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交流分享:Nikko的博客文章》歡迎來到Nikko的線上收藏展示櫃。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6-10-31 17:58 编辑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http://www.demomy.com/item.php?hl=tw&id=130

                                                                                全世界第一張郵票「黑便士(Penny Black)」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信封(已銷戳) 年份: 1840 (西元後) 世紀: 19 (西元後) 原產國: 英國
規格長: 11.2 cm 寬: 6.75 cm

敘述

黑便士(Penny Black)對於有集郵的人應該並不陌生,幾乎所有的郵政教科書都會提到這張郵票,因為它是歷史上第一張郵票,於1840年5月6日在英國正式發行(雖然有些地區早在5月1日就先偷跑了)。當然這個所謂的「第一」跟「郵票」的定義是有爭議的,因為在黑便士發行之前就已經有郵資已付的憑證概念了。早在1680年,就有「倫敦便士郵政(London Penny Post)」的出現。這家私人公司提供倫敦市區內的信件與包裹服務,而且一件只收一便士。當寄件人交寄物品的時候,該公司會在該物品上蓋上一個郵資已付的小印章以資識別。所以如果要嚴格區分的話,黑便士僅是全世界第一枚公開發行且帶背膠的固定面額郵票。其實在黑便士發行之際,很多郵件是由收件人在領取信件時根據郵寄的距離來付費的,而黑便士郵票的出現,讓使用者可以用一便士來郵寄任何重量低於半盎司(14公克)的信件到英國各地,不再需要以距離計費。不過黑便士只使用了不到一年就因為郵戳顏色太容易被移除而被紅便士取代了。

黑便士郵票的大小約19mm x 22mm,每張都左下跟右下都各有一個英文字母。左下的英文字母代表了該郵票在全版的行數。由於一版有20行,所以英文字母就由A排到T。右下的英文字母代表了列數,由於一版有12列,所以英文字母就由A排到L。一張印有PH的黑便士,就代表了該郵票在印製的時候是在整版的第16行第8列的位置。換句話說,黑便士下方的英文字母並不是決定黑便士市場價格的主因,至於有些人致力於收藏到全版共240個種字母排列組合的黑便士就另當別論了。




當然,集郵人士不會如此善罷甘休,於是又從黑便士之中,找出各版的蛛絲馬跡,並加以分類。黑便士總共歷經了11次的印刷版次,其中第一版因為中間有歷經修復,修復前跟修復後又視為不同的版本,所以總共的版次共有12版,而各版次的印製數量如下:

第1版(1840年4月15日登錄)約 42,000 全張 (含修復前1a與修復後1b)
第2版(1840年4月22日登錄)約 32,000 全張
第3版(1840年5月9日登錄)約 20,000 全張
第4版(1840年5月19日登錄)約 28,000 全張
第5版(1840年6月1日登錄)約 36,000 全張
第6版(1840年6月17日登錄)約 38,000 全張
第7版(1840年7月8日登錄)約 34,000 全張
第8版(1840年7月31日登錄)約 30,000 全張
第9版(1840年11月9日登錄)約 16,000 全張
第10版(1840年12月9日登錄)約 8,000 全張
第11版(1841年1月27日登錄)約 700 全張


由上述可知,第11版由於數量最少,所以市場價格最為昂貴。由於號稱世界第一,讓黑便士成為許多集郵者蒐集的對象。不過幸運(還是應該說不幸)的是,黑便士總共印了約284,700全張,一全張有20行及12列,也就是240張郵票,所以黑便士的總發行量約在六千八百八十萬張左右。這個數量讓集郵者不用傾家蕩產就可以擁有一張黑便士。黑便士另有一種VR版本,也就是左上及右上並非一般的交叉圖樣,而是VR字樣。這種VR版本原本是要拿來當作官方用郵票,不過試印之後卻因為官方已經有庫存過剩的官印信紙(Mulready stationery),導致這種郵票並未發行。VR黑便士經銷毀後只有21全張存世,當然也就成為價格最為昂貴的黑便士,一張新票約美金三萬左右。一張普通的黑便士舊票價格則在美金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黑便士郵票的存世量眾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並沒有用信封的習慣。一般而言,許多收信人收到信件之後,會將信封丟棄,只保存信件。但是當時寄信的方式是將信紙折好後,滴上封蠟,直接在反面寫上地址並貼上郵票,所以只要當時有保存信件習慣的人,郵票自然而然也就還留在上面。

筆者這個黑便士實寄封上面貼有第7版的PH黑便士,背面並銷有1840年11月2日的普林普頓(Plympton)郵戳。當初是筆者去英國旅遊時想要購買當地特產而購入的,不過筆者對於黑便士並無深入研究又擔心被騙,於是在當地挑了一間知名郵商來選購。在這種上市公司門市部買東西是一定免不了被當肥羊宰,但是至少絕對不會買到贗品,而且購買證明等於是一種另類的證明書,雖然現在看到收據還是不禁會納悶當初怎麼買得下手。


收藏資訊來源: Stanley Gibbons 收藏日期: 2011-02-07 市價: 425 GBP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72&hl=tw#2_252_1512073060_42060



1917年台灣生蕃人與黃牛明信片寄瑞士





這張明信片是由台北小南門街寄到瑞士的蘇黎世(Zürich),上面貼了兩張田沢切手並銷有1917年(大正6年)4月19日櫛型戳。當時由東亞寄到歐洲的郵件大都是經由西伯利亞鐵路運輸,可是這張明信片寄出的時候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國內鐵路受阻,所以只能透過太平洋經美國轉運或是南下走海路通過蘇伊士運河再進入歐洲。這張明信片上就註明了「Via Adm」,而不是註明經由西伯利亞(Via Siberia),可惜上面沒有其他戳記,所以筆者無法得知這張明信片最後是經由哪一個途徑進入瑞士。

圖中的生蕃人一手拿煙斗,另一手拿鞭子,悠閒地騎在黃牛身上。常常看到網路上有人戲稱台灣南部人是騎山豬當作交通工具,從這張生蕃人與黃牛的明信片來研判,搞不好應該是黃牛才對。不過這張照片應該是特意擺出的姿勢,黃牛行走速度極慢,除了拿來拉車,很少會單獨被當作坐騎。相傳台灣的黃牛最初是由荷蘭人所引進的,原本是用來提供運輸及農業所需之獸力,不過因為台灣以種植水稻為主,而黃牛無法在水中作業,所以後來只好再引進水牛。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所謂的生蕃人是有戴著眼鏡的,加上從身上的服飾以及背包來看,這位蕃人恐怕不怎麼「生」,而應該是熟蕃,也就是俗稱的平埔族。當然也有可能是圖中人物從頭到腳都是依照攝影師指示打扮而成,不過在當時的日本人眼中,恐怕他們也懶得去分辨生蕃跟熟蕃吧。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92

