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sz5.html

1978年的太原机资戳??

闲来无事时,不妨多翻翻老邮品,当时可能是随手收藏的。觉得无用弃置一傍。翻翻说不准会有收获。今天继续翻捡了一下机盖邮资戳封。捡出下面这枚:




真是1978年太原的机盖邮资戳吗?从戳面看,没错的。如果是1978年的,算得上是新中国早期机资戳了。而且这个时间比一九五几年时数量可能还少。看到如此宝物,心里不免高兴。再翻背面看,模模糊糊的一个落地戳,用放大镜看,还算好,年号倒是可以看到:“1987”。原来如此。盖戳时是1987年4月26日,只是邮局工作人员将这个时间错误调成“78”,差了9年。如此错误,毕竟也不多吧。留着吧,也是不错的机资戳邮品。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t17.html

签名封片之59:三套生肖四人签



这是一要入空白封上先后历时三年贴上三套生肖邮票,盖上首日纪念邮戳。是中国邮政第二轮生肖邮票中的前三套邮票。上面有四位邮票设计者签名。
    生肖猴票设计者:曹鸿年、许彦博;
    生肖鸡票设计者:蔡兰英;
    生肖狗票设计者:张二苗。
    三套邮票置于一封,四位设计者聚于一堂,只是后面的没有…………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t55.html

签名封片之60:何洁



何洁,1955年生,天津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委员。《现代广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设计年鉴》《装饰》杂志编委。主持“广告与视觉传达”、“广告表现与认知”、“广告创意与表现”、“企业、机构、活动视觉识别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系列教材项目。

  出版作品:《广告与视觉传达》,《广告表现与认知》,《图形设计》,《汉字字体设计》,《平面广告设计》。

  邮票作品:《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全面取消农业税》,《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各国议会联盟成立一百周年》。下面是何洁老师亲笔签名实寄的《各国议会联盟成立一百周年》首日封。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t7e.html

签名封片之61:魏楚予


魏楚予,1945年生,中国著名油画家、书法家、邮票设计家。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教授。历任解放军南京部队、总政治部美术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创作的油画《毛泽东在陕北》、《毛泽东在中南海》1993年由国家邮电部印制发行了《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并获得1993年最佳邮票奖。油画《淮海大战》(合作)获得解放军文学艺术奖。其书法、中国画、水彩、设计等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并获奖。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ta4.html

不通邮时期,大陆至台湾家书之一



这是大陆亲人寄台湾苏毓麟先生的一封家书。家书先寄香港,再由香港朋友转寄到台湾。该家书内,除了有大陆亲人的信函外,还有香港朋友给台湾收信者的信,后两者为朋友关系。封为挂号邮寄,从香港九龙寄出,有台北入口局戳记和台湾南港落地戳。因有照片夹寄,香港邮寄时,粘贴胶条,背面也有专门的邮政副戳展示。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tl9.html

不通邮时期,大陆至台湾家书之二


这是上海市万先生通过香港谈先生转寄台湾的二枚实寄封。下面信件是上面这枚实寄封内家书。下面实寄封内家书,未知去向。但下面实寄封左侧有文字:75.7.17.抵港 (由泰国飞达,当日下午从谈兄手中收到)(信函在后)。可见,香港谈先生收到上海万先生信后,直接封入信封转寄台湾,应是通常做法,下面封是因为收件者正好从泰国路过香港而直接取到。
    这二枚实寄封粘贴到一张较厚的纸上,后面贴的信只有一件(三张写满字的信纸)。以下信函内容只是第一页纸上的文字。从前面就可知道,两岸隔绝后,万先生第一次接到电话,后又接到台湾哥哥的信后才写这封长信。(另二页家事内容未扫描上图)
    第一枚实寄封为1985年,第二枚为1986年。红字的年份为台湾民国年号。(此件为台湾何永山先生赠送,致谢)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to2.html

