了保衛國家而受盡苦頭,最後犧牲了生命,可能親人至今都還不知道他們遭遇,對比當年的盟軍對陣亡官兵的極盡尊崇,國軍犧牲的將士卻被輕易遺忘,實在令後人感到汗顏。】。


至2009.3.5日聯合報又見最新報導,【英靈終於返國!二次大戰時被日本送至巴紐當奴工的國軍戰俘,亂葬當地無人聞問,經本報去年底獨家披露後,國防部於上周派員前往當地會勘,專案小組明天(6日)傍晚將帶著忠魂牌位返國,在中正機場舉行簡單軍禮迎靈後,直接前往大直忠烈祠安位,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表示,台灣與巴紐沒有邦交,之前國防部態度比較低調,國防部規畫配合3月29日國家春季祭祀大典當天,為忠靈在大直忠烈祠舉行隆重的入祀儀式,表達國防部對這些殉職官兵最崇高的敬意,長期關注此事的立委林郁方指出,據他了解,軍方至當地探勘後發現,多次的火山爆發使現場辨識極為困難,再加上公墓座落在私人土地上,想在當地立碑實在有困難,林郁方說,現階段先迎回英靈,是政府能給為國捐軀的忠烈們最起碼的尊敬和承諾,表示「國家不會忘記你們!」,原訂一月底就要啟程至巴紐會勘的專案小組,因當地忽然火山爆發,交通中斷,延至上周才出發,2月28日抵達拉布爾後,小組進行數天的探勘、清點和抄錄姓名,並在現場舉行簡單的招魂儀式,小組成員昨天返抵巴紐首府,今天搭機到新加坡轉機,明天傍晚返台。】。


閱上項各報導想起個人於2005年,曾發表過一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談日據時期使用的「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一文】,其內即有一件軍事儲金簿是在該地使用,在當時寫該文時並不知道此事,目前看見上項的報導覺得該件儲金簿,更加的有其歴史及郵史的價值,頗值得在此重新介紹給郵友参考如下﹕【(圖1及2)為內閣印刷局製造的「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直式107 ×170㎜、內頁為4折型,第1次使用時銷昭和18年8月7日第283野戰戳(第283野戰駐地為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布爾」,後來遷移至「不干維爾」的港口。),其後使用均為存款,最後存款日期為昭和19年2月20日銷第283野戰戳,共計存款641元,後在台灣光復後民國35年時,根據吳振輝先生在嘉義郵刊第6期(76年11月出版),內所寫「日據之軍事郵便儲金通帳」郵文,郵局曾用「郵便為替郵便貯金等登記申請書(郵局滙票、郵局儲金等登記申請書)」,讓民衆提出登記申請,該「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的所有人邱阿清先生也有提出申請,在該「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的背面,銷有霧峯35年5月20日戳,並用紅筆註明「第44號」字樣,後到民國55年時並再向民間賠償團體提出登記,在其「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內第1頁處,蓋有「債權人會、55年1月27日、登記訖」藍色小圓戳可資証明,而到2000年3月底之前,則不知邱阿清先生是否己向日本提出申請賠償、並己獲得實際理賠金額?還是放棄申請賠償?由「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上無法看出端倪,相信最後結果是由邱阿清先生自行慎重決定。】。
  


由上項的介紹可發現由大陸被押解至拉布爾的國軍戰俘,與由台灣被派遣至拉布爾的日本台灣兵,兩者在異國的拉布爾其立場是對立的,動亂的年代有着許多扭曲的事務,也是大時代中的悲劇,相信誰都没有對錯,記取歴史的教訓給予後人警惕足以為戒了。


參考資料﹕2008.12.22日聯合報內的報導


2009.3.5日聯合報內的報導


個人所寫「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談日據時期使用的「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一文

吳振輝先生在嘉義郵刊第6期內,所寫「日據之軍事郵便儲金通帳」一文

感謝張明富先生所提供的資料(己用紅色附註)

2009.3.6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5

台中新富町    ---     夏大緯


                消費劵的發放,台中以千萬豪宅做為頭獎摸彩,成功的締造了話題,也吸引全國百姓至台中消費,以便拿發票抽獎一博手氣,個個都希望能當豪宅的主人,台中氣候怡人地處台北、高雄兩地之中,近幾年來不斷的土地重劃,開發了甚多不同期數的重劃區,也創造出許多新的千萬、億萬富翁,也帶動之前的房價曾大漲一波,郵友、朋友、親戚等有甚多人都住在台中,太太的三妹也住在台中,幾乎每年暑假都會抽空去其家中小住幾日,一是她的兒子每到暑假就期待跟我家兒女見面一敍比賽打電玩,另就是台中的各式餐飲也是吸引我們去一住的原因之一,每天都可更換不同的餐廳吃不同的食物,雖然其中有許多家台北也有連鎖店,但感覺台中似乎服務較親切些,另可能是台北的店面甚貴租金也不便宜的關係,相同的店但在台中就感覺均要大一些,因此座位、環境等就感覺較舒適,其實台中的很多店一進去就可發現就是大,裝修陳設也都頗考就並不輸台北甚至還超過,也有許多店、食物是台北所没有的,寫到此就懷念起許多好吃的食物,期盼暑假的到來就可再次台中一行了。