前往收藏列表



宣統元年紀念兩分票貼天津機器局旁池畔圖明信片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8-05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09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中國
規格長: 14 cm 寬: 8.8 cm
敘述標題:「Tien-tsin Arsenal - Le Mare」另蓋有「V. Marius. E」字樣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5-03-03
關鍵字Qing Dynasty Stamps 清朝 郵票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90

前往收藏列表



蟠龍倫敦版四分票 寄美國洛杉磯 婦女背兒圖實寄封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8-05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07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中國
規格長: 13.8 cm 寬: 8.7 cm
敘述彭倍馨寄往美國(U.S.A)洛杉磯(Los Angeles),銷1907年11月6日廣州戳、1907年11月7日廣東戳及1907年11月7日香港維多利亞港(Victoria, Hong Kong)戳。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5-02-14
關鍵字Qing Dynasty Stamps USA 清朝 美國 蟠龍 郵票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94





前往收藏列表



美國一分票由上海寄美國 中國帆船明信片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8-05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06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中國
規格長: 14 cm 寬: 9 cm
敘述上海寄往美國(U.S.A)加州(Yuba County, California)的中國帆船明信片,銷1906年10月4日美國駐上海郵政代辦所戳,並有1906年10月29日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 CA)到達戳。這邊的美國一分票並不是客郵,而是跟美國國內一樣的郵票。美國一直到1919年之後才開始在郵票上加蓋上海字樣。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5-05-16
關鍵字Qing Dynasty Stamps USA 清朝 美國 郵票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31

前往收藏列表


咸豐八年臺灣縣歸仁南里糧戶執照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11-24







基本資料主分類: 文件及證書 副分類: 歷史文物 年份: 1858 (西元後) 世紀: 19 (西元後) 原產國: 台灣
規格長: 22.9 cm 寬: 10.3 cm
敘述這張咸豐八年(1858年)的糧戶執照其實是一張完稅證明。上面印的臺灣縣正堂王,並不是什麼山大王,而是指臺灣縣知縣王衢。王衢原籍甘肅,他在咸豐八年接替了張傳敬成為知縣,不過做了不到一年就又被接替了。當時的臺灣府其實還隸屬於福建省下,而臺灣縣則是現今台南市一帶。這稱謂一直要到1887年臺灣建省,原來的臺灣縣才改成安平縣。也因如此,在當時若單稱臺灣,很多人反而會有所混淆,因為不知道所指的是台南安平一帶還是指全島。不過當時的台南乃全臺灣的政經中心,就如同現在很多台北人經常用台北的觀點看全臺灣,彷彿臺灣就只有台北市的心態是一樣的道理。

這是當時住在歸仁南里(即今日台南市歸仁區中部偏西)的納戶馬任貴在繳納了粟米三石三斗九升之後所得到的一紙證明。當時的計量單位「石」既是重量單位又是體積單位,所以很容易造成混淆。以重量而言,清代一石(重量單位)約28公斤,不過在這邊執照上的「石」是指體積單位(十斗為一石,十升為一斗)。清代一石(體積單位)約103公升,大約可以裝米裝到80公斤。所以這邊的三石三斗九升大概就有270公斤。這還只是帳面上的數字,實際上當時在收稅的時候,官府一定巧立名目(如:損耗)而收取比帳面上更多的米。臺灣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米價正處於低迷,一石普通稻米市價約一兩半,雖然說不知道馬任貴所繳納的稻米品質如何,不過三石三斗九升的中米大概就是可以賣到五兩左右的程度。

當時的臺灣流行所謂的大小租,也就是由墾戶向官府申請開墾執照,然後再招徠佃戶開墾,佃戶向墾戶繳一定的地租,稱為「大租」。佃戶又可招徠佃農替他耕種,稱為「小租」。墾首或墾戶因收取大租,稱為大租戶,大租戶必須向官府繳稅,稱為「正供」。這張由於是交付給官府而取得的糧戶執照,所以馬任貴應該是所謂的大租戶。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6-07-20
關鍵字Formosa Taiwan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32

前往收藏列表



二戰美軍轟炸台灣澎湖馬公港船艦的空拍影像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12-03







基本資料主分類: 文件及證書 副分類: 相片 年份: 1944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美國 發行者: ACME Newspictures
規格長: 22.9 cm 寬: 18.3 cm
敘述這是1944年台灣澎湖馬公港的船艦遭受由美國航空母艦派出的轟炸機攻擊的畫面。船艦爆炸的煙霧蔓延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高空,可以想見當時爆炸威力有多強。(關於其他台灣遭受美軍空襲的照片可以參閱關鍵字「美軍空襲」)

台灣在二戰時期曾有一段被政府刻意遺忘的歷史,那就是台灣曾經遭受美軍轟炸的事實。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已經強弩之末,早已失去日本本島的空優,當時為日本國土一部份的台灣當然更不用說。身為南洋補給線重要一環的台灣自然也成為美軍重點攻擊的目標,除了糖廠(可以提煉酒精)、港口之外,鐵路乃至於民宅一樣被美軍狂轟爛炸,不要說臺北大空襲,連當時的嘉義市鎮就幾乎整個被炸成廢墟,死傷無數。

當時的美軍轟炸機除了從航空母艦以外,有些也是從中華民國(例如:重慶)起飛來台灣進行轟炸。台灣有些眷村(例如:台中清水)就是戰後整批從大後方的空軍基地撤退來台的,所以很多這些人在中國的老一輩叔叔伯伯阿姨們,當時可能是忙著幫美軍軍機掛炸彈來轟炸人在台灣的老一輩叔叔伯伯阿姨們。當然這就是台灣歷史的矛盾,所以中華民國政府當然絕口不提。當日本各地都有空襲紀念碑的同時,台灣政府是絕對不敢公開紀念此事。因為除了會撕裂所謂外省跟本省的族群融合之外,最重要的是美國老大哥的臉上也掛不大住啊。每當民國政府在慶祝抗戰勝利的同時,人在台灣的老一輩應該心裡有另一種感受吧。