1988年7月,一位香港转信者的书信


1988年4月18日开始,邮政有关部门已经开放通过红十字会并由香港中转的“香港内详”封业务。但仍有部分两岸同胞继续使用原告的管道进行书集往来。这是一位香港曾经的转信者给台湾同胞的书信,信中提到买电冰箱一事,内中的“给你”应是“给他”之误,1988年时,大陆亲友不会提到为台湾亲友买冰箱的事。(那时物质匮乏,自可探亲开始,台胞常向大陆亲友邮寄或购买家用电器或手表之类物品。)   从信中分析,台湾这位收信者,极有可能通过“香港内详”封业务与大陆亲友联系了。如此,香港这位转信者自然就不再需要。而香港部分转信者之所以乐于为两岸同胞转信,主要是朋友亲情原因。但也不可忽视,有部分是收取费用的。从我收集到的另几件实物看,有人转一次信收取300元(不知是人民币还是台币),还有因转寄照片之类实物闹出矛盾的事。





该带书信的实寄封,由台湾何永山邮友赠送,并致感谢。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u0l.html

2016年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的防伪措施



201511月中旬,南京的邮局里就有2016年贺年邮资明信片出售,但只有编号为“HP 201601”出售(图12)。






在放大镜下,比较容易看到其印刷技术中的防伪措施。除了兑奖编号和背面图案使用了防伪油墨外,主要有以下三处采用了防伪措施。

1、与兑奖编号重叠的网纹线中隐藏着两处印刷厂家拼音缩写。笔者所购这枚明信片兑奖编号区上部红色网纹线隐含一处微缩“YLFYLF”拼音缩写(图3),按以往惯例应是印刷厂家的拼音缩写。兑奖号码重叠的网纹两侧为蓝色,中间为红色,靠明信片下方蓝色网纹中也有一处“YLFYLF”(图4)。不同厂家印刷的贺年明信片,区别只是这两处拼音字母的不同。




2、名址书写线,并非普通的实线,在放大镜下,为花边图案(图5)。而2015年的邮政贺卡书写名址线是由大小不同实心圆点组成。2016年这种花边图案显得复杂一些。


3、肉眼看,红色兑奖区底色是红的,它与明信片连接处没有其他花纹存在,但放大镜下,兑奖区的与明信片交界边隐藏着间断黑色短线,图6是明信片邮资图右边沿与兑奖区左边沿之间的放大图片,紧挨红色有一段黑色线条。整个边沿是间断的黑色线段,从明信片上边沿贯穿到下边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u0r.html

“红军邮”违规使用实例


“红军邮”即“义务兵贴用”邮票,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从1995年8月1日起在沈阳军区辖内(即东北三省)的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中定向发行并试用。全套邮票一枚,票名为“神圣的使命”,邮票画面选取八一军旗下的陆海空三军战士行军礼的正面半身像,背景展示的是我军现代化的标志性武器装备。邮票规格为26×31mm,齿孔度数为12度,版别为胶版,面值20分,设计者杨谷昌,由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制。1996年8月1日停止发行,1997年4月15日停用。

   




上述实寄封从北京寄出,这是使用地域上的违规。因为只有在东北战区的海陆空和武警部队使用。再是使用人的违规。因为只有上述地区的义务兵方可使用。发放范围也限于这一地区的义务兵。但由于发放后,一定程度流入集邮市场,出现不该出现的情况。该寄发者为北京高校人士,挂号实寄至四川,背面有四川岳池落地邮戳。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u1y.html

不通邮时期,大陆至台湾家书之三


这是一封从上海寄到美国的实寄封,而收信人台湾同胞。寄信者在信函上所留地址是南京的地址。这类信件通常是转信者将所转实寄封原封套寄转到收件者手中。(只有少数转信者是将信函拆出后,另装封寄出)。    该实寄封上海销票时间是1988年10月11日,封内有二信,其中之一写于1988年9月25日,另一信件写于1988年10月3日。但直至10月11日,此信才从上海发出。前一信函共有写满四页信纸,这里只贴出第一页和第三页,第二页、与第四页均与通信无关的私事。另一信件最后提到因第一个信函人写得已很多,因此就不多写了。足见是同一家族或亲属关系。所以出现同一信中。
    此封说明,台湾实行通过红十会的“香港内详封”业务后,仍有部分两岸信件是通过原来的管道进行的。
    (台湾何永山邮友赠送此封,并致感谢)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u79.html