之前購進的儲金簿中,曾發現有一本其中銷有「新富町」戳,收集多年發覺該戳似乎頗為少見,因個人是以收集儲金簿為主,不知該戳在片封上的存世是否較多?但僅以銷蓋在儲金簿上所見確是甚少才有此說,近日找出要查相關資料確無所獲,懶得再詳查就直接去信問明富老弟,果然立刻就得到了回覆資料如下﹕【清雍正11年〈1733年〉,於此設置「巡檢署」,房舍沿小山丘建築,故稱「大墩街」,「大墩」即「小土堆」之意,位置在今台中公園一帶,位於柳川、綠川之間,明治28年〈1895年〉,大墩街改為台中街,大正元年〈1912年〉11月1日,台中大墩街三等郵便局成立,明治29年〈1896年〉,日本人在今三民路北右側興建洋樓店舖,稱為「新町」,翌年在左側興建「富貴街」,大正3年〈1914年〉7月24日(農曆二○○九年六月初三),遷移至新町869番地,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新町」與「富貴街」合併為「新富町」,台中大墩街郵便局改名「台中新富町」郵便局,錦町〈今平等街〉在新富町隔壁,當時規定只有日本人才能居住錦町,大正15年〈1926年〉4月22日,台中新富町郵便局改為台中錦町郵便局,台灣光復後,新富町分為大墩里、中墩里、東墩里,民國91年〈2002年〉2月1日,因人口外移,再合併為「大墩里」。】。


由以上資料可得知,新富町是在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把「新町」與「富貴街」合併才成立為「新富町」的,到大正15年〈1926年〉4月22日,台中新富町郵便局又更改為台中錦町郵便局了,因此新富町其前後存在的時間只有不到6年,才是造成其存世較少的重要關鍵因素,也解開了個人之前的疑惑。


(圖1)的「郵便貯金通帳」為大正時期所使用,由大日本帝國政府印刷局製造,其「郵便貯金通帳」正面中間手蓋藍色「台灣總督府遞信局」字樣,此處「空白」故意不印而用手蓋方式,一是方便管理單位名稱再變更時,可隨時加蓋更改後的新名稱來使用,二是曉得管理單位名稱即將又要更改,因此權宜之計先行暫時「空白」不印管理單位名稱,等名稱確定後再行手蓋,三是「空白」不印名稱,如此可在日本及其佔領地區(台灣、滿洲、南洋等)均可一併使用,是否如此?三點假設均有可能,此是個人「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書內,其中一篇「日據台灣大正時期所使用的郵便貯金通帳」一文內也有談及,該本儲金簿的主人為刘呂煥堂,登記的住所為「台中第一中學校」,儲金簿的正面上方貼有「通帳附箋紙」,其上銷「無餘白」、下銷「台中新富町、大正14.11.18日戳」,儲金簿的下方另打一洞及銷圓形「大正14.11.20日無効」戳,即是代表該本儲金簿內頁因完全使用完畢,無剩餘空白處而申請換新,原舊儲金簿則打洞後另註銷無効戳記及日期,(圖2)為儲金簿內頁,第1次使用銷台灣總督府遞信局、大正13.3.28日戳,其下另有檢閱13.3.28日小圓戳,第3次使用銷台中新富町、大正13.4.11日戳,第8次使用銷台灣關西、大正13.7.17日戳,其下另蓋有長方型「新埔郵便局關西出張所主務者」紅色章,關西出張所之前名稱為「咸菜硼郵便出張所」,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地方制度改革,以「鹹菜」日語發音為kan sai與日語的「關西kan sai」音相同,所以改名為「關西」,配合地名更改,改名為「關西」郵便出張所,大正12年〈1923年〉1月27日,改隸新埔郵便局,由上所蓋長方型「新埔郵便局關西出張所主務者」紅色章,也証明及反映了確是如此,昭和4年〈1929年〉10月5日改為三等郵便局,第9次及第10次使用還是在關西,第11次使用則又改為台中新富町了。