且不論戰爭的是是非非,除了台灣地名的翻譯有些落差以外,當時美軍對於台灣本土建設的位置及攻擊計畫都非常的仔細,甚至可以說比當時中華民國對台灣的瞭解更為透徹。除了戰前偵察,美軍在進行軍事攻擊時也會照相留下記錄。當然除了軍事宣傳的用途以外,每張照片都會標上作戰單位、時間及地點作為戰後評估。作戰部門甚至會針對照片上投彈的位置、爆炸的成效以及設施的摧毀程度做出檢討及事後的調整。儘管美國人大都給人一種做事粗枝大葉不拘小節的印象,但是當年在作戰的時候,比起做事仔細的日本人來說也絲毫不遜色。八十年前的美軍就有如此的體制,以台灣軍隊報喜不報憂、瞞上不瞞下的做事態度,搞不好現在上了戰場都還沒有辦法能做到像美軍當年二戰時期的水準。

這些軍事照片當時是屬於軍事機密,只有較不敏感的照片才會公佈出來給當時的新聞媒體作輿論控制,當然轟炸民宅甚至小朋友被炸飛這種照片就不會公佈出來給媒體「錯誤引用」。目前市面上的正式原版照片大概都屬於這種新聞用照片,這些照片背後都有審核通過的印章以及照片內容的簡介以供記者大書特書。當然也有一種是所謂私下流出型,其來源到底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也有些是屬於後世加洗的照片,那當然就只是拿原本照片去掃描加印的複製品,跟網路下載的圖片一樣,可以說要印多少就有多少。對台灣二戰時期的空襲照片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文史作家甘記豪所著「米機襲來」一書,裡面有更詳盡的介紹。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6-10-11
關鍵字Formosa Taiwan WWII 日治時期 美軍空襲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45

前往收藏列表



日本旅客局(JTB)台北分公司宣傳用明信片(鴨群)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1-27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未使用)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Japan Tourist Bureau
規格長: 9.2 cm 寬: 14.25 cm
敘述這張為日本旅客局(Japan Tourist Bureau,簡稱:JTB)所發行的宣傳明信片,封面為鴨群(A duck-herd)。這張明信片有別於之前由凸版印刷公司的印製品,看紙質似乎是較後期的產品。關於日本旅客局的歷史請參閱「日本旅客局(JTB)台北分公司宣傳用明信片」。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6-10-01
關鍵字Formosa JTB Taiwan 日治時期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55

前往收藏列表



英國外交領事1887年度報告 淡水與基隆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3-09







基本資料主分類: 印刷品及手稿 副分類: 商業與經濟學 年份: 1888 (西元後) 世紀: 19 (西元後) 原產國: 英國 作者: Herbert Allen Giles (HMSO)
規格長: 24 cm 寬: 15.2 cm
敘述這本小冊子是駐淡水的英國領事遞交給英國國會的1887年度貿易報告(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on Trade and Finance)。當時號稱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其屬地及外交機關遍佈世界各地,而那些外交官會定時將當地的資訊做成簡報回傳到倫敦,供政府及議會作為施政及外交方針的參考。不過一般民眾也可以用一便士(Penny)購買這份報告,算是身為大英帝國子民的福利之一。在當時,英國將駐台灣的領事權責劃分為南北兩區塊,所以這份淡水及基隆的貿易報告自然只包括了北台灣。

這份報告是由當時英國駐淡水領事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年)所呈交上去的。裡面除了提到淡水與基隆港的貿易量比去年相比增加了許多,而且進口的貨物大都是來自於香港。1887年鴉片的總進口量為1,622石(Piculs),而茶葉的總出口量則達到了16,858,933磅。文中也提到了德國非常努力地想要拓展在台灣的貿易。不熟悉台灣貿易史的人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僅僅一個英國駐淡水領事,卻可以拿到如此精確的貿易數字呢?那是因為當時清朝政府將與外國通商的海關管轄權外包給英國做管理,然後自己派一位副稅務司來監督這些洋人,這也是為什麼英國駐台領事能有夠掌握台灣對外貿易的各項數字。

這份貿易報告除了詳細的記載了當時淡水及基隆碼頭的貿易狀況外,也順便會將當地發生的重大時事一併記載。裡面就有精確地記載連接淡水與大稻埕的陸路電報電纜於1887年4月29日完成,並繼續往基隆與台南埋設。而連接中國的海底電纜則於10月8日完成,北台灣從此才開始能收發國際電報。文中也提到台灣巡撫正大力地建設台灣,當時的衙門已經有了電燈,而且鐵路建設也正在籌劃中。文中記載當時民間寄一封信到廈門大概需要花費一先令(shilling),而且是都是累積到足夠數量才會開始寄送,所以劉銘傳非常想要創辦台灣郵政,不過翟理斯對於是否能在台灣成功開辦郵政系統並不感到樂觀。透過報告最後記載的漢人與原住民所發生的一個衝突也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台灣實在是個化外之地,出了城鎮就有可能被原住民攻擊喪生。

這份報告雖然只有短短數頁,但是猶如北台灣年度大事列表,是研究當時台灣貿易及當地事件的珍貴史料。成文出版社曾經有出版過一套完整的「臺灣貿易年度報告:1886-1914」,裡面就包含了幾乎所有關於台灣的英國貿易報告。筆者用了「幾乎」這兩個字是因為裡面還是有零星欠缺,比如說這份1887年淡水與基隆年度貿易報告就沒有被收錄在其中。無論如何,筆者能收藏到這些原版的珍貴史料實在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收藏資訊來源: Ceredigion, Wales, UK 收藏日期: 2016-10-28
關鍵字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HMSO Taiwan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61

前往收藏列表



日本陸軍北支派遣第110連隊軍事郵便明信片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5-17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41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日本陸軍省
規格長: 14.1 cm 寬: 9 cm
敘述這張1941年由日本陸軍省發行的明信片是二戰時期一位名叫山本壽夫(山本寿夫)的日本陸軍士兵寄回岡山縣赤磐郡鳥取上村西窪田的家書,收件人山本育郎應該是寄信人的父親。明信片的封面是由日本西畫家中村研一所繪的「信陽北方進攻大殲滅戰に果敢奮鬥する皇軍」宣傳畫。由於在戰時,通信內容需要經過審核以免軍情洩漏,所以上面還有陸軍中尉和田平八郎的檢閱濟檢查章。也因為如此,信上面並沒有任何可供判別的日期或是郵戳,就連寄信的單位也都是以代號作為稱謂。當時的軍事郵便是以部隊指揮官的姓氏作為代號,這張明信片上面署名的單位是北支派遣飯沼部隊水上部隊。除非當時能夠第一手掌握到日本陸軍內部組織情形,不然就算這封明信片被敵軍給攔截,也無法馬上知道這張明信片是發自何處或是何種單位。