2015.11.29南京专题集邮研究会聚会


2015年11月29日下午2点30分,南京专题集邮研究会除有事请假外,基本都到了南京玉桥市场丽岛咖啡屋聚会。沈国良会长首先通报了2015年来的专题集邮活动情况,并就明年的工作打算与大家通报。乌伟秘书长通报特供品的供应、会费交纳和网上新邮预订等情况。江苏专题集邮研究会会长杨桂松会士就江苏省专题集邮活动谈了看法。其他会员在会上交流一页邮集、专题编组中问题等。每一次聚会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有相同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会产生更多的快乐。
    与会的会员全部交上了2016年年会费。
    散会后,有的会员开始思考明年将举行的江苏省专题邮展、全国邮展和亚洲邮展,该拿出怎样的出彩邮集来。





(照片来自江苏专题集邮QQ群世界大镀金奖得主代双节所发)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ut4.html

两岸隔绝期,大陆到台湾的家书


这是1982年北京弟弟寄香港中转台湾姐姐的家书。收信者为台湾一位女士。有多封信件均通过香港转寄。似为私人的固定中转邮路。

再是北京嫂嫂给台湾唐纪瑛的家书,这位嫂嫂的儿子给台湾姑姑同时写了一信,在同一封内(未贴出)。




1989年6月10日以后,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直接写上大陆亲友地址的平信业务开通。因此,大陆寄台湾也不需要中转。这是直接寄台湾的实寄封,台湾邮政部门对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进行黑色涂抹。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ve4.html

签名封片:杨志麟


(本文文字来自网络)

    1986年是中国邮苑不平凡的一年。这年首次面向全社会征集邮票图稿之后,一花引来百花鲜,从此打破“邮票设计室”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美术家广泛参与邮票设计,邮票艺术的繁荣继之而来。杨志麟的J128《国际和平年》是当年的代表性作品。

    杨志麟自幼在母亲的指导下练字习画,17岁时展出第一幅中国画作品。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大学期间曾赴各地临摹大量古画,1982年自工笔人物画班毕业,分配到工艺美术厂,1985年调入南京艺术师范大学美术系。“我喜欢鸽子,因为鸽身那漂亮的曲线,因为它与人的亲昵劲儿,更因为我童年的境遇。当得知国际和平年征稿一事时,我就自然地想起鸽子。我几乎不假思索地用剪刀剪了一只蓝色的鸽子,又剪了象征各国人民的彩色小人贴在上面。我多希望它能飞起来啊——载着理解,载着友谊,当然,载着我的心……”(《中国青年报》1987年1月3日)。因为是第一次面向全国征集图稿,故而在美术界影响广泛。“在4个月里,仅《国际和平年》题材的图稿就收到419幅……经过反复斟酌,我们选出10幅图稿送交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讨论。华君武、张仃、周会钊、郁风等评委对图稿仔细审查,并且让我们把图稿拿来,一一认真过目。最后,评委们一致选中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青年教师杨志麟的作品。评委们认为:这幅图稿构图简洁,主题突出,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融为一体,画面上鸽子的造型颇有新意,很有中国特色。”(苏迪;《〈国际和平年〉邮票图稿诞生记》,载《集邮》杂志1986年第六期)。