(圖3)為儲金簿內頁的另一頁,第18次使用時則銷「台灣總督府交通局、大正14.2.13日戳」,由於大正13年(1924年)12月25日起,管理單位名稱己由原先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遞信局」,更改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因此其使用的郵戳也配合更改,其第1次使用時是銷「台灣總督府遞信局」戳,而第18次使用時配合更改則改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了,同樣的忠實反映更改後的情形,再次証明不論是歴史或郵史,確是可經由很多郵品而得到驗証,且並非一定要實寄片封才行,儲金簿同樣也可發揮其功能的,甚至此種管理單位名稱的變更,其郵戳也配合更改的措施,只有在儲金簿上才能完整及清楚的呈現,不是其他片封等郵品可取代的,收集郵品有時就不應限制範圍或排斥其他郵品,有時不同種類的郵品反而可有互補及加分的效果,完全看郵友是如何的充份運用及發揮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再好的郵品在手,如不懂得其價值還是枉然,該本儲金簿在第21次使用時重新恢復為台中新富町,持續使用至第28次最後一次,銷台中新富町、大正14.11.18日戳後,申請換新註銷後作廢。


原本寫此文是要探討及介紹少見的台中新富町戳,結果在介紹過程中發現其管理單位名稱有過一次變更,而郵戳也隨之配合更改,相當凑巧難得先後2次不同管理單位名稱郵戳,在該本儲金簿上均都有銷蓋可做比對其變更,另日據台灣時期,郵局儲戶憑存簿上原蓋印鑑及存簿,在台灣全省各地郵局(另有案例甚至遠到日本國內地區)均可辦理存提,雖然如此但跨縣市存提的情況還是較為少見,一般均是在所住或工作處附近郵局存提款,除非破例搬遷或偶至外縣市才會更改,但此類情況都並不多見,而該本儲金簿同樣也有跨縣市存提的情況,由台中新富町→至關西→再回台中新富町,關西當時隸屬「新埔郵便局關西出張所」身份,在大正12年〈1923年〉1月27日,關西出張所才剛改隸新埔郵便局,經由此本儲金簿內所蓋銷的戳記也証明及反映了確是如此,且銷出張所戳的儲金簿,在個人之前所寫的「出張所使用的儲金簿」一文中即可得知存世甚少,有興趣的郵友可自行参考前文的介紹,由看似平凡的一本儲金簿,確也没想到牽扯出其內蘊含有多種變化,反映出當時的一些郵史典故,這也是收集的趣味及價值所在。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的資料


個人編著的「民國及台灣郵政文物」一書


                                 2009.3.1日完稿


感謝張明富先生提供當時台中新富町的明片圖2張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6

出張所使用的儲金簿    ----    夏大緯


                根據曹潛先生所著「中華郵政史臺灣編」一書內的記載,【日據台灣時期的郵便局出張所,為臺灣郵區獨有的郵政機構,日本本土並無此類機構,臺灣郵區創設出張所制度,其動機和三等局相同,用意在節省設局經費支出,1899年(光緒25年)3月28日,臺灣總督發布第20號府令,規定自同年4月1日起創設郵便及電信局出張所度制,辦理郵件的收投及發售郵票等事務,並即自4月1日起,將士林等25處原郵便受取所,改設為郵便出張所,1902年(光緒28年)12月5日,正式制定「郵便及電信出張所規定」,以臺灣總督府第292號訓令公布,全文共僅3條,特點則為定期「歇業」,謹譯誌「規定」3條如下﹕


A、郵便出張所置主任,由該管郵便局長就屬員中任免,但三等局所轄之郵便出張所,以局長兼為主任。


B、郵便出張所經辦之業務,與該管郵便局同,但得視地方情形,酌減業務項目,根據1907年(明治40年)刊行的通信要覽記載,郵便出張所業務項目有如下5項﹕

    1.郵件之收寄及收攬投遞。

    2.滙兌及儲金之收付。

    3.「取立金」之支付。

    4.郵票之批售。

    5.郵件之運送。


C、郵便出張所可視當地情形,每月定期一次以上辦理業務,停歇期間,業務由該管郵局辦理。


郵便出張所最多的時候,是民國10年的71處,以後由於廣泛推行三等局制度,而逐漸減少,至臺灣光復前夕,尚有出張所共32處。】。


經由上項的介紹,可大致猜測到出張所似乎是設置在較偏僻、較小、較特殊等地方為主,其業務項目中確是有「滙兌及儲金之收付」這一項,因此會在出張所使用或銷戳儲金簿也是正常的,但所見銷有此類出張所戳的儲金簿,其存世數量確是相當罕少相當奇怪,除了出張所的設立地點較偏僻、較小、較特殊等原因之外,相信如此使得會在出張所存提款的人原本就不會多,現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即是出張所還會定期「歇業」,怪不得影響所及會使用者就更少了,存提款不像買郵票或寄信,有時是突發性或臨時有需要,需要隨時都可存提及方便性為主,不太可能為配合出張所的「歇業」而不去存提,相信此點才是形成其使用及存世均稀少的最大主因吧!


