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下旬,北京骤起的“破旧立新”风暴席卷全国各城市,广州城内兴起横扫“四旧”热潮,当时以“东风”、“东方红”等名字象征革命,凡与“古”和“洋”有关的名字都被视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商店和工厂拆卸旧牌,换上新匾,不少单位在报纸刊登更名启事。10天以后,广州市的街道、学校和各行各业的名字已是“一片红”,二商局属下约600间食品店、肉菜市场改名的有380多间,连商店门外“营业时间”的牌子也被改为“服务时间”。
改名风最先波及马路、电影院、食肆、商店等公共场所。如马路名:永汉—北京(前旧后新,下同),德政—立新,太平—人民,光复—光明,龙津—向群,长寿—曙光,白云—红云,文明—延安,德坭—东风,诗书—红书,同福—向群,高第街—群众街。电影院名:羊城—红城,南关—永红,永汉—新闻,东山—东方红,新新—东升,西濠—新文化,儿童—红少年,天星—卫东,沙河—工农兵,彩虹—红卫,芳村—朝阳。食肆名:泮溪酒家—友谊饭店,莲香茶楼—东升楼,涎香酒家—曙光饭店,陶陶居—东风楼,大三元—今胜昔。
摄影店凌霄阁改为东方红,理发店一新改为立新、一乐也改为新风、西桥改为反帝,钟表店亨得利改为东风,糖烟酒店聚美斋改为太阳升,腊味店皇上皇改为红上红,食杂店致美斋改为永为民,布店纶章改为红星,百货店永安改为红旗、美华改为东方红等等,举不胜举。
学校的名字几乎全部改过一遍,多数称为广州市第××中学,有更“革命”的,如广雅中学改为红旗中学,二中改成广州市东方红中学,华师附中则改为广东省东方红中学。市二十一中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当年8月18日接见百万群众,于是改名为“八·一八继红中学”。
在工厂,“考勤卡”被称为“革命卡”,工人过去习惯叫的士巴拿(扳手)、摩打(马达)、啤令(轴承)、床(铣床)等译音一律要用中文名。在农村,鹤洞公社改名为永红公社,瑞宝大队改为红星大队,石牌大队改为东风大队。
此外,理发业的“牛仔”、“牛女”发型,茶楼的“西汁煎牛扒”、“牛油戟”,凡带“牛”字的均被一扫光,连罗汉斋、马拉糕、太史田鸡也分别被改名为会素菜、蛋面糕和冬瓜炖田鸡。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被扭曲了的人性逐渐回归正常。1981年,广州市的大部分马路恢复了以往的名字,各行各业亦纷纷“正名”,陶陶居、莲香楼等名店更以“百年老字号”赢得了信誉和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