不過隨著戰後資料的解禁,就可以根據上頭的署名大略查出這張明信片的時空背景。北支派遣軍就是當時日本陸軍攻打中國(支那)北方的軍隊。第一層部隊指揮官的姓氏為飯沼,由此可以查到有一位飯沼守中將曾任大日本帝國陸軍第110師團長,而他任職的時間為1939年12月1日至1942年8月1日。第二個層級的部隊指揮官姓氏為水上,這時就可以查出第110師團下的歩兵第110連隊中,有一位連長叫做水上源蔵,而其在第110連隊的時間正好就是在1940年9月24日至1941年11月15日之間。可惜筆者查不到和田平八郎(就是上述蓋檢查章那位仁兄)的相關資料,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確認這張明信片寄出的日期一定是在水上源蔵派駐在第110連隊的時期。再來就是歩兵第110連隊是日本岡山縣出身,這封寄往岡山縣的家書正好再次驗證了以上資料。

第110連隊又稱鷺3911部隊,1941年7月14日第110師團從塘沽登陸,該連隊主要負責河北省一帶的治安。有趣的是這個連隊的戰友會曾於1991年出版的一本厚達920頁的「岡山步兵第百十聯隊史」,裡面就詳細了記載該部隊在中國作戰的一些軼事。這張明信片寄出時,該部隊正好在山西附近掃蕩共產黨八路軍的成員。也就是說山本壽夫在寫這張明信片的時候,中國課本中的「狼牙山五壯士」(這故事筆者以前倒是沒聽過,畢竟共產黨跟國民黨所訴說的抗戰史差異很大)正在他的對面做最後的生死搏鬥。

第110聯隊在日本投降之前,在中國一共戰死1104人,不過這位寄信人山本壽夫應該有平安回到日本。根據筆者所查詢的資料,有一位山本壽夫先生在2012年時仍然住在岡山縣西窪田,應該就是這位寄信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當時的連長水上源蔵先生,據說非常善待部下,調離第110連隊之後官拜少將,在1944年5月下旬受命死守位於於緬甸密支那(Myitkyina)的據點時,遭受中美聯軍圍攻。最後支撐不下去時,水上命令殘餘部隊先行渡河突圍脫逃,在發出「小官指揮不力,對於無法保住密支那深感抱歉」電報後,舉槍自盡以示負責,事後被追封為中將。


收藏資訊來源: 日本神奈川県川崎市 收藏日期: 2015-03-08
關鍵字WWII 中國 軍事郵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62

前往收藏列表



日本陸軍南支派遣野砲兵團軍事郵便明信片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5-13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40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日本陸軍省
規格長: 14.1 cm 寬: 9.1 cm
敘述這張明信片是二戰時,隸屬於日本陸軍南支派遣軍的神垣重信寄給住在廣島縣山県郡加計町土居的栗栖ナミ子(Kurisu Namiko),上面有陸軍砲兵中尉水上治的檢閱濟檢查章,封面則是高橋亮所繪製的「通河の夕」。這張明信片上面署名的單位是南支派遣中村明部隊堀毛部隊川上部隊水上部隊。中村明部隊很明顯地就是中村明人中將,而堀毛部隊所指的應該是堀毛一麿少將。中村明人曾於1940年3月9日至10月15日之間擔任第5師團的師長。堀毛一麿於1939年8月1日至1940年12月 2日之間也在第5師團的野砲兵第5連隊(鯉5179部隊)麾下。第5師團是日本陸軍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有「鋼軍」之稱。一般來說軍事郵便的所屬單位只需要寫指揮官的姓氏即可,不過可能是因為姓中村的指揮官不只一位,所以只好再加入一字以資識別。另一個線索就是在於收件人的位置,因為野砲兵第5連隊的大本營就在廣島(廣島縣廣島市中區基町小學校附近),到現在還能在當地看到一個小小的野砲兵第5連隊軍馬紀念碑。根據明信片上面註記的日期應該就可以確定這張明信片是寫於1940年8月30日。

自1937年中日開戰以來,日本在中國已經投入超過一百萬的兵力。當時的國民政府處境非常艱難,而英美則持續對中華民國政府提供援助。原本經由香港運入中國的補給路線在1938年10月廣州失守後被阻隔,所以補給改經由法屬印度支那(今天的越南)境內的鐵路運往昆明。為了徹底切斷中國的外援補給,日本在與法屬印度支那(今天的越南,當時屬於法國維琪政權,實際上也就是受德國納粹所控制的政府)簽訂外交協議的同時已經暗自做開戰準備。1940年9月22日日本陸軍第5師團就開始攻打法屬印度支那,所以當時神垣重信寫這張明信片的時候應該在正在南中國前往越南的路上。


收藏資訊來源: 日本神奈川県川崎市 收藏日期: 2015-03-08
關鍵字WWII 軍事郵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60

前往收藏列表



高雄劇場(亞洲戲院之前身)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5-03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未使用) 年份: 1921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山形屋
規格長: 8.9 cm 寬: 14 cm
敘述現在就算是老高雄人也鮮少有人聽過「高雄劇場」,不過如果提到「亞洲戲院」的話,搞不好還不少人有印象。其實高雄劇場就是亞洲戲院的前身,日治時期高雄州知事富島元治認為高雄市需要發展娛樂業,於是商請當時高雄的大企業家大坪與一出面籌資興建劇場。大正十年(1921年)十月高雄劇場正式落成,成為高雄第一家電影院。當時的地址為「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高雄字哨船頭一二三番地」,就是現在的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0號,靠近七賢路的路口。




高雄劇場剛開始的營運並不順利,一直到1929年才逐步轉虧為盈,並在1931年改名為「高雄館」。由這張明信片的敘述可以得知,這張照片應該就是拍攝於更名之前。由照片上附近空空蕩蕩的感覺來看,搞不好正是高雄劇場慘淡經營的時期。可惜的是這棟漂亮的建築物在1945年遭遇美軍空襲而炸毀。而在日本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之後,這家戲院又被中國國民黨納入其黨營事業其下(基本上當時全臺灣的劇院都被中影直接拿走所有權)。1961年的時候,中影在原址重建了新的戲院,即為「亞洲戲院」。亞洲戲院一開始放映的不外乎就是邵氏及中影自己的作品,晚期則淪為二輪及色情片的播放場所,直到1981年被拆除改建為現在看到的商業大樓。隨著最近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的成立,目前這棟大樓的所有權以及中國國民黨之前的那筆爛帳要如何清算及處理則有待委員會成員去傷腦筋了。