(圖1、2)為大正時期使用的「郵便貯金通帳」,印刷顏色為棕紅色,內頁型式為四折式、存提款次數為28次,第一次使用時銷台灣咸菜硼大正7.4.24日戳,存款拾錢,下方另蓋有長方型「咸菜硼郵便出張所主務者」紅色章,使用到大正8.1.29日為止,關西舊名「鹹菜甕」、又稱「咸菜硼」,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改名為「關西」郵便出張所,昭和4年〈1929年〉10月5日,改為三等郵便局,昭和19年〈1944年〉4月1日,改為特定郵便局,現為新竹縣關西鎮。


(圖3、4)為昭和時期使用的「郵便貯金通帳」,印刷顏色為綠色、尺寸大小為80 × 185㎜、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管轄、內頁為6頁式、存提款次數為 65次、內閣印刷局製造,內第1次使用銷檢閱昭和11.1.9日臺灣小圓戳,第2次使用銷台灣海口昭和11.3.16日戳,存款55圓,下方另蓋有長方型「虎尾郵便局海口出張所主務者」紅色章,第3次使用改為台灣土庫昭和11.4.7日戳,之後持續在土庫使用到昭和13.3.12日為止,「海口」為台西舊名,昭和10年〈1935年〉9月25日,虎尾郵便局海口出張所設置,位於海口庄海口,現為台西村,台灣光復後改為台南縣虎尾區海口鄉,民國35年〈1946年〉8月19日,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海口鄉劃分為兩鄉,東部的東勢厝獨立為「東勢鄉」,西部的海口地區改為「台西鄉」,海口因位於台灣西海岸的中間,為使與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合成五方金甄無缺之意,因此改稱「台西」,民國35年〈1946年〉配合地名更改,海口出張所改為台西郵局。


(圖5、6)為昭和時期使用的「郵便貯金通帳」,印刷顏色為封面印刷顏色為紅色、尺寸大小為77 × 185㎜、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管轄、內頁為4折式、存提款次數為 28次、內閣印刷局製造,內第1次使用銷台灣三星昭和15.3.5日戳,存款20元,第3次使用銷總督府構內昭和15.8.19日戳,下方另蓋有長方型「臺北郵便局總督府構內出張所主務者」紅色章,明治33年〈1900年〉11月1日,台北郵便電信局總督府構內出張所設立,位於籌防局內(位置在今中山堂現址),明治42年〈1909年〉11月14日,總督府構內出張所從籌防局內搬出,遷移至新廳舍,大正8年〈1919年〉3月,總督府完工,當時是台北城最高的建築物,7月1日總督府構內出張所遷至新總督府內〈文武街二丁目〉營業,郵便出張所設在一樓迴廊,一樓迴廊是總督府附屬性服務空間,配有司機室、守衛室、印刷室、倉庫等,民國38年〈1949年〉12月8日,國民政府遷台,改為「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民國39年〈1950年〉2月3日,總督府改為總統府,5月1日改為「介壽郵局」。


参考資料﹕曹潛先生所著「中華郵政史臺灣編」一書


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的資料

                                   2009.2.20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89288

第380野戰儲金簿      ---      夏大緯


                 軍郵儲金簿的收集頗不容易,除數量少、價格高之外,另較不易為郵友所接受的,則是其品相大多有破損、髒汚、斷裂等情況存在,對習慣要求完美品相者來說是不及格的,甚至排斥不接受期盼能找到一本心目中理想的好品相,個人初集之時也是如此,放棄掉許多次機會總相信之後一定會遇見好品相者,後一再放棄及錯失機會後,重新思考改變先求有之後再求好,只有先有了才能在下次遇見更好者時可更換,但如果都没有就談不上更換了,這也是不得以的選擇、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一念之間的改變多年後再重回頭看,幸好當時没有再堅持不再一直汲汲於品相,否則至今相信是買不到一、二件的,這麼多年來所見好品相者真是曲指可數,在之前個人所寫【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談日據時期使用的「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一文中,即提到【相信當時台籍日本兵大多隨身攜帶者「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然後跟隨軍隊行動被派駐到各地區,如此才能方便存提款項,發放薪津時則可存放至「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内,以免隨身攜帶金錢不便,除「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内所銷軍郵戳,種類有多種存世可資証明外,並因長期隨身攜帶及使用,此類「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大多有折損、斷裂、汚穢等情況,也可証明其確是跟隨著當事人行動,並走到那裏就用到那裏,並無受到地區的限制,而在日本宣佈投降後,有些人一次提領大多數金額,只留下少許金額在「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内,有些人則不知是來不及提領,或「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不在身邊無法領取,或是不知道日本己宣佈投降,最壞的結果則可能是當事人因病、因傷、甚至己陣亡因此無法再領取了,不論事實為何,但的確是有一些「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在最後,還有高低不等金額並未領取,此類「軍事郵便貯金通帳」,除在2000年3月底之前可提出申請賠償外,也活生生見証、經歷了當年那段戰爭的歲月,可謂最佳的歷史、郵史共同物証。】,因此會破損、髒汚、斷裂等情況是正常的,且由其歴經滄桑的面目,才更加突顯出其身世的坎坷及其可貴之處。