    以《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的和平鸽为代表,1986年的纪特邮票曾引起美术界的普遍关注,1987年第五期《江苏画刊》发表属名文冯的文章《打开和世界对话的窗口——1986年发行邮票随感》,开头就这样说:“1986年,中国的信封上飞来一只蓝色的鸟。它衔着橄榄枝,却又带着一片宁静深邃的钴蓝;它展开双翼,却又庄重威严,总之这不是人们眼中所熟见的和平鸽,却是一种中国色彩,中国气派的和平旋律或形象。在献给世界和平年的那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响彻中国的衔头巷尾的时候,这枚献给世界和平年的中国邮票也从中国飞往了地球上渴望和平的每一片天空,每一块土地……。这是一次令人深思的‘飞翔’,这只蓝鸟作为中国的形象出现在邮票上,这本身已是一种形象。它带着现代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投向世界的目光,带着现代中国对着世界和平的关注,带着中国在‘改革’和‘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和自信的力量。”“……中国邮票设计方面的成就,引起国际邮坛的关注。日本《邮趣》杂志对世界21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每月进行民意测评,到1986年上半年止,中国位于得分最高的十名国家中的第五位。日本《邮趣》杂志还专题载文,题目为《中国新邮票的声望急剧上升》。1986年上半年,中国的《白鹤》邮票与小型张、《哈雷彗星》、《国际和平年》、《丙寅年》虎票、《民居》普票等5套邮票被评为每月20杰之一。”

     杨志麟(1956-)别名赤子,江苏溧水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宣传画、中国画。他的宣传画《我爱国旗——火样的鲜红》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银牌奖。其作品还参展于中国现代艺术展及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画展并获奖,参与组织“四人画展”、“六人画展”、“第一、第二驿画展”等现代艺术群体展览。多幅作品入编美术典籍、画册或被中国美术馆、美国亚太博物馆等机构及海内外艺术家、收藏家收藏。近年来,他的抽象绘画在美术界颇有影响和地位。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vjd.html

金陵十二钗田村式磁卡



这是江苏省发行的金陵十二钗田村式电话磁卡。1995年由南京电信局供稿,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发行。12枚磁卡分别由盖茂森、黄鸿仪、贺成、施永成、徐宁五位著名画家所创作。发行量为2万套。江苏同时发行另一套由赵绪成先生创作的金陵十二钗磁卡,以漫画变形形式描绘,被称为十二丑钗。而本帖也十二美钗。    本帖12枚有10为一孔极品卡,二枚非一孔,但品相均为上佳。扫描仪玻璃内面,部分区域有划痕,故排列不整齐。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vkg.html

签名封片:周令钊


周令钊,1919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著名艺术设计家。

周先生擅长水粉画、美术设计、壁画。肄业于长沙华中美专,1935年毕业于武昌艺专师范科。1942年参加抗敌演剧五队。1947年任教于上海育才学校美术组,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 周令钊先生在他几十年的美术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精典的作品: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曾为开国大典画天安门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的设计,为国徽、团旗、少先队旗设计;50年代末为人大会堂湖南厅设计《韶山》湘绣画屏,设计《沅江》、《澧水》石雕壁画。创作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油画《五四运动》为“八大”、“国庆十周年“第一轮生肖邮票《狗年》”、“四大名楼”等邮票进行创作设计。周先生还是中国储蓄会徽标志设计者,民族宫建筑艺术设计,“文革后为重建武汉黄鹤楼而创作的彩陶壁画,深圳“缩手锦绣中华”的总体设计。湖南常德诗墙石刻壁画《沅江水暖》、《澧水花繁》,岳阳市南湖宾馆丙稀壁画《春风又绿盘石洲》、《天下忧乐情满楼》,北京饭店《古都集翠》人民大会堂石雕壁画《松竹梅》、湘绣屏风画稿《韶山冲》,巨幅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等都是他的传世之作。他还参加二、三、四套人民币总体设计;曾获设计国庆10周年纪念邮票最佳邮票设计奖;全运会团体操背景画设计获金质奖章等。

20年前,向周先生求签名邮品,当时未做功课,未能将他设计的邮票寄过去请他实寄。不想老先生回信说明原因,这是周令钊先生的实寄封。当然,所贴邮票并非他设计。因他事业繁忙,后未敢打扰。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谢谢布约翰,转发了我的电话卡图。我已经停止集卡了。原先已集的专题保留,常欣赏欣赏。总体来说,集邮的趣味性比集卡大。集邮都忙不过来,只好有所舍弃。
通信地址:210007南京市秦淮区标营1号2-1302信箱,李茂长收。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vyw.html