收藏資訊來源: Lincolnshire, United Kingdom 收藏日期: 2017-03-02
關鍵字Formosa Street View Taiwan 日治時期 臺灣 街景 黨產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16

前往收藏列表



竹山郡竹山庄竹山寄台南本町明信片貼昭和13年貳銭年賀切手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8-17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已銷戳) 年份: 1938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規格長: 14.2 cm 寬: 9.2 cm
敘述這張由竹山郡竹山庄竹山的林榮火寄台南本町的明信片,貼有昭和13年貳銭年賀切手,並銷昭和13年(1938年)3月8日台灣竹山櫛型戳。這其實是一張出貨單(出了八張圓竹蓆),而大東商行的產品幾乎都跟竹子有關,可以想見竹子對當地人的生計有多麼密切的關係。其實臺灣總督府在1907年(明治40年)曾經強制將竹山周邊的竹林地劃為國有,然後又預約放領給三菱財閥獨佔當地的竹林。三菱財閥在獨佔了竹林使用權之後,設立了製紙所準備取竹造紙,而當地居民取竹卻硬是被加上重重限制。這種作法如同是硬生生地斷了他們的生計,當地居民只好不斷地陳情抗爭,甚至還一度發生了「林圯埔事件」。

另一方面,台灣三菱製紙所在產品品質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導致收支不能平衡而於1914年(大正3年)停辦。當地居民原本以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沒想到三菱居然提出購買該片竹林的計畫。原本自己的地,被國家徵收變成公有地還出租給財閥已經夠窩囊了,沒想到現在公有地居然又要變成財閥的私有地(不幸地,這種事情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是不斷地發生)。當地居民一聽簡直炸了鍋,除了採取法律行動,同時進行更激烈的抗爭,包括拒納租稅、公課、不履行保甲義務、公學校不就學等行動。

在面對輿論壓力下,臺灣總督府仍執意於1925年(大正14年)批准將林地賣給三菱財閥。不過,同時也與當地居民協商,允許居民以稍低價格向三菱購買竹材、自用竹筍及薪材免費,以及保障工作機會等等優惠,才讓事態稍微緩和。1932年(昭和7年)三菱會社台灣事務所獨立改稱為圖南產業株式會社,不過還是繼續以出租竹林為主要業務。這張明信片背後的時空背景正是當地居民被迫向圖南產業繳交原本根本不需要支付的租金之後,才能取得竹產品再加工轉賣的結果。

當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之後,也一併沒收了日本政府及財閥所有的在台資產。不過國民政府也是定調採用當時日本政府的政策,就是要求當地民眾繼續向國家繳納租金,才能使用該國有地。當地居民在多次協商未果之餘,只能無奈成立合作社,合力向政府承租原本祖先免費使用的竹林地,延續竹山的傳統產業。


關鍵字Formosa Taiwan 切手 日治時期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15

前往收藏列表



台灣三菱製紙所開業記念明信片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8-17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明信片(未使用) 年份: 1910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三菱財閥
規格長: 14.2 cm 寬: 9.1 cm
敘述這張蓋有明治43年4月台湾三菱製紙所開業記念戳的明信片,上面的圖片是竹材搬出用滑道,雖然看似平平無奇,後面卻是背負了十幾條人命。1907年,在經歷了田野調查之後,臺灣總督府認為竹林地區大部分的土地(包括今南投縣竹山鎮、雲林縣古坑鄉、嘉義縣竹崎鄉等一萬五千六百餘甲竹林)均為國有,於是將該地編入「官有林」的範圍。在三菱財閥提出開發意願之後,這塊「官有林」竹林地就以預約放領的方式授權給三菱做運用。三菱財閥在支付了共約三萬四千圓(總額約略現今新台幣五千萬元,不過當年土地遠比現今便宜)的補償金給原本的土地持有者之後,便於1910年(明治43年)設立了台灣三菱製紙所,開始使用當地的竹子生產紙張。

這看起來很單純的事情,實際上卻很複雜。因為認定該土地是私有還是國有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若是單以清朝時期的繳稅單據來判定,私有土地一定不多。畢竟竹林就在那邊,要繳稅的時候,誰都不願意承認那是自己的土地。但是平時在該土地上劈竹採筍,早就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了。若不憑單據認定,卻又是口說無憑,人人都可以說這塊土地是他的。日本政府把該片土地收為國有,對當地居民影響還算有限,因為居民還是擁有使用權,大家日子照舊。但是麻煩的就是當三菱財閥得到該塊土地的特許使用權之後,使用權就變成由三菱獨家擁有,當地居民反而被禁止使用甚至進入該塊區域。這對於世代早已視該塊竹林為生活乃至於生計一部份的當地居民來說,這簡直是無法接受的一件事情。由於三菱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大財閥,政商關係良好,而且日本政府急需大財閥的支持來發展臺灣的經濟,於是臺灣總督府對於當地民眾的請願及抗議也就愛理不理。所以從三菱取得獨佔使用權之後,該地就不斷地爆發零星衝突,後來就爆發了「林圯埔事件」(又稱「竹林事件」)。

林圯埔就是今天的南投縣竹山鎮,也是當時台灣三菱製紙所的事務所所在之一。當地有一個曾在林圯埔守備隊及憲兵隊當過工友的法師,名叫劉乾。這位劉乾在識字之後,開始吃素講道,平時以卜卦為業,頗受當地人敬重。不過日本警察認為他簡直就是個不學無術的詐騙者,於是將他的卜卦用具沒收,不准他繼續散播這些沒有根據的算命言論。劉乾懷恨在心,除了繼續宣揚他的宗教理念之外,也開始散播對日本政府的不滿並私底下集結了一批被三菱獨佔影響到的信眾。

另一方面,林啟禎原本是個依賴竹林為生的農家,家境小康,但是在三菱獨佔之後,生計大受影響。有一次林啟禎入林採竹,被日本警察發現,以盜竹者論處,還被痛打了一頓。林啟禎後來遇到了劉乾,兩人遂有共識,決定要為這件事情出一口氣。1912年(明治45年)3月22日,劉乾召集了鄉民,號稱「國姓爺托夢,命我為明朝崇禎帝義子」,要鄉民追隨他作大事,於是這個迷你義和團便浩浩蕩蕩出動了。一行十多人來到了距林圯埔約十里的頂林派出所(今竹山鎮頂林里),並將駐守的三名警察殺了,又要繼續前往林圯埔。不料途中遇到了一名路人。這位叫林玉明的路人一聽到這群人居然要準備去殺日本人,嚇得直說:「你們這樣做是自尋死路啊!」。這迷你義和團一聽,大夢初醒,一群鳥獸散,這個「起義」就到此劃下句點。