(圖1至3)為內閣印刷局製造的「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直式107 ×170㎜、內頁為4折型,第1次使用時銷昭和19年7月19日第380野戰戳,存款42元,第6次使用時銷昭和20年10月8日第380野戰戳,存款金額最高為662元,最後第7次存款日期為昭和20年10月27日銷第380野戰戳,只存款1元,前後共計存款1257元均未領取,第380野戰駐地位於印尼哈馬黑拉島,於昭和19年4月26日成立、昭和21年2月28日撤銷,在第6次及第7次存款時,日本己在昭和20年8月10日正式宣告投降,該本「軍事郵便貯金通帳」所有人黄阿春先生,當時不知是否知道日本己宣告投降?還是因遠在印尼哈馬黑拉島的關係,並不知道此事或雖知道但因保管金錢不便的關係,因此仍舊存款至其儲金簿內,且金額分别為最大及最小的各一次,其最後一次也最小僅存款1元,頗耐人尋味為何如此?後在台灣光復後民國35年時,根據吳振輝先生在嘉義郵刊第6期(76年11月出版),內所寫「日據之軍事郵便儲金通帳」郵文,郵局曾用「郵便為替郵便貯金等登記申請書(郵局滙票、郵局儲金等登記申請書)」,讓民衆提出登記申請,該「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的所有人黄阿春先生也有提出申請,在該「軍事郵便貯金通帳」的背面,銷有新埔35年5月31日戳,並用藍筆註明「登記第四拾六號」字樣,後到民國54年時並再向民間賠償團體提出登記,在其「軍事郵便貯金通帳」內頁處,蓋有「債權人會、54年6月5日、登記訖」藍色小圓戳可資証明,而到2000年3月底之前,則不知黄阿春先生是否己向日本提出申請賠償、並己獲得實際理賠金額?還是放棄申請賠償?由「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上無法看出端倪,相信最後結果是由黄阿春先生自行慎重決定。



該儲金簿的第1次使用銷昭和19年7月19日第380野戰戳,距離其成立日期昭和19年4月26日甚近,該儲金簿的主人黄阿春先生,恐是在該野戰成立不久就被派遣至當地,或是隨著該野戰而行動,因此該本儲金簿所見均是銷第380野戰戳,直至其被遣送回國才停止,印尼哈馬黑拉島是否有什麼特殊之處,搜尋網路發現下列資料提供給郵友参考﹕


史尼育唔(又譯史尼雍,1919年-1979年)為臺灣阿美族原住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高砂義勇隊的隊員,日本名為「中村輝夫」,漢名為「李光輝」,他於1943被徵召至印尼從軍,因在摩羅泰島【搜尋網路上的資料,除有摩羅泰島稱呼外,也有稱摩鹿加及馬魯古均有之,較多均以摩鹿加及馬魯古稱之,而摩鹿加是以哈馬黑拉、塞蘭、布魯等3個大島及許多小島所組成,哈馬黑拉也是印尼排名第六的大島,網路上溫文錫先生於20052月撰述的「是非說」一文內,即指李光輝先生是呆在哈馬黑拉島上】上的蠻荒叢林中獨自生存了30年而聞名於世,史尼育唔出生於臺東廳新港郡都蘭庄(今臺東縣東河鄉),1943加入高砂義勇隊,並徵召至印尼摩羅泰島服役,19449月15同盟國陣營登陸摩羅泰島,經過兩個月的攻防之後,日本守軍不敵,而史尼育唔在混戰之中與部隊失去聯絡,便一個人在叢林之中等待援軍的來到,當時他身上的「財產」,只有兩枝三八式步槍、幾十發子彈、一頂鋼盔、一把軍刀、一個質餐鍋、一身軍裝、一面鏡子和少許日用品而已,此時的日軍殘部,由於遍尋不著史尼育唔的蹤影,在11月13回報史尼育唔已為皇軍「光榮戰死」。

