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来个“一片红”票凑热闹

F4pQnXXI.jpg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慢慢来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现在全品80万也买不到了~
本人主编《清代古典邮票研究》16开邮刊
欢迎赐稿、订阅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刘源  
13561550601  (兼微信号)
liuyuan1976@163.com  (支付宝兼邮箱)

TOP

过了好长时间了,早不知真假了。来看看学习。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TOP

票真也行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s84730.jpg abbr_a49ee92886e999efcfe8c7c12b63cc85.jpg abbr_208fa9cdfd20a6531e63d0b307c5e7b3.jpg abbr_4c623fb056e1c80efc16ec67ab64a9c5.jpg abbr_4ccb72b0457bcebc91b1fdbb319137d6.jpg
这些都是假封,唉..太多了...

TOP

下次要出手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回复 11# 畅哥





    哦噢,这是8年前,2002年中邮大地上的,才33.55万元成交了。。。

   今年在interasia再次付拍,估价高达200多万,流拍了。。

TOP

老兄有才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03.jpg 04.jpg 05.jpg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创业街3号盈和科技大厦7层王东辉13327433393邮编030006

TOP

222.jpg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创业街3号盈和科技大厦7层王东辉13327433393邮编030006

TOP

看来是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广州陈的封是真票假封.集邮登过类似的假封.
刘建,江苏盐城亭湖区希望大道58号绿地商务城11-1-518  邮编224000
集"文"字邮票,盐城邮政史,太原邮政史,普32美丽中国

TOP

好东西啊,是在徐州说的那一枚吗?恨没下手啊.现都30多万啦!
刘建,江苏盐城亭湖区希望大道58号绿地商务城11-1-518  邮编224000
集"文"字邮票,盐城邮政史,太原邮政史,普32美丽中国

TOP

好东西摸完就不洗手了!
封片迷:本人集藏清代民国新中国早期各类明信片、信封,望与各位邮友交流学习,谢谢!姓名:宋 扬  联系方式: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香锦路4号交建大厦7楼重庆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邮编:400000 QQ:478559012

TOP

[em51][em51][em51]

TOP

那也不错。补一下就好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石家庄的藁城废品收购站去年在废纸中有一枚实寄封 有小残 11万卖出
韩生 15930117170同微信
收集印花税票税单实寄封带图明信片中国邮史426会员农行卡韩生6228480632023989213韩生支付宝hansheng345@163.com

TOP

“一片红画稿”25年前就出现了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9 10:55:39

 

fficeffice" /> 

2003年元宵期间“一片红第一稿”首次在福建泉州万维生邮票艺术馆展出之后,全国集邮界一片哗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片红”的资深研究者纷纷拟文质疑,几年来风波不断。

   而笔者近日又见《福建邮花》(2007年第四期)、《普邮研究》(2008年第1期)和《八闽集邮网》网站相继刊登的《二十五年,我与邮协一起成长》(作者陈国成)的征文(以下简称陈文),甚感愕然与不解。陈文是这样描写的:1983年初成立的泉州市邮协,在1984年组织了一次规模不大却很有品味的邮展,成为我集邮生涯扬帆出海的起锚地。时任泉州市邮票公司经理、市邮协秘书长的魏昭生上北京把邮票设计家万维生拉到老家办首个设计家邮品展览。新门街邮电局正对面那礼堂不算礼堂,会议室不像会议室的二楼,低低的墙壁上摆挂着许多不俗的画稿……我欣喜的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画稿。站在“一片红”画稿之前,我顿时感到热血沸腾,心跳加速,脑海仿佛又出现当年“红宝书、红标语、红海洋”的疯狂时代……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笔者作为邮票设计家万维生的故乡人,作为25年前陈文所描述的那次邮展的见证人,有必要站出来说几句实话,还历史一个真面目。

当年,笔者全程参观该次邮展,根本没有看过陈文所说的“一片红画稿”!该次邮展的正式名称为“泉州市第四次集邮展览”,尽管当时有周哲文及张嘉滨篆刻的二枚“万维生同志个人邮票设计展览”纪念戳,但实际展品不是专门展出万维生个人的作品,展馆内同时还展出笔者当年美术班同学吴宝国创作的一部五框(每框12贴片)展品,名称为《设计家与集邮者》。现在笔者仍记忆犹新此次展览的日期是ffice:smarttags" />正月初二至初六(1984.2.3—2.7)在泉州市工人文化宫文艺楼二楼展出,不是陈文所说的“新门街”。当时刚成立的邮票公司还派出职员在文艺楼楼下设的售票窗口出售“组票”和邮展纪念封、纪念张等等,笔者天天都到那去买邮品,还买了不少邮展纪念封,并自己制作了超大纪念封手绘封请邮票设计家万维生签名(见附图1、附图2)。记得当时,在文艺楼旁边的服务大楼二楼,同时也在举办着另外一个展览------“首届职工火花展览”,比上述邮展的时间早一天(正月初一)开始提供展品仍是笔者美术班同学吴宝国。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ersonName>先生是回忆错了?还是另有用意?“站在‘一片红’画稿之前,我顿时感到热血沸腾,心跳加速......”这么强烈的感受,回忆错了的可能性是微乎甚微。我想,在25年前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经历文革余悸的中国人,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万维生">万维生ersonName>先生也没有那个胆量敢拿出“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画稿来展览!而按他自己的说法那时的画稿还“藏在深闺人未见”,又怎么可能堂而皇之拿出来展览。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先生的深意,笔者不得而知。但倘若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先生是因文而“文”,文过而饰短,窃以为大可不必;又因文之谬而使人受谬,实属不该。故笔者不敢妄自菲薄,写下本文作澄清,以正视听。也期望熟知当年邮展情形的泉州市的老集邮者出来说几句。还邮坛一个纯净无邪的蓝天! 

                             摘自《刺桐花》08年2期

 

 

作者:苏建初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