三套一孔江苏电话磁卡


这是江苏省邮电管理局发行的《南京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一百万门》、《江苏农话交换机超百万》、“华能电厂”三套电话卡,均为一孔全品卡。背面图中有二枚看起来有折痕和雪花,是扫描仪玻璃内面痕迹所致,并非电话卡原因。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vz2.html

发表在2015.12.16《集邮报》上的拙稿


015年,写稿较少,争取2016年多写几篇。新的一年即要到来,祝各位博友新年里心想事成,天天开心。    这是发表在12月16日的《集邮报》上文章。经集邮报小苏编辑,题目和文字有所改动。报纸较大,扫描仪较小,只扫了一部分。原文也放在后面。

南京市连续成功举办21届集邮文化节的原因探讨

南京市集邮协会于199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集邮文化节,2015811日至93日又成功举办了“第21届南京集邮文化节”。回顾历届集邮文化节,南京邮迷不无自豪之情。在文化节期间,尤其是开幕式当天,市、区政府领导的光临、外地著名集邮家的参与、邮票设计家为邮迷签名、集邮名家为邮迷们答疑解惑等等,都是南京邮迷们对集邮文化节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5年的南京集邮文化节以“以邮见证抗战史,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各种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在文化节尚未揭幕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集邮学术征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开幕式上南京民政部门对市邮协评为AAAA级社团揭牌、对抗战主题的特供邮品首发进行揭幕、对抗战学术征文获奖文章进行颁奖等。此后,市邮协组织集邮骨干参观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并进行的学术研讨会等集邮活动无不围绕文化节主题展开的。815日,市邮协又专门邀请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对抗战历史颇有研究的汪玉明博士进行了《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历史》专题讲座,使与会集邮者获得了更多、更深入的抗战历史知识。历次南京集邮文化节,都少不了青少年邮迷的参与,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青少年集邮夏令营活动,也是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将“邮”与“史”的有机结合进行的。9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首发式暨“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南京站邮展的举行,为第21届南京集邮文化节划上圆满的句号。

总体看,南京集邮文化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效果良好,受到南京市各基层邮协以及外地邮迷的普遍好评。

南京缘何能够连续成功举办21届集邮文化节?可能会有许多原因,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第一,创意创新,是南京集邮文化节举办的动力。当集邮文化节常态化后,人们或许没有了当初那种新鲜感了。但当南京集邮家最初提出这种设想时,何尝不是一种创意,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集邮文化概念的提出,使大众化的邮票收藏活动获得质的升华。早在1990年,市邮协就倡导开展集邮文化节理论的研究,并召开多次专题研究会,推出一批有分量的论文,出版了《集邮文化探究》一书。1994年春节后,南京市邮协在征求对当年集邮工作建议时,常务理事葛建亚提出“为了运用和体现我市集邮文化成果,充分发挥集邮的社会文化功能,创办金陵集邮文化节”的建议。这一建议,无疑具有创新意义。说干就干,市邮协经过多次会议,并得到南京市委有关领导的积极支持,最终决定以“南京集邮文化节”命名。当年,1225日,首届以“集邮是你的良师益友”为主题,由南京市集邮协会、南京白下区委宣传部、《金陵晚报》、南京经济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南京集邮文化节在南京郑和公园内的郑和纪念馆前隆重开幕。文化节内容丰富,除了开幕式上有多位市区领导与会外,中国邮票博物馆送来160个贴片的中国珍邮展品,著名集邮家的“集邮讲座”,“邮品拍卖会”、竞猜“邮谜”活动等等,吸引了大批邮迷的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此后的每一届南京集邮文化节,南京邮迷们发挥创新创意精神,确定不同的主题,办出不同的精彩,每一届都可圈可点,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有“蓝军邮”、“全面胜利万岁”、“全国山河一片红”等珍贵拍品露面;有著名邮票设计家与邮迷见面签名;有“全国‘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揭晓并颁奖”;有“喜迎奥运,万人签名”;……随着每一届的主题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亮点。南京邮迷总会冒出新的点子,出现新的创意,并通过文化节实现它,成为集邮活动的有机部分。正是,集邮节年年主题不同,岁岁创新相似。