19458月15日本投降,但在孤島叢林中的史尼育唔完全不曉得日本已經戰敗,依然躲在叢林之中,靠著他過去所知道的野外求生知識與技術,蓋了一間竹屋,以野果充飢,或偷取農戶種植的農作為食,後來史尼育唔為避免被「敵人」發現,便開始自己耕種,偶而也獵補野生動物進食,他以鏡子在中午反射陽光取火,並挖掘土坑,放置乾燥木柴,以保存火苗,就這樣他渡過了30年魯賓遜般的蠻荒生活,1974摩羅泰島的居民向印尼政府報案,說島上存在著一名全身赤裸的野人12月29印尼政府組織了11個人的搜索隊,經過了30個小時的搜尋,終於發現了正在劈柴的史尼育唔,此時的他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19751月8他搭乘了專機,回到了他睽違31年的故鄉─臺灣,史尼育唔在回到台灣後的第四年(1979年),因肺癌去世終年60歲,史尼育唔的出現,不但震驚了世界,更勾起世人對於高砂義勇隊模糊的歷史,部分學者循著此線研究出許多台灣原住民在二次大戰中效命沙場的事蹟,發掘了更多「高砂義勇隊」的秘辛。

上項資料為網路上所記載,不知是否正確另對當時的戰役、及其他所涉及的各方面,如再深入可談及探討的事頗多,暫時就此打住留待郵友們去繼續探討,當然也歡迎郵友們共同提供資料來補充。


參考資料﹕個人所寫【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談日據時期使用的「軍事郵便貯金通帳」】一文


個人所寫【特殊的軍事儲金簿】一文


吳振輝先生在嘉義郵刊第6期(76年11月出版),內所寫「日據之軍事郵便儲金通帳」一文


維基百科


溫文錫先生於20052月撰述的「是非說」一文


搜尋網路資料綜合整理


感謝張明富先生提供軍郵戳資料


                                   2009.2.17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局長寄局長公事封
夏大緯


清、民國郵政公事封固定有郵友收集,除郵政公事封的種類、版式有多種不同可詳分外,其上所銷郵戳也有甚多可資探討之處,因而也屬熱門郵品之一,雖然有些該類郵政公事封的價格並不便宜,但不論是何種郵品,強調的即是特殊、稀少性,只要具備了其中一項,都能受到郵友的歡迎及重視,而如兩者兼備那就更錦上添花了,現介紹一封頗特殊的郵政公事封給郵友参考﹕


(圖1、2、3、4)為中式29.V.27日版、發行數量45萬封的郵政公事封,由上海郵政管理局局長,寄南京郵政管理局王局長紀生勛啟,該封正面左下處銷蓋,綠色長方型有框「上海郵政管理局局長、29.8.18日」中英文局長官戳(圖3),右上角則銷蓋紅色長方型有框「押車員帶遞」戳(圖4),背面上方封口處同樣銷蓋,綠色長方型有框「上海郵政管理局局長、29.8.18日」中英文局長官戳做為封印。

圖1.jpg


圖2.jpg


圖3.jpg


圖4.jpg



查閱張愷升先生所著「中國郵戳史」第九册,第50章郵政公事與局名戳內,對此局長戳的介紹,該書只收錄了一件銷相同型狀的局長官戳,為「廣東郵政管理局局長、26.1.26日」中英文局長官戳,之外就並無其他相同局長官戳,可見該局長官戳的特殊及稀少,且該局長官戳又是銷在官方的郵政公事封上,並寄給南京郵政管理局局長,是真正符合郵政公事的用途,其內附件應相當重要,並非交由一般郵寄方式,而採「押車員帶遞」方式,直接送給南京郵政管理局局長收,此種特殊方式、更是少見,可謂兩者兼備錦上添花,形成此頗為難得的郵品了。



参考資料﹕張愷升先生所著「中國郵戳史」


                                   2012.9.4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中國郵史總75期內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沙坪壩第二郵亭
夏大緯


自從姚天才兄在中華集郵會二O一O年度郵學演講集中,發表了「民國郵亭及郵亭戳(1923~1949)」一文後,銷有郵亭戳的郵戳及實寄片封簡等,可謂瞬間水漲船高、洛陽紙貴成為熱門郵品,原因即是該文可謂滙集了,幾乎所知1949年前的所有郵亭資料,等同一篇民國郵亭目錄,方便郵人按文圖所驥收集即可,姚兄為寫該文甚至親赴台北郵票博物館、南京第二檔案館等處查詢資料,可謂不惜成本完成此篇可見困難不易,雖該文中還有許多郵亭,目前僅有基本資料還未能提供實物佐証,即是留待給郵友能夠共襄盛舉提供資料補充,如此即可逐漸讓該文更為完整,之前個人有緣曾買進幾件郵亭片封,尤其是其中一片較為特殊,引起個人極大的興趣,在姚兄北上時談及此片、事後姚兄返回台中後又再寄來一圖,印証了個人之前的推測大致正確,但似乎還欠缺更有力的旁証,促使個人決定追根究底再找証據,近日總算有圓滿的結局能夠提供給郵友了。