當然後話就是,日本人出動軍警搜捕,其中包括劉乾與林啟禎等殺警九人,被判處死刑(包含一人拒捕遭當場格殺),其餘人士:一人無期、三人有期,只有一人無罪釋放。這個看似鬧劇的「起義」,過了許多年之後被一些有心人士包裝成一個重大的抗日事件,甚至還有「抗日首領劉乾等當在臨刑時,皆視死如歸,從容就義」等腦補字眼。單就事情的本質上來看,這就是政府在進行土地開發時,圖利財團,漠視民眾權益的後果。這個問題,且不論臺灣、中國、日本等地,在世界各國也屢見不鮮。對於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是圖利大財團比較好,還是尊重當地少數人比較好,一直都是各國政府難解的問題。

這個三菱獨佔的後續事件經過多年的紛紛擾擾,一直到昭和年間(1926年-),才經由不斷的協商,例如:授權給當地農民進入竹林採收一定數量的竹產品、三菱提供工作機會給當地居民等協議才稍事平息。但是這個竹林所有權的爭議直到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之後,還是不斷地沿燒下去。尤其當初政府公告「凡屬本國人民在民國34年8月14日以前,被日政府依法給價徵收、或已交換之土地房屋,經接管後即為公有土地,概不發還。」,更造成竹林當地民眾不滿。無奈當中華民國政府派員調查竹林當地土地現況時,正適逢「二二八事件」,連調查人員都被當地居民給私自拘禁起來,所以調查報告也始終不完整。在所有權歸屬爭議不斷的狀況之下,最後是由竹林當地居民組成的合作社,出面將屬於國有地的竹林租下供當地居民使用才解決,但是還是有許多居民認為他們的祖傳土地就此收歸國有而期盼之後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收藏資訊收藏日期: 2016-03-15
關鍵字Formosa Taiwan 日治時期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27

前往收藏列表


赫德誕生一百五十年紀念郵票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7-31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郵票(未使用) 年份: 1985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台灣 發行者: 中華郵政
規格長: 3.7 cm 寬: 2.9 cm
敘述為表彰赫德對中華郵政事業之貢獻與勞績,印製2元面值紀念郵票1種。是項郵票係以赫德肖像作中心主題,配襯其親筆簽名及中國第1枚郵票「大龍」圖案。

中國現代郵政創辦者---英人赫德(Rober Hart, 1835一1911),弱冠之年來華,初任外交官,繼膺中國政府之聘,任海關總稅務司垂45載,任內擬具開辦新式郵政之章程,奉光緒帝批「依議」,於是中國郵政正式成立,並仍以赫德專司其事,以其堅毅無畏的意志,穩健審慎的策略,逐步奠定新式郵政的基礎並全面推行發展,中華郵政能有今日的成就,其功實不可沒。


關鍵字Republic of China 臺灣 郵票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31

前往收藏列表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 (China Red Revenue 2 Cents Stamp)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7-30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郵票(已銷戳) 年份: 1897 (西元後) 世紀: 19 (西元後) 原產國: 中國 發行者: 大清郵政局
規格長: 2.6 cm 寬: 2.1 cm
敘述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或稱紅印花郵票,是中國第一套採用其他票券來改作郵資憑證的郵票,由於刻印精美,流傳於世上之數量非常稀少,其中紅印花小壹圓甚至有「世界最貴的有齒郵票」的頭銜,2013年香港InterAsia郵品拍賣會單張的成交價近90萬美元。

因為大清郵政官局的《郵政開辦章程》將原本的郵資紋銀計費改成了洋銀,但因新制郵票趕印不及,所以先將庫存的「萬壽」等郵票,來加蓋暫作洋銀郵票使用,只是存貨少,且這種加蓋郵票最高面值也只有2錢4分,不能滿足新開辦的匯兌和包裹業務之需要。造冊處將儲存而未經使用的65萬枚紅色3分海關印紙,分批次加蓋八種不同面值來暫作郵票使用。這些海關印紙是由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於1896年9月採用印製鈔票同等級的雕刻凹版技術精印。為了搭配紅印花精美幾何網紋的印刷,郵票紙質是一種無水印的厚白洋紙。這種郵票用紙,紙質堅韌厚實,不易揭薄破損。至於紅印花原票的圖案則全部用英文書寫「CHINA REVENUE 3 CENTS」字樣,沒有任何中文。「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於1897年2月2日(清光緒23年1月1日)發行,同年9月30日(清光緒23年9月5日)停售,這套郵票也是中國第一套用其它票券改作的郵票。

紅印花郵票全套面值總共有八種。若由存世的全張張號來加以判斷它的加蓋先後順序以及數量,依序為:一、小壹圓50枚。二、大壹圓29,850枚。三、當伍圓20,000枚。四、小貳分100,000枚(民間加蓋)。五、當壹分199,900枚。六、小肆分200枚。七、大肆分49,800枚。八、大貳分250,000枚(另有原票200枚未加蓋)。加蓋時,因時間迫促,除由海關造冊處印製外,小貳分紅印花郵票是其中唯一由上海民營印刷工廠來加蓋,而不是由造冊處加蓋。




這張小貳分上面的銷戳為Kiukiang,也就是現在為於江西省的九江(Jiujiang)。1861年,九江根據《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開闢為通商口岸,並在城西長江和甘棠湖之間的狹長地段設立了九江英租界,面積150畝。


關鍵字清朝 郵票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46



前往收藏列表


新小判 15銭 臺灣 嘉義 郵便電信局 明治36年 縦書丸一印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7-31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郵票(已銷戳) 年份: 1903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日本逓信省
規格長: 2.5 cm 寬: 2.1 cm
敘述嘉義郵便局的前身是第八野戰郵便局,於1895年(明治28年)10月12日由伊藤重英成立,明治29年4月1日民政後改為嘉義二等郵便電信局,戳仍沿用野戰郵便局戳直到29年9月才改成丸一戳。

參考資料:
http://blog.xuite.net/b5401015/twblog/89462365-%E5%98%89%E7%BE%A9%E9%83%B5%E4%BE%BF%E5%B1%80