第二,领导支持,使南京集邮文化节更有定力。长期以来,南京集邮文化节,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最初几届,南京市级领导直接参加开幕式活动,甚至一次有二位以上在任市级领导参加的。地方政府领导的参与,是对集邮文化活动的最大支持和肯定。这种支持的获得,与南京市邮政部门领导的努力,密切相关。邮政部门领导将集邮文化节的内容和意义向市政府机关汇报,领导认可、赞许,才有可能前来参加。而最直接的支持,当然是南京邮政部门的领导。以今年的集邮文化节为例,811日集邮文化节开幕式时,参加活动的邮迷们只要在登记册上签名,就可免费获得二枚的纪念封;另外,组织集邮研讨会,参观抗日纪念场馆,需要交通工具和活动场地以及集邮活动期间集邮骨干们的午餐等等,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以邮迷自身能力是无法解决的。有几次重大主题的文化节活动经费开支还要远远大于此。第十三届南京集邮文化节,以评选全国范围内的集邮报刊“五佳”、“十优”为主要内容,《集邮》杂志、《集邮报》、《上海集邮》杂志等公开发行的集邮报刊和许多民间集邮媒体积极参与,14个城市的17个集邮协会的代表和邀请的部分外地著名集邮家,长三角地区城市集邮公司经理、邮协秘书长等,嘉宾众多,接待按排,既需人力,也需财力。但有了领导支持,一切迎刃而解。

每一届的集邮文化节举办,都与南京邮政领导的积极支持相关。领导点头,场地、经费解决了,各种集邮活动就能够开展起来。

第三,集邮骨干的奉献精神,使南京集邮文化节更显活力。集邮文化节举办前主题的确定、活动内容和活动场地的确定,需要集邮骨干们出谋划策。相关活动开展起来后,有更多的工作需要集邮骨干们去做。大到场地落实、布置,小到纪念封、戳设计,还有邮品供应的组织等,都需要具体人去做、去落实。集邮展览需要租借展框、邮集征集后的预审、装框、评审,除了评审员外,还需要其他集邮者帮助。南京市邮协多年来,有一批积极为邮协服务的集邮骨干,每有集邮活动开展,他们就能如期前来。他们是轻骑兵、战斗队,集邮活动有了他们,一切都能有序开展起来。集邮文化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他们。集邮骨干既是集邮文化节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集邮骨干的奉献精神,使整个集邮文化能够有序开展,显现活力。如果你能看到文化节期间,集邮骨干们忙前忙后身影,就可以想象一届届文化节如此长久延续下来,集邮骨干的奉献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集邮文化节需要这种活力。

第四,着眼“文化”,更显集邮文化节的张力。集邮文化概论的提出与建立,使集邮活动有了质的变化,“集邮”不再是“活动活动”而已,它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需要传承、需要宏扬的。集邮文化也使集邮活动有了更多的内涵。生肖集邮、黄河集邮、运河集邮等专业性集邮研究会的出现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集邮文化张力的必然结果。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的集邮文化节,不仅以“集邮文化”命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着力将集邮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之中,成为社会文化多元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集邮学术研讨、集邮征文活动、集邮演讲比赛、集邮品设计竞赛、邮展进校园进社区、邮票打孔机展示、与社会集邮媒体共同举办集邮文化节等等都突破了传统以收集邮票、研究邮票为主要内容的集邮活动。以第十四届南京集邮文化节的主题“集邮与旅游”为例,将南京集邮文化节作为20079月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有机组成部分,由南京邮政局、南京旅游局和南京市集邮协会共同主办,并由《东方卫报》、莫愁湖公园协办。在莫愁湖公园抱月楼举办“集邮与旅游”的主题邮展;组织“集邮与旅游”学术论坛,在征集到的论文中,南京葛建亚、朱文雷、朱遵筏、杨仲钦、冯泓、李茂长等共有9篇集邮与旅游文章录入《旅游学研究》(第三辑),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对邮品上的旅游风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宣传。集邮与旅游的结合,起到互动双赢,更充分体现了集邮文化的张力。