翻查老郵刊在甲戍郵刊,第八卷第五、六期(民國30.6.1日出版)中,P21、22頁有秋農先生所寫「沙坪壩郵亭記」一文(圖1),其內容為【沙坪壩位於陪都之西北市郊,距市中心區約十五公里,乃一新興之繁榮市鎮也,因風景絢美,交通方便,國內之最高學府,多先後設立於此,故又有文化區之名。為應環境之需要,書店及銀行,亦鱗次櫛比,書店如商務印書館,青年書店,上海雜誌公司,龍門書局多家,銀行如中國農民銀行,川康平民銀行,金城銀行等,多先後分設於此。自前年「五三」「五四」渝市慘遭敵機轟炸後,渝市人口,漸移此間,數年前人跡稀少之沙坪,今儼然一小鬧巿也,每當電炬初明之傍晚,著中山服與軍服之公務人員,及滿面油漬之勞働者,往來熙攘於人羣中,與西裝革履,高跟旗袍之學子奏著交響曲,茶樓酒館,莫不利市百倍也。沙坪壩原有三等郵局一所,轄於東川,因近來人口驟增,業務發達,該局現己由三等局而改為二等甲局矣,該局近為調整業務,及便利一般投寄普通郵件者起見,特於鎮之北首,設郵亭一,該亭於三十年三月開始辦公,因郵亭特戳,尚未發來,故暫用「東川沙坪壩」普通鋼齒戳,消蓋郵件,近己由東川郵政管理局發來圓形木質郵亭特戳一枚,文曰「東川郵區沙坪壩郵亭」,乃於三月十五日啟用,式樣美觀,兹特誌之,以響同好。】。

圖1.jpg



由上項介紹可清楚了解「沙坪壩郵亭」的由來、成立、郵戳等各種事由,現介紹個人有的該片,(圖2)為孫中山壹分片銷圓型雙圈黑色戳,其戳內由上至下分别刻有「東川郵區、郵亭、NO.2、沙坪壩郵局」戳,而姚兄則收藏一件烈士壹分方連票銷同樣戳(圖3),由上項介紹除証明該戳是真的外,也讓個人原先推測的原因獲得圓滿解決及証實,沙坪壩第二郵亭設立於該鎮之北首,於民國30年3月開始營業,初期暫用「東川沙坪壩」一般鋼戳銷蓋郵件,3月15日開始使用圓型木質郵亭特戳,因此(圖2)片僅銷該郵亭特戳也是正確的,如該片實寄才會再銷其所屬管理局、中轉局的郵戳,如僅銷戳留念或不寄遞應僅銷此特戳為主了,而此種郵亭特戳似乎也是獨一無二的,唯一較類似的只有「西川郵區、成都市勸業會、臨時郵亭」圓型雙圈戳較為類似,且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在3月15日前,銷「東川沙坪壩」一般鋼戳的郵件,應也極可能是由該郵亭所寄出的,郵友不妨多注意找找也許會有所獲,而3月15日之後的該郵亭實寄片封,目前似乎還未見出現,是銷「東川沙坪壩」一般鋼戳,還是銷此郵亭特戳?且該郵亭是何時結束營業?是否因設置的時間不長因而留存的片封甚少?還是會去郵亭寄遞郵件者不多因而少見實物?這些問題都還留待郵友們繼續去探討及發現了。

圖2.jpg


圖3.jpg




参考資料﹕姚天才先生所著「民國郵亭及郵亭戳(1923~1949)」一文


甲戍郵刊,第八卷第五、六期(民國30.6.1日出版)


                          2012.9.6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空軍軍士學校第一期
夏大緯


由郵品可反映歴史、郵史,此話相信郵友都耳熟能詳了,確是由片封之上可得知一些所未知的故事,由(圖1、2)即可得到驗証,該美國飛機圖10分郵簡,銷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1948.3.11日戳,寄漢口王家墩机場空軍第一大隊四中隊袁懷瑞先生,背有漢口(丁)、卅七年三月廿三日到達戳,上網查資料網上刊有「空軍飛行軍士學校第一期學生名冊」,該第一期學生「入學:民國二十七年十月一日、畢業: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學生名册中即刊有「袁懷瑞、河南杞縣人、民國十年出生」的資料。