關鍵字切手 新小判 日治時期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74

前往收藏列表


田沢切手 20銭 台湾 鐵打狗 大正3年8月 櫛型印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6-07-31







基本資料主分類: 郵票及明信片 副分類: 郵票(已銷戳) 年份: 1914 (西元後) 世紀: 20 (西元後) 原產國: 日本 發行者: 日本逓信省
規格長: 2.5 cm 寬: 2.1 cm
敘述四百多年前,高雄散居住著平埔族原住民。當時,高雄港附近常有海盜出沒搶劫,為了保衛家園,平埔族人就在住家附近的周圍遍植刺竹,高雄港一帶因此「刺竹成林」。平埔族人稱此地為「竹林」,音為「TAKAU」,後來的漢人移民就直接把它譯成「打狗」〈台語〉。

明治39年〈1906年〉3月20日,「通信日附印規程」公告,櫛型戳僅分為日戳、受取所及鐵道郵便等三種。但在10月1日正式實施時,卻增加「電信取扱所」郵戳。原因是當時郵便局和電信取扱所是分別設立,部分郵便局雖兼掌電信業務,但是電信取扱所是設在火車站中。但是在通信日附印規程中,並未特別設計電信取扱所專用戳,因此他們倆都是使用同一種郵戳,造成難以分辨情形。例如台北便電信局與台北電信取扱所櫛型戳,A欄都是「臺灣.臺北」,這就造成困擾。很快地,通信局發現這個問題,於是在9月18日呈上公文,建議電信取扱所名稱前加一「鐵」字,變成「臺灣.鐵○○」。直到大正7年〈1918年〉1月1日,才取消「鐵」字,A欄改為「台灣.○○」,C欄改刻「電信取扱所」。明治41年起,打狗郵戳即取消前冠「臺灣」兩字。

明治28年〈1895年〉10月24日,日軍於旗後〈今旗津〉的「街仔路」設置第九野戰郵便局。11月22日,全台野戰郵便局從北至南重新編排,第九野戰郵便局改為第十三野戰郵便局。
明治29年〈1896年〉1月1日起,野戰郵便局收寄軍事郵件以外的一般民間郵件。
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野戰郵便制廢止,4月1日起改為打狗二等郵便局〈位於湊町185〉,但仍沿用野戰郵便戳,打狗郵戳至8月1日起才開始使用。
明治45年〈1912年〉,打狗郵便局升格為一等郵便局。
明治45年〈1912年〉2月1日,遷移至哨船頭街支廳舍營業。
明治31年〈1897年〉5月1日,開辦香港為替業務。
明治33年〈1900年〉9月30日,打狗郵便局被指定為國際郵便物交換局。
明治34年〈1901年〉10月1日,開辦國外小包郵便物取扱業務。
大正8年〈1919年〉12月10日,郵便為替金交換事務開始。
大正2年〈1913年〉10月,打狗郵便局遷往新大樓營業〈位於湊町一丁目,今臨海二路17號〉,原址改為旗後郵便出張所。
大正6年〈1917年〉再遷移至哈瑪星〈臨海一路與臨海二路交叉路口,今鼓山郵局〉。
大正9年〈1920年〉,臺灣總督田健治郎,將打狗以「TAKAU」的音寫成日文漢字「高雄」,音譯為日名高雄〈Takao〉,設置高雄州,打狗郵便局改稱為高雄郵便局。
大正13年〈1924年〉,廢高雄郡,高雄街升格為「市」。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stampinged/article.php?entryid=177198
http://blog.sina.com.tw/stampinged/article.php?pbgid=1324&entryid=579052


關鍵字切手 日治時期 田沢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58&hl=tw

前往收藏列表



中國紋銀銀錠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4-15







基本資料主分類: 貨幣 副分類: 銀錠 世紀: 19 (西元後) 原產國: 中國
規格長: 2.2 cm 寬: 2.1 cm 高: 1.2 cm 重量: 24 公克 (g)
敘述銀錠又稱做銀鋌,也就是俗稱的銀元寶,做為中國民間的交易貨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一直到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廢兩改元才逐漸失去其交易貨幣的地位。白銀影響中國歷史深遠,中國不但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放棄銀本位的國家,就連現在的許多中文詞彙,如:銀行,都可以看出銀子在中國經濟上獨特的地位。不過也許是近代戲劇的考據不夠確實,導致現代人對於古代銀錠有諸多地誤解。

現代的貨幣並非用其實際材料的價值決定其法定價值,比如說一元硬幣所用的金屬材料價值並不等於其法定價值,但是銀錠作為中國歷史上民間的主要交易貨幣靠的就是其本身貴金屬的價值。銀錠這個名詞可能會讓很多人以為銀錠是由政府鑄造統一規格的重量、成色的銀塊來作為交易貨幣,實際上古代中國民間的銀錠不過就是民間私自鑄造的銀塊,完全沒有所謂的統一標準。只要是銀質金屬塊,就可以稱之為銀錠。在歷史上偶而會出現某些地區特別喜好某種形狀的鑄造方法,但是完全不影響其交易價值,因為其價值最終是根據其成色跟重量而定。上一趟酒家,管你是銀塊、銀條,就算是銀髮簪、銀戒指,只要是銀製品,通通可以拿來付帳。當時的掌櫃自然個個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拿到銀塊手指一搓、往櫃臺邊一敲就可以知道成色大概多少,手裡再一掂就可以知道重量。當然這成色重量免不了跟顧客爭執一番。如果酒菜叫了一兩銀,手邊卻只有五兩銀錠,那也無所謂,櫃臺裡的小斧頭一揮,將五兩銀錠斬下一塊,剩下的差額用銅錢擺平也就成了。人們身邊碎銀子多了,就在鎮上找個銀匠把銀子融成一大碇。過幾天買個東西,大挺銀錠找不開又被斬成幾小塊。這就是中國民間近千年以來的用銀習慣,號稱文明古國的中國竟有如此落後的貨幣制度,這在現代人眼中是不可思議的。

這枚銀錠上面有浪花般的波紋,顧名思義為紋銀。一開始這種波浪紋路乃是銀錠到達一定成色(約92%)以上在鑄造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也因為如此紋銀逐漸成為一種銀錠成色的代名詞。儘管有些銀匠會刻意用一些手法在一些成色略低的銀錠表面製造出紋路,比如說趁銀熔液逐漸凝固時稍微晃動,不過基本上並不會影響其交易價值,因為如同先前提到的,掌櫃們並不是靠這些花紋來辨認成色的。因為碎銀子每塊的成色都不盡相同,融成一大碇的成色更是混雜,民間交易時自然不會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怎樣外型的銀錠一定會有怎樣的成色,一律都以聽音辨色的方式來確認其成色。