第五,有广大邮迷的参与,体现了集邮文化节的凝聚力。集邮文化节是集邮爱好者的节日,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参与程度也是衡量集邮文化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南京文化节一直被集邮爱好者所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许多基层邮协用本单位的集邮活动参与到文化节其中,成为文化节有机组成部分。还有更多的集邮群众,直接参与开幕式、邮票首发式、参观集邮展览、听集邮讲座等等具体活动之中。正是有大家的积极参与,集邮文化节显现人气,显得热闹。具体到某些集邮者个人,甚至让人感动。以2015年第21届南京集邮文化节为例,退休多年的赵达善、朱遵筏、林清华等,自始至终参加了全部活动,而且身体力行,处处、事事为邮协的活动着想。赵达善已经是88岁的年龄,但他的集邮活动劲头不输年轻集邮者。开幕式、研讨会、参观抗日纪念场馆、他一步不拉,那几天的集邮日程,他安排得满满的,815日那天,自制的抗战胜利纪念封他就一枚枚书写并到相关邮局实寄了近二百枚,令人敬佩。

南京有多个集邮群体:省、市老干部集邮群体、江宁区老干部集邮群体、天津新村社区邮协、宏光厂邮协、十四所离退休职工邮协、总参南京干休所邮协等等,都有一批热心集邮、乐于奉献集邮爱好者,他们都是每次集邮文化节的重要参与者。南京市邮协各项工作之所以比较出色,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凝聚力密切相关。

一年一届的南京集邮文化节举办了21届了,与第一、二届郑和公园摩肩接踵邮迷人群相比;与第十三届有全国邮迷参与评比集邮报刊的“五佳”、“十优”,并有众多的集邮媒体和集邮名人前来参加相比;目前的集邮文化节,少了全国的关注和参与,但这也显现出作为一个城市集邮文化节的常态化。大热闹的氛围不是不能搞,也不是没有点子。在现阶段如何搞好一个城市的集邮文化活动,让集邮文化得到深入发展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vzv.html

一封台湾经美国转寄大陆的家书


这是台湾一位父亲寄大陆湖北汉川儿子、儿媳的家书,时间是1986年,这时两岸处隔绝状态,通信得通过第三方转寄才可以实现。这类实寄封,如果没有内信内容为依据,很难判断是否为台湾同胞转寄的。因为实寄封上的邮政信息并不含台湾元素。    封面李新美女士是何木臣先生的妻子。从信内容可以看到。内信中的红线是笔者划的,比较清晰表明写信者为台湾同胞。
    内信所用信纸,也是台湾特有的信纸。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南京李茂長先生,愛好專題集郵、文獻集郵、郵政用品等,且醉心兩岸郵史,著重精力研究香港內詳封前後,與台灣到大陸單方向等專題。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1ac50102vw3q.html

台湾家书:舅舅致湖北外甥的家书


台湾舅舅到大陆探亲后,回台湾后病倒住进医院。托友人写下这封致湖北外甥的家书。这是1988年8月,台湾虽然开放了台胞探亲,但邮政通信仍未开放。台湾同胞向大陆投寄信函,只能先在台湾专用的“台湾邮政信箱五0000号”,将给大陆亲友的信封放到这枚“五0000号”信封内,故也称子母封,里面给大陆亲友的信封不得写上台湾地址和姓名,外信封贴足台湾邮资外,在内信封上轻粘一定邮资,用以香港至大陆内地的邮资。台湾红十字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将收到的“五0000号”专用信封拆封,并揭下轻粘在内封上邮票。这些未署台湾地址,仅写有或印有“香港内详”信封总包发往香港。再从香港寄往内地。下面这枚实寄封及家书正是如此。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