圖1.jpg


圖2.jpg



該期學生共有108位,由入學到畢業正是對日抗戰期間,其中該期8位學生在畢業後,於對日抗戰時殉職,如「何沛泉、浙江紹興人、民國九年出生,1944/5西安駕P-40至韓城搜索日軍被高射砲火擊中殉國,周福心、江蘇南匯人、民國九年出生,1943/11日機襲湖北恩施駕P-66迎敵中彈著火墜楓子灣殉國」,可見該期學生畢業後,正逢國家危難其為國家的犧牲奉獻,值得後人景仰及懷念,另該期學生中有一位「沈傑星、廣東番禺人、民國九年出生」,跟一位移民國外的老郵友同名,則不知是否為同一人了。


另上網查知空軍官校在「航空救國」之號召下,於民國十八年在南京創立航空班,是該校建校之始。民國廿一年改名為中央航空學校,設校址於杭州筧橋,抗戰軍興,航校輾轉遷至雲南昆明,於民國廿七年正式定名為「空軍軍官學校」。抗戰勝利後復校筧橋,民國卅八年遷校至岡山現址,民國四十九年九月改為四年制大學教育,由一張郵簡的追查而得知許多資訊,確也因而得知許多我們遺忘或忽略掉的歴史、郵史,這也是收集的另類收獲。



参考資料﹕網路上的搜尋及資料綜合整理


                                2012.8.5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訊第104期內(2012.8.31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青島老風景片

夏大緯


看到青島即想到青島啤酒、海鮮,目前台灣己有直飛班機至青島,來往可謂更為便捷,但確一直未有機會親自造訪有些遺憾,與青島郵友陸游先生相識多年,也是一直没有機會而未曾謀面,直至去年洛陽郵展、今年上海行,才有機會二次跟其在外地相會相談甚歡,並相約有機會在青島再次相會,個人也期盼不久之後,能有機會親自造訪一遊。


陸游先生也曾出版「青島老明信片(1897–1914)」一書(圖1),於2005年5月出版,除該書之外個人所知另有哲夫、房芸芳編著的「青島舊影」一書(圖2),於2007年3月出版,該2書其內均有甚多青島老風景片的介紹可做為参考,除此2書外是否還有其他有關青島老明信片的介紹,則還待郵友提供補充。

圖1.jpg


圖2.jpg



(圖3、4)為德國Se.M.Kreuser軍艦黑白明信片,加貼德國10芬尼票1枚,銷德國海軍船上郵政1898.11.14日NO.40軍郵戳,寄德國1898.12.25日到達戳,該片右上方手寫寄信地點及日期為「Tsintau/China.10.11.98」字樣,証明為「1898.11.10日在中國青島寄出」。

圖3.jpg


圖4.jpg



(圖5、6)為青島風景彩色明信片,銷德國戰地軍郵局1900.12.31日a戳及長方型藍色軍隊檢查戳,寄德國1901.2.17日到達戳。

圖5.jpg


圖6.jpg



(圖7、8)為青島露天集市黑白明信片,銷德國海軍船上郵政1901.1.13日NO.43軍郵戳,寄德國1901.2.27日到達戳。

圖7.jpg


圖8.jpg



(圖9、10)為青島滑竿抬轎圖黑白明信片,貼烟臺書信館半分票,銷不知名戳及天津1903.10.17日戳,法國客郵票5仙丁1枚,銷烟臺1903.10.13日法國客郵戳及天津1903.10.16日法國客郵戳,日本客郵票五厘1枚,銷天津1903.10.17日I.J.P.O日本客郵戳,德國客郵3芬尼票1枚,銷天津1903.10.17日a德國客郵戳,背面另有烟臺1903.10.14日法國客郵戳及天津1903.10.16日法國客郵戳,該片分貼4國郵票、銷4國郵戳,雖為集郵品的性質,但在當時能有此構想並與予實施,其新穎的集郵觀念及想法,事隔將近百年時間還不落伍及退流行的。

圖9.jpg


圖10.jpg



(圖11、12)為嶗山醫院黑白明信片,貼德國膠州船圖客郵2分票,銷膠州李村1907.7.30日客郵戳及嶗山醫院郵政服務站戳(此2戳較為少見),寄青島1907.7.30日到達戳。

圖11.jpg


圖12.jpg



(圖13、14)為青島旭砲臺黑白明信片,貼日本田沢壹錢五厘票,銷奉天大正15.11.13日(1926.11.13日)戳寄日本岡山。

圖13.jpg


圖14.jpg



(圖15)為青島海水浴場單色明信片,貼帆船半分票、帆船肆分暫作壹分票、烈士半分票各1枚,銷青島廿三年一月七日戳。

圖15.jpg



(圖16)為青島海邊、棧橋黑白明信片2張。

圖16.jpg




参考資料﹕陸游先生「青島老明信片(1897–1914)」


哲夫、房芸芳編著的「青島舊影」


                                 2010.11.22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