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9-1-11 16:34:15的发言:
 看看新發展。

事实上无任何进展。

王 骏

TOP

 看看新發展。
台灣台中市建成路1550號 林志明

TOP

所以说工程浩大。
王 骏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厚邦在2009-1-11 14:54:32的发言:

我看是有点在说废话、大话了。有如痴人说梦吧!要著书立说就这样容易,由麦会长主编,众会员参编就成了。我看麦会长也不会当这主编 ,只说愿意接受委托,代售此书。         石教授愿意写“中英文日戳”这一章节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那就请石教授先写出来,我等拜读并听听各方面意见再说吧。        当然,说不定,有人有大志于写《中国邮戳发展史》的,那我等均乐观其成。

我确实没这兴趣也没这能力!我研究邮戳也快二十年了,还是天天有新的发现,越久越发觉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要学的太多了!向各位学习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我看是有点在说废话、大话了。有如痴人说梦吧!要著书立说就这样容易,由麦会长主编,众会员参编就成了。我看麦会长也不会当这主编 ,只说愿意接受委托,代售此书。         石教授愿意写“中英文日戳”这一章节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那就请石教授先写出来,我等拜读并听听各方面意见再说吧。        当然,说不定,有人有大志于写《中国邮戳发展史》的,那我等均乐观其成。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9-1-11 11:50:19的发言:
建议方兄投资!

建议大家一起捐款.搞一个拍卖会也不错.

TOP

建议方兄投资!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9-1-11 11:35:40的发言:
讨论当然支持。出书也支持,但要看内容和谁投入资金

我预定一本.

TOP

讨论当然支持。出书也支持,但要看内容和谁投入资金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此研究(邮戳进化和发展的研究)先在《华邮网》上展开讨论,再由麦会长主编此书(北京王先生提出的《中国邮戳发展史》),麦会长意下如何?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11 9:21:06的发言:

会长没看再前面的几个贴吗?此书由麦会长主编,众会员参编,老朽只是希望在主编领导下写一章节。

我只看到人家向你订书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9-1-11 9:01:26的发言:

谢谢石教授独家委托本人代售此书!何时出版请公告一下,以利征证,先祝出版成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会长没看再前面的几个贴吗?此书由麦会长主编,众会员参编,老朽只是希望在主编领导下写一章节。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rshi在2009-1-11 8:36:48的发言:

要订向麦会长订。

谢谢石教授独家委托本人代售此书!何时出版请公告一下,以利征证,先祝出版成功[em56][em56][em56]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邮路在2009-1-11 8:29:31的发言:
写吧,我先订一本。

要订向麦会长订。

TOP

写吧,我先订一本。
王 骏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厚邦在2009-1-10 13:12:20的发言:
中国邮戳史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写出来几本大部头著作。那些邮戳志即是邮戳史(如三国志即三国史)。而《中国邮戳发展史》还没有人写过,石教授有志于此,希望能早见成果。《邮戳发展史》应怎么写,还前无古人。是件开创性的 工作,我在前面帖子中,也提到了一点,如:从手工盖戳,到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是一个发展途径。还有随着邮政发展而使邮戳发展的一条发展线索等等。我理解石教授的想法。但我认为《中国邮戳发展史》中,有没有“中英小圆戳”这一章,就看谁来写的问题。让石教授写,大概就会有这一章。换个人写,也许就没有这一章。

      谢谢王先生的理解,但我目前为止,还只是发些议论,希望得到各位邮戳大收藏家的理解和支持,特别像麦会长等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斗胆与麦会长商榷甚至唱对台戏。只有各邮戳收藏大家都认识了中国邮戳存在进化和发展了,才有可能讨论《中国邮戳发展史》,而此大作,涉及邮戳面之宽、量之大,决非是石某人个人所能及,可能我会先写一篇与“中国邮戳发展史”相关的论文作为抛砖引玉(实际上我也说了不少,当然大多还是废话),大作还需“封片简戳收藏大家”(像麦会长等)编写,若分配给我写“中英文日戳”这一章节,我倒很乐意。王先生站得比我还高——讨论到邮戳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并对北京邮戳有深入的研究,也应有用武之地(还有“老邮迷”、“清邮路”等众多邮戳收藏邮友)。以上意见,供麦会长与众邮友参考——能否把《华邮网》作为“中国邮戳发展史”讨论的发源地,先开展讨论,再蕴藏编写,麦会长任主编,华邮网众会员参编。只要大家认识一致,必然能够众志成城,共同完成此大作。又说废话、大话了,当老师的容易说废话、大话——职业病。

TOP

中国邮戳史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写出来几本大部头著作。那些邮戳志即是邮戳史(如三国志即三国史)。而《中国邮戳发展史》还没有人写过,石教授有志于此,希望能早见成果。《邮戳发展史》应怎么写,还前无古人。是件开创性的 工作,我在前面帖子中,也提到了一点,如:从手工盖戳,到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是一个发展途径。还有随着邮政发展而使邮戳发展的一条发展线索等等。我理解石教授的想法。但我认为《中国邮戳发展史》中,有没有“中英小圆戳”这一章,就看谁来写的问题。让石教授写,大概就会有这一章。换个人写,也许就没有这一章。[/SIZE]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中国邮史的研究,离不开中国邮戳史的研究;而中国邮戳史的研究,离不开中国各种邮戳戳式的收集和研究,但停留在此水平上还不够,还要开展不同戳式间相互关系的探索和邮戳自身进化、发展的研究。    ——这也是我开辟本贴的原因——看来已经得到部分邮友的理解和支持,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0 9:23:10编辑过]

TOP

以下是引用[I]老邮迷[/I]在2009-1-10 0:10:20的发言:我觉得邮戳随着政治和针对某一方的实用性是有一定程度的进化,但大致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进化和发展都是缓慢的,正像宇宙和物种的进化和发展一样,若静态的研究各种星体、植物、动物,只按照星体、植物、动物的形态分类,是很难发现其进化与发展的,但若研究其不同形态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就有可能提示其进化和发展,找出其演变规律——宇宙内所有星体是相关的,天文学已经归纳出“星系图”;地球上所有生物也是相关的,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已为全人类所公认。我想邮戳乃至整个邮政事业也是逐步进化和发展的。人类历史长河——有文化和文字的历史就有几千年,期间的进化和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现代邮政(以邮票和邮戳为主要标志)最多只有200多年,黑便士邮票问世还不到200年,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比,只是一瞬间。到2040年(邮票诞生200周年),可能写信的人和使用邮票作为信资的人都会大大减少。这200年一瞬间留下的各种邮票、邮戳、邮品、邮件,也就成为文物(反映人类文化发展历史的物体)了,人类还会像爱好文物一样来爱好集邮。但到那时,毕竟人类已不用邮票和不写信了。邮票和邮戳,从诞生、由简到繁的发展,直到最后消亡(异化),这就是进化、发展。我想集邮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这段历史,揭示其中隐含的各种社会发展信息和自身进化、发展存在的规律。我们大家都应该为此做些工作,为后人留下些研究成果,而不只是留下众多的邮票、邮戳与各种邮件。我想麦会长办《华邮网》和开展“中国邮史”的研究,其“目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此吧?!发此议论,供邮友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0 9:10:57编辑过]

TOP

我觉得邮戳随着政治和针对某一方的实用性是有一定程度的进化,但大致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huifeng@pt.lu
Hang huifeng
43 rue de stadtbredimus
L-5570 REMICH
Luxembour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