這枚銀錠的重量不足一兩(古代一兩約37公克),上面還有一個囍字戳印,所以很明顯地這枚銀錠當初是拿來當作結婚禮金的碎銀子。如同先前所提到,由於民間的銀錠幾乎都是這樣不斷地鎔鎔鑄鑄,一般民間交易的小銀錠上面幾乎不會有人會去費那種工去打什麼戳記。大概只有大戶人家小孩的壓歲錢或是像這枚當作結婚禮金的銀錠才會打上「春」、「福」之類的祝賀性文字。剩下比較有可能會出現文字的銀錠一般都是大銀錠、繳稅時的納銀或是稀有的官銀才有可能打上戳記。中國銀錠的學問博大精深,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多閱讀張惠信先生所著作的相關書籍,筆者可以說從小就是看著他的著作長大的。

介紹完了關於銀錠的粗淺歷史背景,其實筆者想要趁機談談目前市面上的古董銀錠。銀錠本身完全沒有所謂的防偽機制,再加上無論是官鑄民鑄,幾乎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而言,也因此要辨認一枚銀錠是否為老東西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以前還可以用成色、戳記的斷截面、背部氣孔的狀態抽絲剝繭來推斷,現在由於古董銀錠的價格遠高於銀價,偽造者不會吝於使用足色的白銀、訂製專用鋼戳等器材來偽造,甚至氣孔也越作越像。其實老銀錠本身是個存世量非常稀少的東西,要知道中國經過多年戰亂及貧困的年代,若家裡有一塊沒有什麼用處的銀子,幾乎都被賣去回收重鑄了。在筆者的記憶中,八零年代在台北牯嶺街的郵幣社偶爾還能看到一些稀有的官銀,在九零年代初期,幾乎是只要還能辨認出來是老銀塊的東西都被搶光了,更不要奢望上面有什麼戳記字樣了。近年來,神奇的是拍賣會充滿了源源不絕的銀錠,上面年份戳記樣樣齊,好像唯恐買家不知道那是什麼年代出產的。老實說,網路上很多拍賣會乃至於號稱博物館藏品的照片,筆者不敢一口斷定絕對是假貨,但是很多都是有問題的。以前還看過一些銀錠年代與銀匠戳記不相符的明顯偽作,現在出現的東西琳瑯滿目,幾乎不可能每個都做詳細的背景考究。筆者前往拍賣會檢視拍品的時候,都會順便看看當期拍賣的銀錠,不過往往看完都是令筆者滿頭問號。除非是九零年代以前就來源清楚的東西,不然近年出現的銀錠,筆者認為還是保守一點比較好。


關鍵字Silver Sycee 銀錠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Nikko(網路筆名)為一位從小在美加異鄉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於歷史文物、文化傳承有濃厚之興趣,郵票、錢幣等都有收藏,其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博徵博引,頗有大家之風。目前本身從事高科技產業,曾收集過Intel早期整組晶片,且發表文章於雜誌之上,可知其術業有專攻、興趣涉獵亦廣,現在其重心都放在古董懷錶。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www.demomy.com/item.php?id=155

前往收藏列表



英國外交領事1887年度報告 淡水與基隆上傳者: NIKKO最後編輯: 2017-03-09







基本資料主分類: 印刷品及手稿 副分類: 商業與經濟學 年份: 1888 (西元後) 世紀: 19 (西元後) 原產國: 英國 作者: Herbert Allen Giles (HMSO)
規格長: 24 cm 寬: 15.2 cm
敘述這本小冊子是駐淡水的英國領事遞交給英國國會的1887年度貿易報告(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on Trade and Finance)。當時號稱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其屬地及外交機關遍佈世界各地,而那些外交官會定時將當地的資訊做成簡報回傳到倫敦,供政府及議會作為施政及外交方針的參考。不過一般民眾也可以用一便士(Penny)購買這份報告,算是身為大英帝國子民的福利之一。在當時,英國將駐台灣的領事權責劃分為南北兩區塊,所以這份淡水及基隆的貿易報告自然只包括了北台灣。

這份報告是由當時英國駐淡水領事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年)所呈交上去的。裡面除了提到淡水與基隆港的貿易量比去年相比增加了許多,而且進口的貨物大都是來自於香港。1887年鴉片的總進口量為1,622石(Piculs),而茶葉的總出口量則達到了16,858,933磅。文中也提到了德國非常努力地想要拓展在台灣的貿易。不熟悉台灣貿易史的人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僅僅一個英國駐淡水領事,卻可以拿到如此精確的貿易數字呢?那是因為當時清朝政府將與外國通商的海關管轄權外包給英國做管理,然後自己派一位副稅務司來監督這些洋人,這也是為什麼英國駐台領事能有夠掌握台灣對外貿易的各項數字。

這份貿易報告除了詳細的記載了當時淡水及基隆碼頭的貿易狀況外,也順便會將當地發生的重大時事一併記載。裡面就有精確地記載連接淡水與大稻埕的陸路電報電纜於1887年4月29日完成,並繼續往基隆與台南埋設。而連接中國的海底電纜則於10月8日完成,北台灣從此才開始能收發國際電報。文中也提到台灣巡撫正大力地建設台灣,當時的衙門已經有了電燈,而且鐵路建設也正在籌劃中。文中記載當時民間寄一封信到廈門大概需要花費一先令(shilling),而且是都是累積到足夠數量才會開始寄送,所以劉銘傳非常想要創辦台灣郵政,不過翟理斯對於是否能在台灣成功開辦郵政系統並不感到樂觀。透過報告最後記載的漢人與原住民所發生的一個衝突也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台灣實在是個化外之地,出了城鎮就有可能被原住民攻擊喪生。

這份報告雖然只有短短數頁,但是猶如北台灣年度大事列表,是研究當時台灣貿易及當地事件的珍貴史料。成文出版社曾經有出版過一套完整的「臺灣貿易年度報告:1886-1914」,裡面就包含了幾乎所有關於台灣的英國貿易報告。筆者用了「幾乎」這兩個字是因為裡面還是有零星欠缺,比如說這份1887年淡水與基隆年度貿易報告就沒有被收錄在其中。無論如何,筆者能收藏到這些原版的珍貴史料實在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收藏資訊來源: Ceredigion, Wales, UK 收藏日期: 2016-10-28
關鍵字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HMSO Taiwan 臺灣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